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仲景辨杂病全面细致 ,其用方遣药精确 ,体现了对某一病证的证治规律。其中湿病在杂病中存在较广且病证复杂缠绵 ,或在表 ,或在里 ,或在脏腑 ,或在营卫。《金匮要略》中湿病证治应用广泛 ,在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笔者就此做一肤浅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1 风湿袭表 ,蕴化内热证《金匮要略·痉湿日曷》:“病者一身尽痛 ,发热 ,日晡所剧者 ,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一身尽痛乃风湿在表之候 ,风湿已化热则日晡发热加剧 ,以麻黄、杏仁宣肺祛风 ,薏苡仁益脾渗湿 ,兼以清热…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在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痰饮病篇等对风湿病的成因、病机、脉证论治辨证方面,已有全面的论述。如在湿病篇中,将湿病分为外湿、内湿和内外俱湿三种类型。发汗与利小便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外湿用微微发汗,照顾阳气,使风湿俱从汗而解,禁用大汗、攻下、...  相似文献   

3.
风湿痹内因为正气不足、机体营卫失调,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外湿侵袭肌表,正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疏松,汗出当风,外邪入体,流窜全身、流注关节,发为风湿痹病,治应调和营卫。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邪伤人肌表,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不守之证,切中风湿痹病病机。风重于湿,痹着肌表,阻滞营卫,气血不利,选桂枝附子汤;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者,选桂枝加葛根汤;风湿侵袭入体,在体郁遏日久,化热伤阴者,选桂枝芍药知母汤;营卫气血俱不足之血痹重证,选黄芪桂枝五物汤。  相似文献   

4.
湿性重浊、粘滞,故为阴邪。《内经》谓“秋伤于湿”,雷氏则认为“四时皆有湿病”。其《时病论》称“春雨潇潇,夏雨淋淋,秋雨霏霏,冬雨纷纷,人感之者,皆有湿病”。故除在《秋伤于湿篇》中详述六种湿病(伤湿、中湿、冒湿、湿热、寒湿、湿温)外,并有风湿、霉湿、暑湿、湿泻、风温夹湿等散见于四季时病篇中,爰予归纳研讨。阐发病因病机一、推论时气阐明经旨:雷氏认为  相似文献   

5.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59-1062
皮肤湿病是指以湿为核心病机,以湿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皮肤湿病发生之前必有蕴湿藏于皮之下肌之外。蕴湿或被六淫邪气诱发,或被体内伏火蒸腾,造成皮肤湿病的急性发作,前者轻,后者重。皮肤湿病急性发作之后会有多种转归,若湿邪滞表,形成湿痹,则会变为皮肤顽症。针对皮肤湿病的不同发作状态可以选用疏风除湿汤、除湿胃苓汤、清热除湿汤、清脾除湿饮等治疗。针对湿痹,搜风除湿汤全面反映了赵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中的湿病,是以致病因素而命名的,一般有外湿和内湿之分,然本篇所论以外湿为主,故《金匮》论湿病证治五条六方,皆以发汗为主。但证之临床,往往内外之湿相互影响而致病,故其治疗若外湿较重,病偏于表,应用汗法为主;若内湿突出,病偏于里,则应首先利小便,若表里湿邪俱盛,两法同用亦佳。  相似文献   

7.
祛湿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法之一。《黄帝内经》提出了祛湿法;《伤寒论》阐述了湿病的病因病机和相应方药,创立解表祛湿和健脾利湿等多种祛湿法;《金匮要略》将祛湿法分为微发汗和利小便两类,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晋唐时期发展了淡渗利湿等治法,创制清热祛湿方剂;金元时期拓展了宣上导下和升阳除湿等祛湿法,从上下、内外和三焦辨治湿病;明清时期确立了内科和妇科带下湿病的相应治法,温病学派完善了治疗湿温和寒湿等的多类祛湿法和方证。至此形成了完整的中医湿病证治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湿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正常情况下,湿作为六气之一,与燥相对,但在异常情况下,湿则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现就湿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作一肤浅探讨,以期弘扬岐黄之道。  相似文献   

9.
对《金匮要略》有关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进行了归类分析 ,阐述了本书中治疗湿病的特点。提出了病因方面的外湿、内湿 ,在辨治方面提出湿病本证、湿病变证及湿病类证 ,并对本书中的方药、治法等进行了较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湿病的源流和病因病机,认为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从男科湿证的临床表现入手,探讨治湿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提出利小便、理气为先、协调升降、滋阴祛湿等治疗方法,治湿宜守,湿性黏滞,难求速效,故认准之后宜守法,同时善后调理,注意饮食,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认为支气管哮喘分为外感、痰气等病因,虚实、寒热等病性,以及肺肾、脾胃等病位方面。黄飞剑主任医师根据仝小林教授的"脏腑风湿"理论,明确提出哮喘是支气管的风湿病,并在"脏腑风湿"理论指导下,应用独活寄生汤、二陈汤、平胃散、阳和汤及其自创气血双调汤、化气汤、健脾渗湿汤、镇咳定喘汤、开心汤治疗哮喘。从"脏腑风湿"角度阐述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结黄飞剑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理论分析仲景桂枝附子汤证及去桂加白术汤证,认为两者均治疗风湿兼表阳虚,非脾虚内湿。桂枝附子汤证为风湿犯表,卫阳不足;去桂加白术汤证强调湿邪闭郁,卫阳不足,肺失宣降,大肠传导失司。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的意义是桂枝解肌,不适用于营卫闭郁;加白术,是运用苍术祛风湿、宣畅营卫的功效,而非用白术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景岳全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湿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进行整理研究,探析张景岳在湿证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特色,为现代临床中湿证的治疗提供借鉴。张景岳认为,湿邪为湿证的病因,脾肾亏虚最易生湿。湿证有在皮肤肌表、经络、肌肉、脏腑的不同,湿邪易生杂病。其治疗湿证之法可概括为健脾温阳化湿法、清热利下化湿法、滋阴化湿法。特别是张景岳认为阴虚亦可化湿,对湿证的治疗提出独具特色的滋阴化湿法。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方新用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天木 《光明中医》2005,20(4):45-46
《金匮要略》为诊治杂病的中医经典专著,笔者临证运用其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屡用屡效,不但验证了这些方剂对原文中所论病证的疗效,而且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兹举防己黄芪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的临床新用三则如下。1防己黄芪汤治过敏性皮炎防己黄芪汤见于《金匮要略》湿病、水气病篇,用于治疗风湿、风水表虚证。笔者以之治疗食物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属气虚挟湿者每获佳效。此类患者素体气虚,不足以抵御外邪,偶遇过敏因素即发病。过敏原多类于风湿之邪,其在人体卫气虚弱、不能固外的情况下,乘虚而入。皮毛受邪,卫郁湿滞,故…  相似文献   

15.
古人有谓治痛无补法。然学习《金匮》却不难发现,痛病或痛证在《金匮》中凡见约有44种,涉及补法近47方次。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补阳止痛《金匮》运用温阳、补阳法驱邪而止痛者,计9种病(证),13方次。如:湿病,湿伤表阳“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湿伤表里之阳“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分别以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经助阳,使湿得微汗解而痛止。历节病偏风湿“诸肢节疼痛”者、偏寒湿关节“不可屈伸疼痛”者,各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而止痛。血痹病“如风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唇炎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唇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唇炎的病因病机为胃腑积热,复感风热,熏灼唇部形成胃经风热证;素体阴虚,复感外邪,伤阴耗液,唇部失养形成阴虚血燥证;素体虚弱,气虚不能收摄,脾虚蕴湿,复感风邪,风湿上扰,唇部失养形成气虚风盛证。治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益气疏风。结论:辨证论治唇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唇炎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唇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唇炎的病因病机为胃腑积热,复感风热,熏灼唇部形成胃经风热证;素体阴虚,复感外邪,伤阴耗液,唇部失养形成阴虚血燥证;素体虚弱,气虚不能收摄,脾虚蕴湿,复感风邪,风湿上扰,唇部失养形成气虚风盛证.治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益气疏风.结论:辨证论治唇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湿邪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湿病证候错综复杂,既有内温,也有外湿,病势缠绵。《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仲景常运用以下8法进行辨证论治。 发汗祛风胜湿法 此法用于风湿表实证,也是外湿常用的治法。在表之湿可以发汗而解,但汗性粘滞,治  相似文献   

19.
<正> 1 历史的痕迹 风湿与风水,同载于《金匮要略》。“风湿”在该书的“风湿暍病”中,而“风水”在“水气病”里出现。这两种病历来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病因、症状、病理、治疗来对待的。治风湿常守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等,一以治风(包括散风与固表),一以治湿(包括利湿与化湿);治风水则取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此方与治风湿有通假,盖取水湿同源之意),一以散水,其又一则为固表助气以行湿。总之,中医一直认为:此二病均为“卒病”(即新得之病),病邪在表、在络,故不论其是水是湿,均应首先考虑发汗散邪;水湿停渍,虽病有多端,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63条及162条原文涵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制方原理及有关证候表现,说明风寒之邪由表传里(表邪尽)、化热(热不甚)羁肺、肺失宣肃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因病机;清透肺热治本因、宣降肺气治标症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喘"、"无大热"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