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状况,为双胎妊娠孕妇甲状腺功能状况的评估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0例双胎妊娠孕妇及120例单胎妊娠孕妇。收集两组孕妇孕期各项检查信息,观察分析两组甲状腺功能状况,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双胎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单胎组(P<0.05)。两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甲状腺毒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单胎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8~27周孕妇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单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孕周孕妇的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组除8~13周孕妇的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明显高于单胎组(P<0.05)外,其余各组与单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孕周产妇的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胎膜早破、流产、早产及孕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会出现异常,TSH水平明显低于单胎妊娠,甲状腺异常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加强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检测和积极预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3胎妊娠有无行减胎术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3胎妊娠行减胎术患者与未行减胎术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育技术后获3胎妊娠的20例患者,按有无行减胎术分组,未减胎组5例,减胎(减为双胎妊娠)组15例。15例减胎术根据胚芽大小采用经阴道B超引导下的微创减胎术,包括抽吸胚芽、抽吸加机械破坏和注射氯化钾3种方法。比较两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分娩时平均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2 500 g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比例。结果:两组流产率无差异,减胎组无术后1个月内近期流产病例;未减胎组和减胎组的早产率分别为100%和30.8%,差异显著(P<0.05),相对危险度为3.25;未减胎组和减胎组分娩时的平均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1.8±1.5)周和(36.9±1.6)周、(1 720±194)g和(2 584±428)g,差异显著(P=0.000);<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比例未减胎组比减胎组明显增加(P=0.000)。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3胎妊娠的患者行减胎术减为双胎可以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早期妊娠胚胎减灭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患者行减胎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对妊娠结局是否有利。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双胎妊娠患者共248例,其中经腹部减胎者(减胎组)59例,未减胎者(未减胎组)189例,统计分析2组间早产率、妊娠中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周的差异。结果:与DCDA双胎妊娠未减胎组比较,减胎组早产率降低(13.56% vs. 36.51%)[孕34~36+6周早产率(10.17% vs. 29.10%)、孕28~33+6周早产率(3.39% vs. 7.41%)],低出生体质量率降低(14.55% vs. 53.63%),平均孕周延长[(38.29±2.55)周 vs. (36.60±1.85)周],新生儿体质量增加[(2.92±0.58)kg vs.(2.40±0.42)kg]。结论:经腹双胎妊娠减胎术有助于改善IVF-ET后DCDA双胎妊娠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孕龄为28~36+6孕周)均活产分娩的116例孕妇及其分娩的232例早产儿(均纳入双胎组),以及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441例孕妇及其分娩的441例早产儿(均纳入单胎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点及其分娩早产儿的临床结局差异,以及两组不同孕龄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差异。 结果①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入院体重、孕前与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及早产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地塞米松(DEX)使用率(包括≤1个疗程DEX)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单胎组,入院孕龄小于单胎组,住院保胎时间长于单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胎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较单胎组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单胎组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败血症、低血糖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单胎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呼吸机使用率、低血钙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生后7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胎组孕龄为35~35+6孕周和36~36+6孕周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均较同孕龄单胎组早产儿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孕龄阶段,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可对早产儿造成严重危害,应重视对双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单卵双胎(MZT)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的判定可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围生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各种减胎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阴道超声引导下的胚胎组织穿刺抽吸术具有局限性,现主要采用血管闭塞技术用于对MCDA双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比如脐带双极电凝术和射频消融术等。减胎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早产,但有关MCDA的各种减胎方法的时机、适应证及预后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故对于减胎术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后宫内双胎妊娠之一发育停止后存留胎儿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04年1月—之012年6月在本科室行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后获得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VF-ET、ICSI术后双胎妊娠存留胎儿(另一胎儿在孕早期,≤12周或孕中晚期,〉12周发育停止)与同期IVF-ET术后单胎妊娠的妊娠结局。结果宫内双胎妊娠之一〉12周发育停止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36.3±1.8)周、(2656.3±664.6)g],双胎妊娠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35.1±2.4)周、(2515.8±493.6)g、50.9%、28.2%],双胎妊娠之一〉12周发育停止组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30.9%、21.8%、3.6%),与单胎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ET后双胎妊娠之一在孕中晚期(〉12周)发育停止后存留胎儿的妊娠结局较单胎妊娠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妊娠和自然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行ART助孕妊娠的早产孕妇223例和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早产孕妇5 6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RT妊娠早产孕妇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近期出生结局等情况。结果 ART早产孕妇中高龄产妇比例(单胎妊娠者39.8%,双胎妊娠者26.2%)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单胎妊娠者14.8%,双胎妊娠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早产者中双胎比例(58.3%)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9.55%),胎膜早破、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孕妇主要妊娠期并发症。ART早产组与自然妊娠早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分别为单胎妊娠者64.5%,双胎妊娠者68.1%和单胎妊娠者57.1%,双胎妊娠者73.1%)、出生结局(以平安为主,分别为单胎妊娠者97.8%,双胎妊娠者95.4%和单胎妊娠者93.6%,双胎妊娠者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其中ART早产者的剖宫产率(单胎妊娠者79.6%,双胎妊娠者94.6%)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单胎妊娠者55.0%,双胎妊娠者79.7%),以双胎的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臀位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不良出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及早产儿出生结局与妊娠方式无关,与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1999年12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中期因多胎或1胎畸形行减胎术的患者35例,分析中期减胎方法、减胎手术并发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并比较减胎后保留单胎或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结果:35例妊娠中期减胎患者均无术后出血、羊水溢漏、术后早期流产、凝血障碍;术后晚期流产3例(占8.57%),平均分娩孕周为(34.62±4.05)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31±0.64)kg。妊娠中期减灭1胎和减灭2胎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留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6.44±2.83)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63±0.57)kg;保留双胎组平均分娩孕周(34.13±2.77)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96±0.53)kg,两组患者相比,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中期减胎术可作为避免多胎妊娠、异常胎儿出生的安全、简便、有效方法;保留单胎者妊娠结局优于保留双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的新生儿情况、分娩情况及助孕过程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数据,为进一步改进辅助生殖技术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2月实施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1 210例周期,以电话随访为主,辅以信件和邮件等方式,获得妊娠结局的新鲜周期23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55个,对其助孕的各个环节指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①新鲜周期单胎和双胎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比较:双胎组中晚期流产率(14.04%)显著高于单胎组(2.79%)(P<0.05);单胎组平均分娩孕周长于双胎组(P<0.05);双胎组低体重出生儿及极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分别为44.44%和4.44%,显著高于单胎组。②冷冻周期单胎和双胎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比较:双胎组低体重出生儿、极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2.31%、11.11%、53.85%、21.05%,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③新鲜周期单胎流产临床资料比较:流产组在注射HCG日的E2水平为(2 650.30±483.90)高于正常妊娠组(1 660.50±167.70)(P<0.05);移植后14天,流产组的HCG水平(299.83±286.34)低于正常妊娠组(623.38±606.92)(P<0.05)。结论:多胎的流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出生儿及极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HCG日的E2水平及移植后14天HCG水平是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自然流产是产科常见疾病,双胎妊娠流产和早产发生率较单胎妊娠发病率高,这是临床不争的事实。但双胎妊娠一胎流产另一胎不临产现象并不多见。本病例为外院转来我院的双胎妊娠晚期流产患者,在处理该患者的过程中,有些临床现象很难解释清楚,故报告该病例,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双胎妊娠中孕期选择性减胎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12例双胎妊娠患者因在中孕期发现其中一个胎儿存在结构或染色体异常而行选择性减胎治疗。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选择性减胎手术情况、术后妊娠期并发症、产科结局及新生儿情况。12例患者均在中孕期成功减胎。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早产,1例晚期流产、胎儿存活,1例流产,3例持续妊娠中;8例已分娩患者(剖宫产3例,阴道分娩5例)平均分娩孕周为34+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 290.00±963.52)g,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44.88±6.01)cm,8例出生新生儿均未见缺陷。中孕期选择性减胎术对异常胎儿与正常胎儿并存的双胎妊娠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母胎并发症、防止先天性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12.
李宝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18-4120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天津市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2010年居住在天津市市内6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65 990例,出生缺陷儿1 062例,发生率为160.93/万.男、女性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72.34/万和146.65/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2,P<0.01);与20~29岁相比,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时,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9.61/万和482.76/万(x2=18.849,P<0.00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显著增加(x2=404.491,P<O.001; x2=381.164,P<0.001);死胎死产、7d内死亡以及7~42d内死亡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 505.98/万,是活产儿的25.91倍(x2=3 663.76,P<0.01).男性胎婴儿、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发生在高龄产妇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且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高危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单胎前置胎盘孕产妇(112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健康、单胎、非前置胎盘孕产妇(177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临床常见病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中年龄≥35岁者43例,占38.4%,无业30例,占26.8%,工人32例,占28.6%,分娩史≥3次者29例,占25.9%,人工流产史≥3次者48例,占42.9%,剖宫产史者22例,占19.6%,盆腔炎史者39例,占34.8%,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分娩史、盆腔炎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多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及分娩史暴露率相对较高,是前置胎盘的常见病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剖宫产、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分娩史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应做好生殖卫生、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次数、降低剖宫产率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重庆市西郊医院妇产科就诊的58例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合并不同级别心功能心脏病孕妇终止妊娠的方式、时机、孕周及母婴结局。结果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χ2=4.006,P〈0.05);心功能Ⅲ~Ⅳ心脏病孕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心脏病孕妇(P〈0.05)。结论在对心脏病孕妇进行产前保健时应加强产前宣教,并且在心脏病孕妇妊娠期间积极治疗心脏病,最大限度地改善心脏病孕妇的心脏功能,减少孕妇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各因素与单卵双胎(monozygotic twins,MZT)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对本中心3 966个妊娠周期(含MZT 35例)和另30例(含MZT 1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妊娠周期的临床资料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卵双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11 423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激光辅助孵化(AH)组和未行辅助孵化(非AH)组,比较2组中IVF周期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发生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SI-AH(OR=1.039,95%CI:1.013~1.065)可能是IVF中单卵双胎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非AH组行IVF 4 624个周期,ICSI 1 571个周期;AH组行IVF 3 807个周期,ICSI 1 421个周期,2组组内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40.72% vs. 42.76%)和单卵双胎率(0.69% vs. 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IVF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27.97% vs. 2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I周期的单卵双胎率高于IVF周期(2.31% vs. 0.66%,P<0.05)。结论:行激光辅助孵化的ICSI周期可能增加单卵双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早期减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妊娠的影响,决定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多胎妊娠孕妇,于孕早期在腹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选择性进入1~2个胚胎的心管搏动处注射氯化钾,或经阴道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选择性进入胚胎心管搏动处,反复抽吸至胎心消失或负压吸出胚胎。结果:84例中78例经阴道减胎术单次成功,6例减胎2次成功。5例经腹胎心注射氯化钾减胎术,60例经阴道抽吸胚胎法,19例经阴道机械破坏法。26例足月剖宫产,10例足月顺产,24例早产,6例早期流产,4例晚期流产,无1例因感染而于术后第3~7天流产,现14例继续妊娠。59例减胎术后为双胎妊娠,25例减胎术后为单胎妊娠。多胎妊娠的减胎术成功率88.1%,总流产率11.9%。已分娩的112个新生儿均健康。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是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治疗方法,选择妊娠7~8周经阴道抽吸胚胎法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2009年1 000例因CINⅠ或CINⅠ伴HPV感染实施宫颈电环切术(LEEP)的患者进行随访,术前无原发不孕、年龄≤40岁、未生育过、有生育要求的38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对380例患者的妊娠时间、妊娠周数、妊娠结局和终止妊娠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80例患者中有280例获得300次妊娠,妊娠率为78.95%(300/380),与该280例患者宫颈电环切术前的妊娠率7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80例妊娠患者中12例异位妊娠,45例自然流产。其中已分娩145例患者中12例早产行剖宫产术,早产率为8.28%(12/145);胎膜早破22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5.17%(22/145);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110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75.86%(110/145)。③已分娩的145例患者中,宫颈电环切深度平均1.0 cm(0.5~1.5 cm),宽度平均为1.25 cm(0.5~2.0 cm)。结论:宫颈电环切术对CIN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958例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高龄初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对958例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非高龄初产妇105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龄初产妇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IGT、贫血、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产钳术占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龄组,顺产率显著低于非高龄组,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非高龄组显著高于高龄组。高龄组分娩孕周显著小于非高龄组,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转儿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新生儿畸形率比非高龄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围产儿死亡和晚期流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非高龄组。结论: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晚期流产率高,剖宫产率高,阴道分娩者中助产率高,围产儿结局稍差,应加强围产保健以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