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 与周围肌肉相比,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DWI呈高信号, 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1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胎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胎儿胎龄31+周, 胎儿颅脑MRI示左侧颞、枕叶不规则囊实性肿块, 边界不清, 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 伴少量高信号及低信号, T2WI呈稍低及高信号, 扩散加权成像示部分病灶呈高信号。最终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8例经临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行MR T1WI和T2WI检查,其中4例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血压变化、MRI表现及ADC值变化。结果 发病时平均血压199.63/123.5mmHg(1mmHg=0.133kPa),平均升高25.73%/28.71%。MRI上病变主要呈TI稍低、T2稍高信号,以顶枕叶、小脑半球多见。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较正常平均升高58%。仅1个病灶DWI出现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 MRI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DWI是将其与急性脑梗死区分开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结核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结核病例6例。5例有肺结核病史。临床症状主要是尿频、排尿不畅、血尿,PSA水平升高不明显。结果本组前列腺结核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T1WI呈等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影,DWI呈稍高信号,ADC值约为(1.3~1.5)×10-3 mm2/s,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前列腺结核常形成脓肿,脓肿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影,ADC值约为(1.0~1.2)×10-3 mm2/s,增强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前列腺结核易累及邻近组织,一般无盆腔淋巴结肿大以及骨骼破坏。结论前列腺结核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腔积脓的MRI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类总结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腔积脓患者的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点,计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照分析相对应病理成分.结果 根据积脓MRI信号均匀性分类:信号均匀型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脓液中各成分分布较均匀;信号混杂型5例,MRI示脓液底部或周围混杂稍短T2信号,DWI呈混杂高信号,脓液底部见沉淀物;液-液平面型5例,上层呈水样信号,下层T2WI信号较上层低,其中3例下层信号均匀,DWI呈均匀高信号,脓液中各成分分布均匀,2例下层信号混杂,为血性积脓,DWI呈高低混杂信号.12例宫腔积脓平均ADC值为0.532×10-3 mm2/s.12例子宫体积均增大,其中10例子宫壁变薄,另2例子宫壁炎性浸润、增厚;8例患有宫颈癌;5例合并盆腔积液.结论 宫腔积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其MRI表现与病理成分高度相关,且ADC值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MRI特征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RMS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RMS患者中,单发25例,多发2例,共29个病灶.病灶T2 WI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的占96%(26/27),T2WI呈高信号的占93%(25/27).所有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扩散均受限,ADC值为(0.83±0.37)×10-3mm2/s.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的占100%,69%(9/13)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结论 儿童RMS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平扫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ADC值低于一般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例患者中病灶均显示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大病灶大小约6.1 cm ×2.6 cm ×2.4 cm.MRI主要表现T1WI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表现为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DWI序列中,6例病灶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另1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病灶始终呈轻中度强化.2例发生于胃部病灶及1例发生于直肠的病灶向壁外浸润.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表现为T1WI上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等或稍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常规MRI与DWI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常规MRI表现并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NET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s的常规MRI表现和3例DWI特点。常规MRI扫描采用梯度回波(Flash)、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DWI采用自旋回波一回波平面(SE-EPI)序列。结果 幕上PNETs常规MRI表现:肿瘤位于幕上脑内任何部位,呈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瘤周无明显水肿或水肿较轻.肿瘤实质多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内可见囊变坏死区或出血灶,肿瘤可引起脑脊液转移,甚至出现远处转移。幕上PNETs的DWI特点:肿瘤实质扩散受限,DWI上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呈低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 结合幕上PNETs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边界、部位及MRI信号表现.结果 12例病灶均为单发,边界清,7例位于左侧鞍旁,5例位于右侧鞍旁.与脑白质相比,T1WI上5例病灶呈等信号,7例呈稍低信号,11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T2WI上12例病灶均呈高信号,11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DWI(b=1000 s/mm2)上弥散不受限.增强扫描12例病灶均呈显著强化.术前MRI正确诊断6例,误诊6例.结论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侵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内或腹壁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爪形。MRI检查,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2例;脂肪抑制T2像,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范围。其中4例病灶在各序列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并趋于均匀。其中4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对卵巢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表皮样囊肿患者磁共振常规及扩散加权成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平扫11例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降低,ADC值范围为(0.632~1.082)×10-3 mm2/s。结论通过对卵巢表皮样囊肿磁共振表现的分析,提示扩散加权成像对卵巢表皮样囊肿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包虫病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包虫病患者的MRI表现,总结脑包虫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8例脑包虫病患者中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各9例.囊性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大小不等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部信号均匀一致,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扫描其内囊液信号可被抑制;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6例病灶周围无水肿带,3例破裂包虫囊肿病灶周围有水肿带;6例病灶见囊壁显示,3例病灶囊壁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3例破裂包虫囊肿有环形强化,6例病灶无强化;泡型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多发等T1、短T2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围通常有类似脑肿瘤样的水肿带.病灶T2WI信号似"煤炭样"黑色的低信号,内见无数密集稍高信号的小囊泡影,小囊泡直径约1~10 mm为其特征性表现.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均见不规则的异常环形强化.2例脑灌注成像病变为低灌注改变.结论 MRI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显示脑包虫更准确,术前诊断率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球(APT)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MRI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APT与SPLC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APT组及SPLC组患者中,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分别有1例、2例、4例,7例、13例、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组9例T1WI呈等信号,7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1例T2WI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4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3例DWI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SPLC组15例T1WI呈稍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12例T2WI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1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5例DWI呈高信号,5例呈等信号。APT与SPLC组T2WI信号值(243.99±95.34比303.98±52.41)、ADC值[(1.616±0.422)×10^-3mm/s^2比(1.141±0.150)×10^-3mm/s^2]、强化峰值(319.13±57.16比428.11±72.95)及强化增值(92.97±65.33比224.63±47.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信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组中,呈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及不均匀强化分别有18例、1例、1例,SPLC组分别有2例、5例、13例。结论 MRI形态学改变、信号值及强化特点是鉴别诊断APT与SPLC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PNET)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cPNET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组cPNET病例平均年龄(8.82±2.53)岁,男女比例为9︰6。肿瘤均位于幕上,体积较大(平均直径约6.3 cm),多伴有小灶性或大片状坏死囊变(12/15),瘤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CT平扫肿瘤呈等、稍高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平扫肿瘤实性成分 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等或稍高信号, DWI大部分病例(12例)呈高信号,FLAIR呈等信号(9例)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较均匀或小蜂窝状、不规则明显强化,坏死囊变成分未见强化。结论 cPNET具有一定特点,包括发病年龄较小、肿瘤大但界限较清且瘤周水肿轻或不明显、实性成分在DWI序列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等信号等。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内表皮样囊肿14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8岁,T1加权像呈低信号(9例),低,等混杂信号(3例)、高信号(2例)、肿瘤在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7例行增强均无强化。结论:颅内表皮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脓肿、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MR I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脓肿10例、星形细胞瘤15例和转移瘤12例的MR I平扫、增强以及DW I表现。结果:10例脑脓肿DW I均表现为高信号,9例囊壁T1W I为高信号,7例囊壁增强表现为戒指征;15例星形细胞瘤DW I呈低信号,囊壁均呈不规则增强,并见分层及壁结节;12例转移瘤DW I呈低信号,T2W I囊壁呈明显低信号4例、5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囊壁增强均匀,灶周重度水肿9例。结论:分析脑内囊性病变的DW I、囊壁信号、囊壁增强、灶周水肿的MR I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假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 IDD )的M 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 T IDD的M RI影像表现,10例均行M 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双侧额顶叶多发3例,单发7例,包括枕叶2例、基底节区2例、颈髓2例、左侧额顶叶1例。7例形态不规则,1例卵圆形,2例条带状。6例边界清楚,4例边缘模糊。单发病变直径1.7~5.6cm,平均(4.0±1.48) cm。8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无水肿。长T1长T2信号8例,等T1长T2信号2例,FLAIR均呈高信号,3例DWI高信号,其中2例可见低信号区。3例可见出血。无囊变及钙化病例。增强扫描环形强化3例,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及无强化各2例,1例半开环强化。结论 T IDD的M RI表现有一定特征,M 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16例,均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析表皮样囊肿在T2WI、T1WI、增强扫描和DWI上的影像表现。结果:16例均呈长T2长T1信号,其中2例伴短T2间隔信号,增强扫描14例无强化,2例呈包膜和间隔强化。16例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内型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型表皮样囊肿的MRI特点,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脑内型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进行了T1WI、T2WI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患者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结果8例表皮样囊肿中,位于颞叶5例,额叶2例,额、颞叶交界区1例。所有病灶均发生在皮质区或皮质下区。病变轮廓不光整者5例,较光整者3例。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均分界清晰。在T1WI上病灶呈均匀低信号3例,以低信号为主其内间以斑片状、点状及条状中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4例,中心呈低、等混杂信号外围见同心圆形等信号者1例;在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信号相似者4例,以高信号为主其内间以斑片状、点状及条状略高信号者3例,以高信号为主其内间以略高信号及略低信号者1例;5例行FLAIR序列检查,病灶均呈略高、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周边环以线样或斑片样高信号。除1例病灶周围脑组织有轻度水肿外,均未见灶周水肿征象。病灶占位效应轻,周围组织受压征象不明显。MR增强扫描,2例见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其余病例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型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