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源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4):357-358
目的:了解荨麻疹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荨麻疹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67.42%,其中以尘螨、猫狗毛皮屑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入组过敏原阳性率53.23%,其中以各种鱼、贝类、虾、蟹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尘螨、猫狗毛皮屑、鱼、贝类、虾、蟹为本地区荨麻疹者的主要致病过敏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儿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方法:对63例儿童荨麻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物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 食物过敏原IgG的总阳性率为76.19%,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牛奶;食物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41.27%,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淡水鱼;食物过敏原IgG和IgE的检测结果不一致(P=0.000)。吸入性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57.14%,其中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和蟑螂。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儿童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定性的酶免疫分析法,对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150例接受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7例(71.33%)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42例接受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9例(76、76%)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25例同时接受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68例(54.4%)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阳性,而仅有10例(8%)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阴性。结论:荨麻疹病因复杂,吸入性和/或食物性过敏原常是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cE的检测,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及斑贴试验等方法对不同类型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自身抗体及接触性过敏原检测。结果116例患者中有84例(72.4%)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至少一项强阳性的16例,强阳性率为13.8%。各种物质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53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有20例(37.7%)出现阳性反应。有26例同时进行了上述2项试验。14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均无强阳性反应,而12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阴性的患者中有4例(33.3%)呈强阳性反应(P<0.05)。对2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有19例(90.5%)至少对其中一种物质过敏。20种物质中有15项出现阳性,其中重铬酸钾、硫酸镍、橡胶的阳性率达到了38.1%。结论荨麻疹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对外界物质过敏,又有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的问题。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接触性过敏原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通过测定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西宁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55例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主要过敏原食物组:蛋白/蛋黄、海虾/海蟹、大豆/花生、鱼,阳性率分别为34.5%、32.7%、32.7%、25.5%;吸入组:尘螨/粉螨、室内尘土、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榆树/柳树/杨树/松树,阳性率分别为40%、34.5%、30.9%、30.9%。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变应原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克服了皮内试验在患者发作期需要停药,减轻了患者针刺痛苦,为荨麻疹患者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n Vitro Test,IVT)对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包括6种吸入性过敏原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结果:总IgE阳性率为94.00%,至少一种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占85.00%,住13种过敏原特异性IgE中以霉菌的比率为最高,占27.00%。结论: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急性荨麻疹患者食入性过敏原特点。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科确诊为急性荨麻疹的患者采用 ELISA 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对鸡蛋、牛奶sIgE阳性的部分患者行食物经口负荷实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验证。结果:416例患者中161例sIgE定量检测阳性,其中鸡蛋和牛奶sIgE阳性例数最多,分别为56例和29例。鸡蛋sIgE浓度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2.8%(1/36)和81.8%(9/11)。牛奶sIgE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0%(0/16)和37.5%(3/8)。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鸡蛋、牛奶,患者sIgE浓度<0.7 IU/mL 时可不规避过敏原食物。 相似文献
12.
13.
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7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83.8%。屋尘螨、粉尘螨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变应原,各占58.10%、59.70%:其次是虾、杂草、松属、谷类和花粉(禾本科),分别占25.8%、23.4%、22.60%、17.70%和16.9%。其中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9例(7.26%),对两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8例(6.45%),对三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65例(52.4%)。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的变应原检出率,能为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24%(134例),其中尘螨阳性率22.41%(119例);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9.0%(154例),其中蟹抗体阳性率13.75%(7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种类。方法:采用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对2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10种变应原检测。结果:受试者变应原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占80%;其次是海蟹、海虾、花粉、花生、狗毛上皮,分别占44.35%、36.52%、28.26%、26.96%和21.30%。结论:本地区变应原以粉尘螨最常见,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含尘螨较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4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3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4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3种变应原的检测阳性率达65.75%(263例):变应原中粉尘螨45.25%(181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螨Ⅱ36.50%(146例)。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相应的致病变应原,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8例荨麻疹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CP、t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sIgE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荨麻疹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荨麻疹患者治疗2个月后ECP水平明显下降(P0.05);248例患者中,178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77%),有135例患者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54.43%),正常对照者的s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检测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3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CU患者(其中sIgE阳性和阴性各32例)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31水平。结果:CU sIgE(+)组血清IL-31水平均值为(18.8±9.1)ng/L,slgE(-)组为(19.1±7.9)ng/L,分别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12.9±5.8)ng/L],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U slgE(+)组中,14例螨虫过敏组患者的IL-31水平均值为(21.4±6.3)ng/L,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体内IL-31水平升高,可能参与CU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关系,探讨ASS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CSU患者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ASST总阳性率分别为47.87%和58.03%,ASST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螨虫组合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46%和66.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程度与对应螨虫、屋尘、狗、大豆、虾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SU患者部分常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呈负相关,建议将ASST纳入常规CSU临床检测,ASST阳性的患者可以不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