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曲肽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曲肽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止血时间为(14±6)h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迅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在综合治疗中早期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效果,与非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75例相比较,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奥曲肽治疗组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淀粉酶治疗后48h、72h均明显降低,与非奥曲肽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非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d,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奥曲肽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1次,非奥曲肽治疗组发生并发症43次。结论奥曲肽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和浆膜腔积液淀粉酶活性,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点滴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奥曲肽100μg静脉推注后,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25μg·h-1,使用奥曲肽静脉点滴前及静脉点滴后30,60,120min及d2晨查血糖.结果:17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静脉点滴奥曲肽后,128例24h内止血,止血成功率74.4%.持续静点奥曲肽治疗中,33例(18.1%)出现糖代谢紊乱,24例(13.9%)血糖升高,9例(5.8%)低血糖,其中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昏迷.33例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中,24例合并糖尿病.结论:持续静脉点滴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好,其对糖代谢的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应严密监视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5.
成咏 《中国实用医药》2014,(21):179-179
目的观察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行ECRP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预防组33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给予奥曲肽治疗,预防组术前30 min以及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奥曲肽,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6例并发胰腺炎,预防组1例并发胰腺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止血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可实现快速止血的治疗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醋酸奥曲肽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醋酸奥曲肽治疗,与雷尼替丁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论应用醋酸奥曲肽抢救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地急救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时期,了解其对患者心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我院患者,分为奥曲肽治疗组(58例)和生长抑素对照组(38例),其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奥曲肽治疗组再分析药物使用不同时期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奥曲肽治疗组发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药物使用不同时期发现,在用药48~72 h显著,停药后心率恢复基础心率。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在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对于心率的影响需临床提高警惕,临床使用过程需严密监测心率变化,以防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定县中医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基础治疗,奥曲肽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奥曲肽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曲肽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减轻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曲肽组患者在治疗中有3例出现口干,不影响治疗。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半剂量生长抑素辅助奥曲肽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联合组采用半剂量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铁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引起血压升高及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中并发血压升高及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为18.67%,男性患者更容易并发血压升高(P=0.020),发生血压升高组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组[(62.46±14.18)岁vs.(44.67±20.84)岁,P<0.001],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日剂量较高[(72.50±20.38) ml vs.(58.67±26.97) ml,P<0.001],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30.3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OR=2.098,95%CI:1.062~4.415,P=0.033)、年龄(OR=2.656,95%CI:1.390~5.079,P=0.003)、日剂量(OR=2.018,95%CI:1.023~3.980,P=0.043)及合并高血压(OR=4.633,95%CI:2.062~10.410,P<0.001)。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12.33%,发生低钾血症组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组[(56.22±13.69)岁vs.(46.86±21.53)岁,P=0.001],复方甘草酸苷的日剂量较高[(70.27±19.79) ml vs.(59.96±27.49) ml,P=0.007],使用疗程较长[(10.03±7.34) d vs.(7.32±6.74) d,P=0.040],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21.62%,P=0.03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2.131,95%CI:1.058~4.290,P=0.034)及合并高血压(OR=2.515,95%CI:1.042~6.070,P=0.040)。结论临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及电解质水平,尤其是男性、年龄>60岁、日剂量>60 ml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注意血压升高及低钾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T1DM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年2月,收集在胰岛素基础治疗的基础上,SGLT-2抑制剂(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治疗T1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70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值[SMD=-0.49,95%CI(-0.53,-0.44),P<0.001]、HbA1c水平降低值≥0.5%且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比例[OR=3.93,95%CI(3.49,6.21),P<0.001]、HbA1c水平降低值≥0.5%的患者比例[OR=2.65,95%CI(2.25,3.12),P<0.001]、HbA1c水平<7.0%的达标率[OR=2.85,95%CI(2.44,3.33),P<0.001]、体质量降低值[SMD=-0.83,95%CI(-0.96,-0.70),P<0.001]均显著大于或高于对照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试验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1.14,95%CI(1.04,1.26),P=0.007]、SGLT-2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2.17,95%CI(1.75,2.99),P<0.00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OR=1.48,95%CI(1.24,1.77),P<0.001]、生殖器感染发生率[OR=3.84,95%CI(3.14,4.69),P<0.001]、腹泻发生率[OR=1.47,95%CI(1.09,1.97),P=0.011]、体液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2.05,95%CI(1.37,3.08),P=0.001]、酮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4.18,95%CI(3.15,5.55),P<0.001]、酮症酸中毒发生率[OR=4.33,95%CI(3.01,6.23),P<0.001]、严重酮症酸中毒发生率[OR=5.06,95%CI(2.61,9.81),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尿路感染、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GLT-2抑制剂用于T1DM的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体质量、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不增加低血糖、尿路感染、肾损伤的发生风险,但总体不良反应、生殖器感染、腹泻、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青少年网络成瘾(I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90例IA青少年患者和386例性别与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对照,完成一般社会人口学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评定;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A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A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60.27±s 11.44)vs.(69.34±s 9.84)]、理想亲密度[(69.25±s11.82)vs.(72.57±s 10.34)]、实际适应性[(42.09±s 10.20)vs.(49.79±s 8.24)]和理想适应性[(52.02±s10.59)vs.(54.02±s 9.13)]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亲密度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5,52)vs.(4,54)]和适应性不满程度[中位数,全距:(9,51)vs.(4,38)]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父母婚姻状况为在婚(OR=0.55)、抚养人为父母(OR=0.50)和实际亲密度高(OR=0.88)为IA的保护因素;家人关系差(OR=4.15)、家人有烟酒嗜好(OR=1.62)、亲密度不满度高(OR=1.11)和适应性不满度高(OR=1.06)为IA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IA的发生与父母因素和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需要注重发挥父母作用和改善家庭功能以防治青少年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65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病史收集、生化指标检测和血糖监测,分析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6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5.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6,95%CI(1.58~8.24)]、病程[OR=2.67,95%CI(1.87~5.36)]、肌酐[OR=1.24,95%CI(1.03~1.64)]、BMI[OR=0.56,95%CI(0.33~0.87)]和空腹C肽[OR=0.67,95%CI(0.32~0.89)]是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当患者具有高龄、病程长、肌酐高、体重指数(BMI)低和空腹C肽低等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病例合计17 132例,低血糖组47例,非低血糖组17 085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进行1:1匹配。匹配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釆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44对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种数、糖尿病、危重症、激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肝功能异常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3.361,95% CI:1.122~10.072,P<0.05)和肝功能异常(OR=8.671,95% CI:1.439~52.243,P<0.05)。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肝功能异常为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激素对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有肝功能损伤等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在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非降糖药物时,要密切关注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10 月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 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纳入8216例患者,共筛选出13种 暴露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2.54,95%CI:1.97~3.27)、肝病史(OR=2.60,95%CI:2.19~3.08)、乙肝表面抗原携 带者(OR=3.15,95%CI:2.66~3.73)、糖尿病(OR=1.41,95%CI:1.18~1.70)、心功能不全(OR=1.72,95%CI:1.28~2.30)、贫血 (OR=4.61,95%CI:2.43~7.90)、营养不良(OR=2.48,95%CI:1.63~3.77)和结核病复治(OR=1.93,95%CI:1.43~2.60)是抗结核 药物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予以保肝药能显著减少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OR=0.36,95%CI:0.25~0.50, P<0.001)。结论 贫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并其他肝病史、嗜酒、营养不良、结核病复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是我国 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保肝药能显著降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有关COPD患者并发IPA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4篇为外文,12篇为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89,95%CI:1.44~2.47)、COPD分级≥3级(OR=2.56,95%CI:2.02~3.24)、入住ICU(OR=3.29,95%CI:2.44~4.44)、低蛋白血症(OR=2.66,95%CI:1.93~3.66)、糖尿病(OR=3.10,95%CI:2.49~3.86)、肾功能不全(OR=2.59,95%CI:1.49~4.49)、呼吸衰竭(OR=4.32,95%CI:3.24~5.75)、有创机械通气(OR=4.59,95%CI:3.76~5.61)、侵袭性操作(OR=4.59,95%CI:3.60~5.84)、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OR=2.17,95%CI:1.28~3.70)、糖皮质激素日剂量≥20mg(OR=3.92,95%CI:2.38~6.45)、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700mg(OR=9.61,95%CI:5.80~15.94)、糖皮质激素用药≥14d(OR=4.64,95%CI:3.63~5.94)、广谱抗生素用药≥14d(OR=4.29,95%CI:2.43~7.58)、抗生素联用(OR=6.61,95%CI:3.03~11.58)和碳青霉烯类(OR=9.83,95%CI:4.02~24.06)是COPD患者并发IPA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性别、COPD病程、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与IPA 感染未见明显关联(P>0.05)。敏感度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COPD患者并发IPA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性变化,探讨CSII在老年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前3 d均维持院外降糖治疗方案,同时佩戴CGMS,记录日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达标时间(TIR)、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指标,作为基线水平;第4天开始停用原降糖药物并启动CSII治疗,2周后再次佩戴CGMS,记录上述指标,比较在CSII治疗前后各研究对象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与CSII治疗前相比,CSII治疗后MBG明显下降[(8.27±1.79)mmol/L vs.(9.85±2.30)mmol/L,P<0.01]、TIR显著增加(75.69%±31.96%vs.58.62%±33.23%,P<0.01);CSII治疗前共发生低血糖事件3次,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3.9为(0.37±0.81)h·mmol/L,CSII治疗后未发生低血糖事件(AUC3.9=0)(P=0.007);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0.0在CSI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55±24.29)h·mmol/L vs.(5.87±8.36)h·mmol/L,P<0.01]。CSII治疗后MAGE[(2.88±1.34)mmol/L vs.(5.35±3.25)mmol/L]、SDBG[(1.23±0.65)mmol/L vs.(1.82±0.78)mmol/L]、CVBG[(14.99±6.62)mmol/L vs.(20.22±9.97)mmol/L]、LAGE[(5.14±2.43)mmol/L vs.(8.02±4.20)mmol/L]、MODD[(0.70±0.38)mmol/L vs.(1.59±1.08)mmol/L]均较CSII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结论对于老年T2DM患者,CSII与常规降糖治疗方案相比,其血糖控制水平更佳、低血糖风险更低、血糖波动性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DRD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相关性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纳入手术患者150例,以《谵妄分级量表-98修订版》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采用基因测序法确定DRD2的多态性,分析rs6275、ts6277多态性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谵妄发生率8.0%(12/150例);组间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 (OR=0.784,95%CI 0.631~0.975,P=0.024);手术持续时间(OR=2.251,95%CI 0.941~5.380,P=0.048);体外循环时间(OR=1.057,95%CI 0.703~1.590,P=0.029);ICU病房时间(OR=1.890,95%CI 1.201~2.973,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rs6275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65,95%CI 0.697~2.303,P=0.651);rs6277基因型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76,95%CI 1.142~4.523,P=0.049);Log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OR=1.861,95%CI 1.082~3.163,P=0.024)、ICU持续时间(OR=6.757,95%CI 2.376~19.267,P=0.001)、rs6277的CC基因型(OR=4.019,95%CI 1.395~12.341,P=0.012)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术前合并脑梗死的高危患者,进行DRD2基因筛查,有助于评估谵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