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秀华 《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临产孕妇(临产组)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临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D-D、PDW、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防止产妇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FIB、PT、TT、APTT)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临产期孕妇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36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同时,根据临产期孕妇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产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产前、产后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D、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TT及APTT较对照组短(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前,FIB水平低于产前,PT、APTT长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未出血组,FIB水平低于产后未出血组,PT、APTT长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结论 对临产期孕妇进行D-D、凝血四项监测可及时发现其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预估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建民  黄伟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41-2341,234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30例健康非孕妇女、171例健康临产孕妇和1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临产孕妇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Fib、D-D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健康临产孕妇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具有血栓形成趋向。孕妇在临产前及时检测凝血4项及D-二聚体,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对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38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同时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PT显著延长(P<0.01),慢性轻度肝炎进展为慢性中、重度肝炎时PT、APTT、TT显著延长(P<0.05或P<0.01),FIB合成显著减少(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从A、B到C级的进展之间呈负相关。结论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不断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而FIB水平则逐渐下降;PT、APTT、TT、FIB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86-686,68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236例住院临产妇和1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临产妇组PT、APTT明显降低,FIB和D-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进行凝血4项指标和D-D检测,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以及对产程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4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FIB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APTT、TT、PT均短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DW、MPV大于对照组,PL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DW、MPV大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LT小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活化现象,加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监测,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起到预判作用,进而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0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10.31±0.97)s、APTT(31.44±3.67)s、TT(11.85±1.02)s、FIB(3.82±1.06)g/L;对照组PT(12.93±1.33)s、APTT(38.93±4.72)s、TT(13.56±0.94)s、FIB(2.52±0.5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产中及时检测临产妇或产妇PT、APTT、TT、FIB及血小板,动态监测其功能变化,以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51-565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A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72例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C组,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 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A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D-D、FI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宫颈癌血浆APTT、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改变,监测血浆D-D、FIB水平变化有助于为宫颈癌病情程度与临床分期的评估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在孕中、孕晚及临产期测定207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以20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妇女为对照,比较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孕晚期APTT、PT和INR较孕中期和临产期明显缩短;临产期TT较孕中期及孕晚期明显缩短,孕中、晚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临产期FIB水平较孕中期明显升高,孕晚期、临产期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期妇女随孕期的延长,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匡祖国 《临床医学》2012,32(6):41-4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162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值。结果重度、中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APTT、TT、FIB、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轻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TT、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患者检测PT、APTT、TT、FIB和D-D值的变化,可从不同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凝血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姚琼 《临床医学》2023,(10):93-95
目的 分析孕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中应用凝血四项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孕中期妊高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5例孕中期健康孕妇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妊高症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43例)及高度组(29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组(29例)与无不良妊娠组(74例)。入组者均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各组凝血四项指标(D-D、FIB、PT及APTT),并分析各指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FIB、D-D水平较对照组高,APTT、P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中度组FIB、D-D水平较轻度组高,APTT、PT水平较轻度组低(P<0.05);高度组FIB、D-D水平较轻度组、中度组高,APTT、PT水平较轻度组、中度组更低(P<0.05)。无不良妊娠组FIB、D-D水平较不良妊娠组低,APTT、PT水平较不良妊娠组高(P<0.05)。D-D、FIB、APT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10月收治的30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产妇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D数值。结果 D-D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PT显著高于孕晚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不断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水平在孕晚期明显降低。结论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D检测可有效监测孕妇的凝血及止血功能,有效预防大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分析不同临床症状下孕妇的凝血功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的非孕期女性)、正常临产组、妊娠期高血压(HDCP)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乙型肝炎组,对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正常临产组与对照组比较,PT值缩短(P0.05),APTT值明显缩短(P0.01),FIB值明显增高(P0.01),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临产组与妊娠各合并症组比较:HDCP组较正常临产组FIB值明显增高(P0.01),GDM组、乙型肝炎组和ICP组FIB值较正常临产组均增高(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妊娠合并症的临产孕妇相对于健康临产孕妇拥有更高的FIB,而APTT和PT有缩短趋势。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对预测止凝血功能、预防产科并发症及降低产妇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与正常妊娠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2018年复发性流产患者(RM组)179例,同期同年龄段160例正常妊娠体检者(NP组)和1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对各组PLT、PT、APTT、Fbg、D-二聚体、TT和AT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M组与NP组比较:PLT、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APT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显著降低,Fbg、D-二聚体和ATⅢ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与对照组比较:PLT、PT、APTT、ATⅢ显著降低,而Fbg和D-二聚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较正常妊娠明显增强,临床定期监测妊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改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