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68例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经过评分,分为轻度脑梗死152例和中度脑梗死116例,分别设为轻度组和中度组.检测各组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min)、凝血形成时间K...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确诊为ACOP的患者作为ACOP组,以及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做TEG检测及常规凝血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OP患者的TEG主要检测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血栓形成的速度(由α角度反映)、血栓最大幅度(M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凝血检测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G指标能更敏感地反映ACOP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技术,其检测结果反映了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能很好地指导凝血功能异常的纠正,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本文主要对TEG在围术期相关科室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及出血性转化(HT)风险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分为早期神经功能缺损高风险组(n=27)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低风险组(n=60),并根据是否出现HT分为HT高风险组(n=33)与HT低风险组(n=54),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常规指标及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最终强度(MA)、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等TEG相关参数。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2组的凝血常规指标PT、APTT及TT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急性脑梗死组的TEG相关参数MA、Angle、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RT、K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早期神经功能缺损、HT高风险组的TEG相关参数MA、Angle、CI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P 0. 05),而RT、K则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 0. 05)。结论 TEG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及HT风险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指标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52例(脑梗死组)及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EG检测并对其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溶栓前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均小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血块强度(MA)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溶栓治疗后,R值、K值延长,MA值、α角减小,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脑梗死组溶栓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标可及时准确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态,可作为评价溶栓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类凝血系统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1个复杂的动态平衡机制,这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而凝血系统的波动将导致严重疾病。众所周知,3—6月龄的婴儿凝血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新生儿及儿童生理性凝血与成人亦有所不同,新生儿常出现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异常。但其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如血栓形成或出血风险相关性依然不明确。人们对新生儿和儿童凝血功能的认识仍旧不足。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血凝块形成动力学的描计图,能够反映血栓形成及降解的凝血过程全貌,属于血液流变学检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常规凝血试验的不足,为更好地评估患儿的凝血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且相对常规凝血试验检查,TEG所需标本量小,适用于对儿科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1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TEG、常规凝血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A组)12例、红细胞聚集组(B组)23例及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127例.比较各组间反应时间(R值)、最大振幅(MA值)、α角、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A、B2组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组R值均显著低于C组,其余各参数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肿瘤患者凝血状态,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可作为评判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监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莘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确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体检者90例最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栓弹力图(TEG)、 血常规和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TEG水平中的R值和K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状况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TEG检测,并同时与常规凝血试验做同步测定。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指标偏低,且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参数中R值和K值与PT-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与PT-INR呈负相关,与FI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EG检测参数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变化过程,而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凝血试验指标间的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MPV值将其分为高MPV组(MPV≥12.01 fL,n=58)及低MPV组(MPV<12.01 fL,n=...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组 (治疗组 )与胞二磷胆碱组 (对照组 )治疗 14d,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 6 7.9% ,总有效率为 85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31.3%和 6 8.8% ,P<0 .0 1和 P<0 .0 5 )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 ,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安全性高 ,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防止患者的脑水肿发生,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凝血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预后不良)和观察组(预后良好),每组43例.比较2组常规凝血试验指标水平、TEG参数水平.结果 2组入院时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 (U K)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 ,将介入导管置入病灶侧颈内动脉行数字减影 (DSA)脑血管造影 ,经介入导管将 (4 0~ 80 )× 10 4U的UK缓慢灌注 30分钟 ,1小时后重复行 DSA脑血管造影 ;术后静滴 U K(5~ 10 )× 10 4U,每日 1次 ,连续 14日。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 2例 ,部分再通 4例 ,血流量增加 6例 ,再通率 5 0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 5日、14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 P<0 .0 0 1) ;治疗后 5日显著进步4例 ,进步 6例 ,无变化 2例 ;治疗后 14日显著进步 8例 ,进步 4例 ;治疗后 14日与治疗后 5日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并发症 :合并脑出血 1例 ,血管再闭塞 1例。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于 72小时以内尽早用 U K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进行研究,并探讨ox‐LDL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的关系,为ox‐LDL能否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部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均检测血清中ox‐LDL水平。入院当天,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轻型、中型、重型患者的ox‐LDL水平进行比较。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无斑块、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ox‐LD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组血清ox‐LD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0,P<0.05)。ACI组和TIA组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t=14.36、5.67,P<0.05)。ACI组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TIA组(t=4.56,P<0.05)。颈动脉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x‐LD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69,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无斑块组(t=6.06、8.67,均 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稳定斑块组(t=2.60,P<0.05)。NIH‐SS分级轻型、中型、重型血清ox‐LD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44,P<0.05)。中型、重型血清ox‐LDL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型(t=2.75、4.18,均 P<0.05)。重型血清ox‐LDL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t=2.13,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ox‐LDL水平较正常者显著上升,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ox‐LDL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清标记物之一,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脑梗塞(ACI)及糖尿病(DM)患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德国FM4红细胞过滤仪,检测AMI、ACI及DM患者的RCD。结果:AMI、ACI及DM3组患者的RCD的最小余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斜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发病24小时内的RCD最小余量明显高于治疗2周后的RCD的最小余量(P<0.01)。AMI组RCD最小余量与5.75s-1切变率的粘度呈正相关(r=0.350,P<0.05),与230s-1切变率的粘度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01)。结论:直接检测RCD的变化,对估测活动期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轻重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清蛋白(GA)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0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测定并比较患者与健康人静脉空腹血糖、HbA1c 和 GA 水平。分析不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病灶个数、大小、预后情况与空腹血糖、HbA1c 和 GA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HbA1c 与GA 水平都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梗死体积大、预后差的患者 GA 与 HbA1c 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个梗死病灶的患者 GA 水平高于单个梗死病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HbA1c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腹血糖水平在不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病灶个数、大小、预后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糖、HbA1c 与、GA 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病情轻重、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