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D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功能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和继发性左心室肥厚(sLVH)局部心肌功能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65人,HCM患者23人,sLVH患者21人,对照组21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室间隔和外侧壁局部心肌的运动速度.结果:HCM患者及sLVH患者在室间隔基底段所测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HCM患者室间隔心肌运动速度明显下降.结论: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室壁运动速度有助于HCM与sLVH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肥厚室壁与心肌运动特性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HC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心肌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以及峰值收缩时间(Ts)和峰值舒张时间(Te),并常规测量室间隔厚度,比较各测量指标与室壁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肥厚节段的Vs、Ve降低,Ts、Te延长,Va无差异。HCM组肥厚室壁与Vs及Ve呈负相关(r=-0.529,-0.709),与Ts及Te呈正相关(r=0.541,0.602)。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室壁厚度与心肌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秀兰 《放射学实践》2005,20(4):361-36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追踪法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切面、二腔切面和四腔切面图像,应用组织追踪法离线分析30例HC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左室各心肌节段位移曲线。结果: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位移均降低,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绝大部分节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M患者二尖瓣环、基底部、中部和远端每个水平的平均位移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结论: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受到损害,损害不仅发生在肥厚的左室壁,非肥厚的室壁同样受到损害,组织追踪法能够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脏磁共振(CMR)是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评估的一站式影像诊断工具。随着四维血流CMR技术、CMR-特征追踪技术和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CMR可以同时实现心肌运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定量评估,特别对于评价术后TOF(rTOF)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预判rTOF的功能异常,以及反映心肌纤维化与rTOF心律失常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就上述CMR新技术及其在TOF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诊断标准入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 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E边缘区、LGE区(分为晕状LGE与典型斑片状LGE),分别测量2组心肌对比剂增强后T1值的变化率并进行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T1值变化率与HCM远离LGE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 ±3.19和3.36 ±2.77,=0.98,p>0.05),与LGE周边区(13.51±5.67)、晕状区(17.70±5.57)、斑片区(36.62±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8、17.13和47.48,P值均<0.01);远处正常区(3.36 ±2.77)与LGE周边区、晕状区及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4、20.76和56.64,P值均<0.01);LGE周边区与LGE晕状区和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和39.90,P值均<0.01);LGE晕状区与斑片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P<0.01).ROC曲线提示T1 mapping成像较传统LGE成像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74±0.050和0.751±0.180).结论 HCM纤维化常见,且受累心肌的纤维化程度不一,T1 mapping成像能对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处于纤维化早期的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静息首过CT灌注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状态进行半定量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确诊的HCM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对两组受试者CCTA的数据进行心肌首过灌注分析,测量心肌首过灌注值(MP)、心肌灌注校正值(C-MP)和心肌透壁灌注指数(TPR)。根据舒张末期的心肌厚度,将HCM组心肌节段分为非肥厚亚组(15 mm)和肥厚亚组(≥15 mm),肥厚亚组又分为轻度肥厚(15~19 mm)、中度肥厚(20~24mm)和重度肥厚(≥25 mm)三个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HCM各亚组和对照组的MP、C-MP和TPR的总体差异,采用LSD-t检验对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HCM非肥厚亚组与对照组的MP、C-MP和TPR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HCM肥厚亚组与对照组以及HCM肥厚亚组与非肥厚亚组之间MP、C-MP和TP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表现为肥厚节段较非肥厚节段各参数值较低。在不同肥厚水平的组间比较中,轻度与中度肥厚节段的MP和C-MP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度肥厚节段的TPR明显低于轻度肥厚组(P 0. 05);重度肥厚与中度以及轻度肥厚节段之间各参数均差异明显(P 0. 05)。结论 CT首过灌注可以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微循环的情况进行半定量评价,为临床进行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早、晚期清除率的变化以及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HCM的15例患者行99Tcm-MIBI静态平面及门控SPECT显像.比较HCM患者99Tcm-MIBI早期(注药后90 min)及晚期(注药后4 h)清除率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2名)间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行t检验),并对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行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患者组早期及晚期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分别为(27.77±2.60)%及(42.66±3.3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3.70)%及(31.27±4.0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20,-8.069,P均<0.01).HCM患者组左室壁肥厚心肌最大厚度为(26.53±6.57)mm,健康对照组为(15.92±1.29)mm,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10,P<0.01).HCM早期及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肥厚心肌最大厚度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11及0.873,P<0.05和<0.01).结论 HCM患者心肌99Tcm-MIBI早期及晚期清除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林青  王佳佳  葛英辉 《放射学实践》2021,36(9):109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节段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及细胞外容积(ECV)的特点,探讨T1-mapping及ECV对HCM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行3.0T心脏MRI检查的HCM患者56例(HC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测量两组舒张末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心肌质量、16个心肌节段初始和增强后T1-mapping值,计算其ECV值,分别比较HCM组与正常对照组及HCM各亚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HCM组56例患者共有896个节段,将其分为肥厚并强化节段260个(A组)、肥厚未强化节段145个(B组)、非肥厚并强化节段15个(C组)、非肥厚未强化节段476个(D组)。HCM组舒张末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心肌质量、初始T1-mapping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为(21.01±4.42)mm和(8.41±1.23)mm、(235.49±96.63)g和(110.01±22.36)g、(1260.21±66.47)ms和(1195.28±37.48)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初始T1-mapping值及ECV值最高,增强后T1-mapping最低,A、B、C、D四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MRI T1-mapping值和ECV值可定量评估HCM的心肌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技术具有多参数、多成像序列的特点,可以对糖尿病心肌病(DbCM)进行早期诊断,评价DbCM存在的心脏结构重塑、心脏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灌注受损、心脏局部及弥漫性纤维化及心脏能量代谢和脂质异常,为病人的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就CMR对DbCM的心脏组织特征、风险评估和远期预后方面的诊断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的左右心房应变指标及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心肌肥厚程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 也是运动员及青少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对该病的明确诊断与预后判断在临床诊疗中至关重要。MRI可无创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 因其无创、无辐射以及多角度成像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HCM的MR扫描序列、影像诊断、预后判断及新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以提高影像医师对HCM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T1 mapping技术可通过测量心肌组织的T1值直接反映心肌病变,能够在疾病早期诊断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并有助于显示常见心肌疾病的晚期弥漫性病变。介绍T1 mapping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扫描序列,并就其在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和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等疾病中评估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后期增强(LE)多层CT(le MDCT)可以用来观察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心肌(内部)纤维化。LE与不良心脏病变有关。本研究重点是通过le MDCT显示可能与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TT)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HCM射血分数(EF)正常28例患者(病例组)及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电影检查,应用CMR-TT技术定量分析左心室心肌各向应变值、收缩期应变率及峰值位移,就两组左心室整体心肌的各向应变值、收缩期应变率、峰值位移及病例组肥厚节段、非肥厚节段应变参数做统计学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左心室整体心肌各向应变在鉴别对照组与病例组诊断效能。结果 HCM组左心室整体心肌径向应变、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值及其相应的应变率分别为(23.39±10.11)%和(1.32±0.48)s-1、(-17.59±5.04)%和(-1.14±0.38)s-1、(-8.70±2.84)%和(-0.59±0.20)s-1,均低于对照组。HCM组整体心肌径向、周向及纵向峰值位移分别为(4.32±0.97)mm、(2.63±1.74)deg、(4.43±1.81)mm也较对照组不同程度缩小。病例组肥厚节段径向应变、周向应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频谱速度图测量肥厚性心肌病(HCM)二尖瓣环4个节段的运动速度,以评价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HCM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25)分别测量射血分数(EF)、室壁厚度、二尖瓣血流速度(E、A、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肺静脉血流速度(S、D、A),并用DTI脉冲频谱速度图分别测量两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a、Aa)以及IVRT。结果常规超声检查:HCM组室间隔、后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IVRT、DT延长,EF、二尖瓣血流速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DTI检查:HCM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都较正常对照组减低,IVRT延长,提示心肌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都减弱,E/Ea比值增加,提示左房充盈压增高。另外,HCM组二尖瓣环的各节段中,室间隔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最低,且与平均收缩期、舒张早期速度相关性最强,提示心肌越肥厚,对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越明显。结论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超声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初始T1值及组织追踪技术(CMR-TT)在鉴别心肌淀粉样变(CA)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中的价值。方法:对14名CA患者、16名HCM患者及16名健康受试者行3.0T心脏磁共振检查,测量基底部、乳头肌部及心尖部心肌初始T1值,采用CMR-TT技术测量左心室三维(3D)整体纵向应变(GLS)、周向应变(GCS)及径向应变(GRS),描绘左心室心肌应变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初始T1值及各应变指标对CA和HCM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A组总体、基底部、乳头肌部、心尖部心肌初始T1值[分别为(1455.68±153.23)ms、(1446.97±170.53)ms、(1442.31±151.92)ms、(1468.31±141.83)ms]高于HCM组[分别为(1329.14±40.19)ms、(1329.45±46.14)ms、(1330.04±41.49)ms、(1327.41±46.5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MR-TT应变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心脏磁共振(CMR)T1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1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例HCM患者(HCM组)及44例CMR结果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及C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MR检查,包括T1 mapping序列、延迟强化(L...  相似文献   

18.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无左室流出道梗阻、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性治疗的31例室间隔中上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连接心电图,X3-1探头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S5-1探头于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采集二维灰阶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中段前间隔和间隔的局部收缩功能参数:心肌运动速率(S)、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测量该层面整体旋转角度峰值(BR).对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中段前间隔与间隔的S、CSR、RSR、AV减低,BR增加,AE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无创、准确地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局部心肌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过程,该过程是潜隐渐进的,且肝纤维化早期阶段是可逆的。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效果、预后评估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功能MRI技术,特别是MR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无创性定量诊断取得一定进展。着重就MR扩散张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与分期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1 mapping技术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整体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HCM患者为HCM组,招募17例正常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心脏电影及T1 mapping序列检查,测量并比较2组左室心肌初始T1值、心脏功能的差异;通过构建ROC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