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L]、TAT[2.6(1.5,7.2)ng/mL]、PIC[0.7(0.4,1.0)μg/mL]、t-PAIC[3.8(2.1,7.0)ng/m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L]、TAT[23.4(10.4,44.3)ng/mL]、PIC[2.0(0.9,5.2)μg/mL]和t-PAIC[17.0(8.3,44.1)ng/m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117例晚期NSCLC患者(肺腺癌102例,肺鳞癌15例)化疗前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依据化疗后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83例)与疾病进展组(34例),并与健康人对照组(94例)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进行比较。以化疗2个周期后疾病控制为标准,运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化疗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率对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诊断效能。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进展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疾病控制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控制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64例为DVT组,未诊断为DVT患者39例为非DVT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并检测初诊时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栓分子标志物,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VT组血浆TAT、PIC、t-PAIC、sTM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DVT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DVT组血浆sTM水平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PAIC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980、0.758,约登指数最大时取cut-off值,cut-off值分别为2.45 ng/mL、0.715μg/mL、0.758 ng/mL;根据测定值cut-off值为阳性,测定值cut-off值为阴性,抗凝治疗1个月前后患者组TAT、PIC、t-PAIC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TAT、PIC、t-PAIC能有效发现下肢DVT,同时对评估DVT患者抗凝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64例为DVT组,未诊断为DVT患者39例为非DVT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并检测初诊时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栓分子标志物,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VT组血浆TAT、PIC、t-PAIC、sTM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DVT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DVT组血浆sTM水平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PAIC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980、0.758,约登指数最大时取cut-off值,cut-off值分别为2.45 ng/mL、0.715μg/mL、0.758 ng/mL;根据测定值cut-off值为阳性,测定值cut-off值为阴性,抗凝治疗1个月前后患者组TAT、PIC、t-PAIC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TAT、PIC、t-PAIC能有效发现下肢DVT,同时对评估DVT患者抗凝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4项指标与肺癌病情发展及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58例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3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45例]、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分别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肺癌组有或无转移组,以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组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肺癌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但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转移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P均0.01或P均0.05),其中SCLC组有或无转移组血浆t-PAI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手术后7~10 d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升高,4项血栓分子标志物可能与肺癌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4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35例)和无血栓组(1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以及其联合检测对肝癌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与血浆FDP、D-D水平呈正相关(r=0.275~0.457,P<0.05),与血浆FIB、AT-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浆TAT、PIC、TM、t-PAIC诊断肝癌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550、0.672、0.650,联合诊断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肝癌血栓优于单项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4项指标与肺癌病情发展及手术疗效的关系。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58例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3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45例]、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分别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肺癌组有或无转移组,以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组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肺癌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但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转移组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P均<0.01或P均<0.05),其中SCLC组有或无转移组血浆t-PAI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手术后7~10 d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结论:肺癌患者血浆TAT、TM、t-PAIC、PIC水平升高,4项血栓分子标志物可能与肺癌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卵圆孔未闭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常规止凝血检测指标、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与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均是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ROC曲线显示,D-D、FDP、TM、TAT、PIC和t-PAIC预测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失衡与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肺栓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细分为有症状组(45例)和无症状组(57例),另选10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以TAT/PIC比值作为评价凝血-纤溶失衡程度的指标。对病变血管进行超声评分和Villalta评分,观察肺栓塞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比值、超声评分和Villalta评分的关系及其对肺栓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TAT水平为(2.87±0.86) ng/mL,高于对照组[(1.86±0.48) ng/mL],PIC水平为(1.15±0.24)μg/mL,低于对照组[(1.61±0.47)μg/mL],TAT/PIC比值为(2.54±0.45)×10-3,大于对照组[(1.16±0.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TS发病组PT[12.5(12.1,13.6)s比10.8(10.5,11.5)s,P<0.05]较长,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58.2)s比28.5(26.6,30.4)s,P<0.05]较长;FDP[6.07(2.67,8.64)μg/ml比1.00(0.80,1.87)μg/ml]和D-D[2.27(1.04,2.98)μg/ml比0.30(0.21,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26.58)ng/ml比3.55(2.60,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5.54)μg/ml比0.84(0.60,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18.40)ng/ml,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2.93)μg/ml比4.44(2.52,5.54)μg/ml,P<0.05],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恶性肿瘤患者形成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诊断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366例[包括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男562例,女804例,年龄(59.45±15.10)岁],对照组为70名健康体检人群[男35名,女35名,年龄(50.41±18.90)岁],其中形成静脉血栓69例,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20±15.71)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静脉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根据各项标志物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项标志物的诊断性能,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肺癌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及乳腺癌(P<0.05);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血栓组的TM、TAT、t-PAIC及PIC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血栓组的TAT、t-PAIC及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0.57 IU/ml(敏感度为50.30%,特异度75.50%,AUC=0.671),TAT的最佳截断水平为4.16 ng/ml(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62.80%,AUC=0.757),t-PA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44 ng/ml(敏感度为52.50%,特异度为84.00%,AUC=0.682),P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8μg/ml(敏感度为67.20%,特异度为79.50%,AUC=0.790),四项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最佳,诊断性能最好(86.90%,AUC=0.807)。年龄、分期、转移、手术、肿瘤直径及PIC水平是影响恶性肿瘤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血栓发生率不同,TM、TAT、t-PAIC及PIC联合检测诊断性能最好,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新型筛查方法。年龄、分期、转移、手术及肿瘤直径是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高危因素,P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6个月内并发VTE风险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L组;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设为非APL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APL患者按照诱导治疗危险度再分为低危组(n=21)、中危组(n=33)和高危组(n=18),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变化情况,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AT、TM、PIC水平预测APL患者早期死亡的诊断效能。结果APL组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PL组和健康对照组(F=189.513、109.523、153.432,均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03、26.994、53.219,均P<0.05)。化疗后,早期死亡10例(13.89%),存活组患者的TAT、TM、PIC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3.507、5.71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TAT、TM、PIC单独预测,可提高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27、0.418、0.293,均P<0.05)。结论APL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和肌肉环指蛋白-1(muscle ring finger prote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和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其中AECOPD 63例作为AECOPD组,稳定期COPD 94例作为稳定期COP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CTRP-9、YKL-40水平和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hs-CRP、CTRP-9和YKL-40水平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CTRP-9和YKL-40对AECOPD患者诊断价值。结果3组血清hs-CRP、CTRP-9、YKL-40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稳定期COPD组血清hs-CRP、CTRP-9和YKL-40水平均升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稳定期COPD组比较,AECOPD组血清hs-CRP、CTRP-9和YKL-40水平升高,FEV1%和FEV1/FV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血清hs-CRP、CTRP-9和YKL-40水平与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TRP-9和YKL-40诊断AECOP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54 mg/L、148.58 ng/ml和46.23 ng/ml,此时诊断AECOPD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血清CTRP-9和YKL-40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hs-CRP。结论老年COPD患者血清hs-CRP、CTRP-9和YKL-40水平升高,且与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血清hs-CRP、CTRP-9和YKL-40可作为诊断AECOPD的标志物,且血清CTRP-9和YKL-40诊断AECOPD的价值高于血清hs-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64和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7.06~2020.06间收治的9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同时将30例稳定期COPD患者纳为稳定组,30例健康志愿者纳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外周静脉血,检测单核细胞亚群CD64,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及肺功能间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统计AECOPD组中再次急性复发的患者,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D64表达,TLR2和TLR4在AECOPD急性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COPD组以及AECOPD组外周血CD64水平(32.69±6.43,39.69±7.79 vs 26.74±5.14),TLR2水平(169.79±29.07,181.15±22.44 vs 140.03±28.74)以及TLR4水平(186.25±34.15,200.58±33.47 vs 153.65±35.1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774,26.957,2.488,均P<0.05),AECOPD组外周血CD64,TLR2以及TLR4水平均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6,2.249,2.037,均P<0.05);随访6个月,96例AECOPD患者中共20例患者因再次急性复发入院,再次复发者首次入院时外周血TLR2(249.66±40.52 vs 163.21±35.64)、TLR4(253.66±36.85 vs 186.69±45.21)及CD64(53.69±13.58 vs 35.41±14.47)水平均高于无复发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79,6.105,5.089,均P=0.000)。相关性分析提示,AECOPD患者外周血CD64与其吸烟史,IL-6,PCT水平呈正相关(r=0.36,0.33,0.31,均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 P<0.05)。TLR2与其PCT水平呈正相关(r=0.34, 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35, P<0.05),TLR4与其他临床指标无相关性(r=0.07,0.11,0.13,0.13,-0.17,-0.23,-0.26,0.29, 均P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CD64,TLR2及TLR4在预测AECOPD患者再次急性复发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各指标单独应用时以TLR2应用效能最高,其AUC=0.805,95%CI(0.679~0.931),三指标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833,95%CI(0.703~0.964)。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CD64,TLR2及TLR4水平均较COPD者明显升高,且其在预测患者半年内再次急性复发中具有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盲法选取13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的不同分为COPD稳定期组(n=52)、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n =44)和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组(n =40).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  相似文献   

18.
施静  罗勇 《临床荟萃》2014,29(5):515-5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86例老年 COPD 患者,按疾病状态分为 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组和 COPD 稳定期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员4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基本资料,同时留取静脉血,检测各组患者 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统计并分析 CRP 与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结果 AECOPD 组 CRP、2 hPBG及 FINS 明显高于 COPD 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PG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AECOPD 组 HOMA-IR 为3.98±1.21,明显高于 COPD 稳定组的2.41±1.65和对照组为1.68±0.4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 稳定组 CRP、FINS、HOMA-IR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05)。AECOPD 患者 CRP 与2 hPBG、FINS、HOMA-IR 成正相关(r 分别为0.642、0.698、0.602,P <0.05),而 COPD 稳定期患者 CRP 与 FPG、2 hPBG、FINS、HOMA-IR 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COPD 患者血浆 CRP 水平升高并伴有一定的胰岛素抵抗。AECOPD 组 CRP 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