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价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的潮州市人民医院经MRI及DWI检查的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探究对象,以临床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照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直肠癌转移淋巴结)、B两组(直肠癌非转移淋巴结),两组各2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直肠癌淋巴结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淋巴结检出率及不同b值下大小淋巴结区别。结果:A组患者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均高于B组,ADC值低于B组,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短径、长径与ADC值预测体内淋巴结转移情况ADC均超过0.7,同时短径敏感性最高,长径特异性最高;临床随b值增加,检出率降低,SNR随之增高。结论:直肠癌患者在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过程中,利用表观扩散系数可以鉴别临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取多b值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期治疗提供理论数据,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MRI-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43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MRI-DCE及DWI评估ALN转移情况,分析两者在ALN转移中诊断价值。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DCE联合DWI诊断ALN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96.23%、89.74%与98.08%;ALN转移与无ALN转移患者边界、早期强化模式、DWI信号、长径、短径、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皮质厚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短径及ADC值是A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诊断ALN转移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0.745、0.734,各指标联合诊断ALN转移AUC值为0.835。结论 3.0 T 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检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ALN转移,测定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联合有助于提高患者ALN转移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4.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鉴别兔良、恶性淋巴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良性组,共10个淋巴结)及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恶性组,共16个淋巴结).对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由2名医师以3种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量肌肉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的可重复性.测量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及淋巴结对侧股四头肌的ADC值,计算良性淋巴结/肌肉及恶性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体素大小的ROI下测量肌肉的ADC值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良、恶性组淋巴结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用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4.00%;利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AUC为0.97,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92.00%.结论 当ROI大小选择合适时,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显示出较好的可重复性.较之ADC值,利用rADC值可更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T2*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 P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单发脑转移瘤及胶质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2例高级别胶质瘤以及4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MRI常规扫描、T2DSCPWI扫描以及DWI扫描,对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区以及瘤周水肿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脑血流(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进行测量,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CBF、rCBV、ADC、rADC在脑转移瘤和胶质瘤中的鉴别价值。结果 两组肿瘤实质区以及瘤周水肿区灌注情况、信号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rADC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rCBF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瘤周水肿区ADC、rADC、rCBF、rCBV对脑转移瘤诊断的AUC值为0.841、0.857、0.793、0.827。结论 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瘤周水肿区T2DSCPWI参数rCBF、rCBV及DWI参数ADC、rADC均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者,在单发脑转移瘤和胶质瘤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脑神经胶质瘤(GC)运用1.5T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GC患者。根据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分级组48例和高分级组72例,均进行DWI检查,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DC)、较小的ADC值(rADC),并评估ADC在诊断GC分级中的价值。结果低级别组ADC、rADC值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ADC、rADC值单独及联合诊断GC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59、0.908,其诊断价值相对理想,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结论运用1.5 T MRI DWI的ADC值可对GC进行分级,且ADC与rADC值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GC病理分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起至2019年3月收治的9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联合DWI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结果]91例患者手术清扫盆腔淋巴结157枚,病理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04枚,转移率33.8%(53/157).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5%(150/157),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02,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尤登指数分别为96.2%(51/53)、95.2%(99/104)、92.7%(51/55)、98.0%(99/101)和0.914.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形态、长径、短径、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DWI信号和ADC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影像表现为形态多不规则,长径、短径较大,周围脂肪间隙多模糊或消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小.[结论]DCE-MRI联合DWI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高,可作为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8例,均行直肠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DWI检查。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扩散系数(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88例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9例(67.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9例(32.95%);转移组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高于未转移组,ADC值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0.7,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均具有较高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MRI-DWI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其ADC值可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63)和未转移组(n=41)。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并行B超检查、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B超检查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DCE-MRI+DWI检查特征;统计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超、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形态异常、淋巴门结构异常或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占比高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结果显示,转移组的长径、短径长于未转移组,皮质厚度、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高于未转移组,淋巴门消失、边缘欠光滑、脂肪间隙模糊、强化欠均匀、DWI高信号占比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未转移组(P<0.05)。DCE-MRI+DWI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利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宫颈癌各项特性的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对11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常规MRI、DWI及DCE-MRI扫描,将宫颈癌患者根据以下因素分组:①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②不同肿瘤类型;③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④高低级FIGO分期;⑤不同淋巴结状态(0,1,2,3);⑥不同肿瘤直径(最长径≤2 cm,2~4 cm,>4 cm);⑦不同年龄组(30~,40~,50~,60~).所有ADC值均由b=0,600 s/mm2及b=0,1 000 s/mm2两组ADC图计算得出,比较各组的ADC值.结果:ADC值在低分化宫颈癌(G3)与高中分化宫颈癌(G1/2)之间,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之间,在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术后无复发或转移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ADC值在高低级FIGO分期、不同淋巴结状态(0,1,2,3)、不同肿瘤直径及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DC值对于预测患者预后(术后是否复发或转移)的价值较高,ADC值可以用来提示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及类型,尽管仍有一定的交叠,两组b值对于评估宫颈癌不同特性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153枚,未转移533枚,中央区淋巴结转60.1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3.61%,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9.26%;增强CT显示本组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高于未转移淋巴结(8.91±2.62 mm vs 8.02±2.51 mm),转移与未转移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病灶内钙化及周围组织侵犯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低于颈侧区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或MRI检查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术前评估听神经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57例,术前均接受脑部常规MR及3D-SPACE序列检查,观察3D-SPACE序列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评估其对相邻脑神经的显示率,并与常规MRI及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57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1例(1/57,1.75%)局限于内听道内,56例(56/57,98.25%)超出内听道口生长;26例(26/57,45.61%)充满内听道底,31例(31/57,54.39%)未充满内听道。57例中,3D-SPACE序列显示实质型肿瘤21例(21/57,36.84%),实质伴囊变型肿瘤35例(35/57,61.40%),囊型肿瘤1例(1/57,1.76%),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85.96%(49/57)。3D-SPACE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后组脑神经脑池段、展神经脑池段、面神经内听道段、面神经脑池段及听神经脑池段的显示率分别为100%(57/57)、100%(57/57)、75.44%(43/57)、50.88%(29/57)、17.53%(10/57)和19.30%(11/57),均高于常规MRI (P均<0.05)。结论 3D-SPACE序列可准确显示肿瘤与相邻脑神经的关系,对于术前评估听神经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前列腺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行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03枚,比较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差异,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DCFPyL PET/CT显像对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时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9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的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切除后的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长径、中径及短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9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11枚,其中10例患者共出现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的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切除后的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的均值分别为1.64±1.23 cm VS 1.12±0.61 cm、1.05±0.87 cm VS 0.59±0.39 cm、0.61±0.54 cm VS 0.36±0.19 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18F-DCFPyL PET/CT诊断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 结论: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其大小无关,18F-DCFPyL PET/CT对于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望用于指导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时是否需要清扫区域淋巴结及其合理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39例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常规MR加DWI检查,手术行胰腺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9例胰腺癌患者共获取部位明确的淋巴结65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37枚。转移性淋巴结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呈等或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1.55±0.21)×10^-3mm^2/s和(1.84±0.20)×10^-3mm^2/s,短径分别为(12.85±2.78)mm和(10.13±1.85)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取最佳分界值为1.68×10^-2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77.8%。结论:3.0TMR—DWI有利于胰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诊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高于短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比较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结果 49例共清扫511枚淋巴结,其中10例共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均值为(1.64±0.33)cm和(1.12±0.79)cm,中径(1.05±0.23 cm)和(0.59±0.51)cm,短径(0.61±0.14)cm和(0.36±0.2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F-DCFPyL PET/CT对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80例经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WI图像;DWI多b值扫描,b=0、20、30、50、600、800、1000 s/mm~2;通过工作站分析软件后处理,基于多b值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A、B两组(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组),回顾性分析不同b值下淋巴结检出率;测量大小不同淋巴结,多b值ADC图的淋巴结检出率;测量A、B两组淋巴结多b值ADC值,测量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随b值增加(0~1000 s/mm~2),淋巴结检出率递减;DWI图像淋巴结信噪比递增。(2)直径8 mm以上淋巴结,多b值DWI图像检出率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A组与B组淋巴结ADC有统计学差异。(4)当ADC值为0.98×10~(-3)mm~2/s时,诊断转移淋巴结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3.2%。结论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具有中等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直肠癌离体标本在高分辨率MR结合DWI上的转移征象,探讨MRI对淋巴结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通过对14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标本行高分辨率MR及DWI检查,与病理学结果行对照分析,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高分辨率MRI征象及DWI参数特点。结果14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MRI共检出淋巴结112枚,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转移淋巴结22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6枚,正常淋巴结53枚。与良性淋巴结相比,大多数转移淋巴结边缘多毛糙,其内部信号欠均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短径分别为0.47~0.96 cm、0.52~0.96cm,均大于正常淋巴结(0.25~0.7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短径与长径之比分别为0.855±0.047、0.0273±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淋巴结[(0.722±0.047)×10~(–3) mm~2/s∶(0..868±0.064)×10~(–3) mm~2/s],但是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0.734±0.078)×10~(–3) mm~2/s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的边缘及内部信号特征的显示清楚,对转移淋巴结转移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WI对区分正常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鉴别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