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针配合艾灸神阙与艾司唑仑片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蒙中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收治的66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腹针配合艾灸神阙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40.63%,高于对照组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配合艾灸神阙治疗的治愈率、PSQI评分的改善显著高于口服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心理护理治疗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治疗组予耳穴贴压治疗和心理护理;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或安定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失眠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单项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中医阴虚体质调理及失眠健康宣教。联合治疗组予针刺穴位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单项治疗组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1.0 mg,每晚睡前服用1次。3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治疗后,3组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疗法均可改善PSQI指数,联合治疗组对PSQI指数的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艾司唑仑对阴虚火旺型失眠均有疗效,其中针药联合对睡眠质量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组40例.观察组利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单纯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65.0%,观察组有效率9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针刺配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治疗失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行艾司唑仑片联合壮医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SQI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基础上采用壮医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耳穴贴压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更优方法。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等进行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和73.33%,3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组PSQI、伴随症状总评分及随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部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方法安全、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七叶神安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显著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用艾司唑仑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分别于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评分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的Spitzer生活指数积分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副反应少、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炎清热解毒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并发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胃炎清热解毒汤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胃炎清热解毒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和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清热解毒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并发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24-127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给予治疗组患者五行音乐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剂量艾司唑仑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P0.05)。结论五行音乐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疗效安全可靠,可作为推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80-84
目的探讨ILF-TMS治疗以失眠为主的心理亚健康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心理障碍科门诊治疗的以失眠为主的心理亚健康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应用同剂量艾司唑仑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ILF-TMS伪刺激,观察组给予ILF-TMS磁刺激治疗。并应用SHMS V1.0之心理亚健康量表观察心理康复效果,用PSQI量表评定睡眠康复效果,应用TESS量表评定安全性。结果干预末,观察组心理亚健康的正向情绪、心理症状、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53、2.13,P0.05);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 ILF-TMS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以失眠为主的心理亚健康患者的心理康复、睡眠康复效果比单纯应用艾司唑仑片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联合耳穴压豆护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中药浴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1mg,每晚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有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匹兹堡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浴足联合耳穴压豆护理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住院号末位数奇偶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剔除脱落病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PSQI总分与6个因子得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降低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耳穴放血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0例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服用艾司唑仑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耳穴放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烦懊恼、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秘结和痰多口苦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艾司唑仑片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耳穴放血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效果优于艾司唑仑片联合耳穴放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PSQI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减少(P<0.05),对照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ENQOL评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ENQOL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沐足在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失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并发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安眠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沐足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睡眠深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患者的76.00%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潜伏期及浅睡眠期显著低于对照组,深睡眠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沐足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及常规治疗组,并设30例正常早孕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采用耳穴贴压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OT水平的变化。结果耳穴贴压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耳穴贴压组、常规治疗组的血清M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耳穴贴压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耳穴贴压组及常规治疗组MOT水平均升高(P0.05),耳穴贴压组升高更显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剧吐的发生可能与患者MOT水平下降有关。耳穴贴压联合西医支持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显著,这可能与其能升高患者MOT水平,加强胃肠运动,改善进食欲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揿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基础生活方式指导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揿针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线取百会、四神聪、安眠、风池、心俞、脾俞、中脘、三阴交,每2周治疗1次;揿针耳穴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内分泌、枕、肾、心、脾、胃,双耳交替进行,每3日换贴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揿针耳穴贴压疗法,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各因子评分与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各因子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优于对照组73.7%(28/38),P0.05;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PSQI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除对照组环境领域评分外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及各项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揿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优于单纯揿针耳穴贴压疗法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纳入152例脾胃虚寒型连续呃逆时间≥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76)。治疗组采用腹部穴位艾炷隔姜艾灸,肢体穴位艾盒隔姜艾灸,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对照组口服加味丁香柿楴汤中药煎剂,观察两组1~10 d呃逆疗效,治疗前和第10天失眠程度,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患者呃逆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10 d两组呃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第10天两组失眠程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对照组复发率为4.0%。结论: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疗效与睡眠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加味丁香柿楴中药煎剂,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肝郁血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酸枣仁汤,并接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西药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SR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和SRSS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对照组少,且随访无反跳.结论 加味酸枣仁汤口服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与艾司唑仑相似,但在改善肝郁血虚证候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其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