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 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 ±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 =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 =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直方图分析定性评价全病灶强化情况和基于感兴趣区的强化分析,鉴别肾细胞癌的亚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乳头型肾细胞癌(pRCC)。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HIPAA原则。从2007年1月—2010年1月,共73例肾细胞癌病人在术前行MRI检查。在注射对比剂前后皮髓质期进行三维脂肪抑制T1加权梯度回波采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自动配准,而后对肾细胞癌进行半自动的组织分割。在逐体素基础上计算强化百分率:(SIpost-SIpre)/SIpre×100%,SIpre和SIpost分别指增强前和后的信号强度。计算每个病灶的全病灶强化平均数、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以及直方图分布的峰值和偏态各定量参数。将全病灶的强化参数与基于感兴趣区的分析和定性评价进行比较,评价它们对于鉴别ccRCC与pRCC的诊断准确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病理学结果共19例pRCC和55例ccRCC。ccRCC较pRCC具有更高的全部病灶强化平均数、中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而直方图的峰值和偏态较低(均P<0.001)。病灶强化的第三四分位数对于鉴别ccRCC和pRCC的准确率最高(94.6%,曲线下面积为0.980),明显高于定性评价(86.0%,P=0.04),但是并不高于感兴趣区的增强评价(89.2%,P=0.52)。鉴别ccRCC和pRCC时,全病灶强化参数的观察者间一致性(κ=0.91~1.0)要优于感兴趣区的强化或定性评价(分别为κ=0.83和κ=0.7)。结论全病灶强化的直方图分析是可行的,鉴别ccRCC与pRC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脏平扫+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ccRCC与9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病灶实性部分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40~140 keV下的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变各参数值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IC、NIC、能谱曲线斜率的诊断效能。结果 ccRCC皮质期IC(62.20±19.50)μg/ml、NIC(0.48±0.13)μg/ml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IC(35.82±18.40)μg/ml、NIC(0.26±0.12)μg/ml(P<0.05)。ccRCC皮质期曲线斜率(8.66±2.53)、髓质期曲线斜率(4.86±1.17)分别大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曲线斜率(4.87±2.50)、髓质期曲线斜率(3.32±1.30)(P<0.05)。ccRCC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P<0.05)。以皮质期与髓质期IC分别>52.14μg/ml与27.76μg/ml、NIC分别>0.39与0.69、曲线斜率分别>6.35与3.76为阈值诊断,ccR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6%与85.3%、73.5%与91.2%、85.3%与85.3%,特异度分别为87.5%与75.0%、100.0%与75.0%、75.0%与75.0%。结论能谱CT成像及多参数定量分析对ccRCC与乏脂肪RAM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直方图分析及单源双能CT平扫最佳单能量CT值对鉴别肾乏脂性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源双能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乏脂性错构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34例患者共42个病灶(MFAML 23个,ccRCC 19个)。测量MFAML及ccRCC平扫40~140keV各单能量CT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MFAML及ccRCC各单能量CT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诊断效能,诊断效能最大时所对应的单能量CT值即为鉴别两者的最佳单能量CT值。将DICOM 格式的平扫最佳单能量CT图导入Omni-Kinetics软件行直方图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CT值直方图分析的主要参数比较,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阈值。结果:MFAML及ccRCC在50keV、60keV、80keV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0keV的CT值鉴别两者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698),即最佳单能量CT值。平扫50keV CT值的偏度、峰度在MFAML和ccRCC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4),而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偏度-0.12为鉴别两者的阈值,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4、94.7%、78.3%;以峰度3.42为鉴别两者的阈值,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0、60.9%、100.0%。结论:单源双能CT平扫单能量CT值能有效鉴别MFAML及ccRCC,结合直方图分析能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其中,50keV CT值的偏度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峰度具有很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非典型肝细胞癌(A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的52例病人(ICC 24例,AHCC 28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能谱影像。测量ICC及AHCC 2组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3期碘浓度值,计算平衡期与动脉期病灶碘浓度差值(EAD)及平衡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碘浓度差值(LNDE),并对测量和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ICC的3期碘浓度值明显高于AHCC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C的EAD值及LNDE值明显高于AHCC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示平衡期碘浓度值、EAD和LNDE鉴别ICC和A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92.9%,62.5%、89.2%,95.8%、82.1%。结论能谱CT碘定量测定能够定量评价ICC的强化特点,平衡期的碘定量分析在ICC与AHCC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进行能谱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选取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图像对不典型结核球组与肺癌组进行分析,测量、计算感兴趣区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λHU)、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CT值.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病灶各能谱参数的差异.生成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比较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5例患者中,不典型结核球11例,肺癌34例.比较2组的NIC、两期增强λHU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净增CT值,肺癌组均高于不典型结核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IC诊断阈值为0.105时,约登指数最大(0.73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90.9%.结论 能谱CT各参数有助于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的鉴别诊断,尤其是NIC值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现、强化方式,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透明细胞癌(CCRCC)10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7例,嫌色细胞癌(CRCC)13例。CCRCC不均匀强化多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转移及形成癌栓的比例较大;PRCC及CRCC强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强化程度有类似(P>0.05),但CRCC钙化率较CCRCC和PRCC高,中心无强化瘢痕及轮辐状强化仅见于5个PRCC和1个PRCC。结论皮髓期强化能区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结合其他征象有助于鉴别PRCC和CRCC。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keV每隔10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 (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一般临床因素和CT影像特征构建的积分预测系统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on-ccRCC)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50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包括97例ccRCC和53例non-ccRCC,随机分成训练集(100例)和验证集(50例)。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和CT影像特征筛选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因子,并进行加权赋分得到积分模型。用ROC曲线(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最后将积分模型分为3个积分区间。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囊变坏死、皮髓质期强化程度和强化模式是鉴别ccRCC和non-ccRCC的独立因素,该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924(95%CI 0.860~0.987)。积分模型包括男性(2分)、囊变坏死(2分)、皮髓质期明显强化(3分)和流出型强化模式(3分),其ROC曲线AUC值为0.908(95%CI 0.840~0.975),应用Youden指数确定最佳阈值(4.5),相对应的敏感度、特...  相似文献   

11.
王学东  刘爱连  田士峰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408-1413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评估T2及T3期胃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单源双能CT三期增强能谱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腺癌的影像资料。由两名观察者分别在互不知晓病理分期的情况下在三期增强单能量图像上进行感兴趣区的勾画,感兴趣区为最大层面的上下三个层面,得到的数据以EXCEL表格输出。统计增强后各期40~70keV下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值,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各期各参数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正态分布与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期各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联合单能量CT值和NIC值,并获得对两组及鉴别诊断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和NIC值在T3期胃癌均大于T2期胃癌(P<0.05)。诊断T3期胃癌的AUC分别是0.744、0.734、0.729、0.712、0.714、0.807。其中NIC的AUC最高,以NIC≥0.42时,敏感度为61.9%,特异度89.5%。动脉期和延迟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在T2与T3胃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静脉期40keV CT值和 NIC值后AUC为0.822,高于部分单一参数的效能。提示联合40keV单能量CT值与NIC值可以提高诊断效能。结论: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可以进行T2期和T3期胃癌的鉴别诊断。应用能谱参数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碘定量测量对不同病理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UC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单发UCB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高级别(HG-UCB)25例,低级别(LG-UCB)16例。所有患者在术前采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模式(GSI)进行盆腔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应用GSI综合分析平台,生成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水)浓度图。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在动脉期、静脉期图像上的碘(水)浓度值(IC),记为ROIT,同时测量髂总动脉的碘(水)浓度值,记为ROIA,并计算两期标准化碘水浓度值(NIC=ROIT/ROIA)。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位观察者测量各期数据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病灶在两期增强图像上的IC及NI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观察者获得的各项数据一致性良好(ICC>0.9)。动脉期HG-UCB的IC(21.197±6.775)和NIC(0.196±0.044)值均显著高于LG-UCB(分别为16.144±7.923和0.142±0.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两组病灶的IC及NIC分别为22.082±5.395和20.124±4.932、0.582±0.149和0.546±0.1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IC和NIC诊断HG-UCB的AUC分别为0.692、0.7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和56.2%、92.0%和62.5%。结论:单源双能CT动脉期碘(水)浓度值和标准化碘(水)浓度值可鉴别不同病理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ccRCC患者和33例mfAML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肾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及同侧肾皮质的四期CT值。对比两组病灶的平扫CT值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对不同强化模式下两组病灶的三期增强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fAML组肿瘤实质平扫CT值较ccRC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当平扫CT值取43HU为阈值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达93.3%。增强扫描后mfAML与ccRCC大部分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85)。“快进快出强化”型及“持续强化”型ccRCC组肿瘤三期增强CT值、三期绝对强化CT值及三期相对强化幅度均高于mf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时,鉴别mfAML组与ccRCC组的敏感度分别达91.5%、100%。结论:平扫时CT值>43HU、“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0.40诊断肿瘤为mfAML时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术前评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经内镜证实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且行手术治疗最终获得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行常规胸腹部平扫和能谱成像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强化值(Hu)、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a)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不同T分期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价各参数值诊断低分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效能。结果不同病理分级间动脉期及静脉期NIC、λHu、Zeff-a和Hu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参数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动脉期NIC诊断低分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961,阈值0.125,敏感度95.8%,特异度91.4%。结论不同病理分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能谱CT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能谱成像为术前评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病理分级提供了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源能谱CT(DS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SCT扫描对食管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T3~4期食管癌动脉期与静脉期基物质浓度[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能谱曲线斜率k均高于T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的IC、NIC及能谱曲线斜率k联合检测鉴别T3~4期与T1~2期食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诊断的AUC(P<0.05)。150例患者中,在食管癌DSCT扫描图像上相应标记淋巴结共347枚,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结果明确的转移淋巴结232枚,非转移淋巴结115枚;转移淋巴结的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以及动脉期与静脉期的NIC水平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短长径比值、动脉期CT 70 kev、动脉期NIC、静脉期NIC联合检测鉴别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参数在定量评价低分化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双期能谱扫描(GSI)的61例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所有图像重建后经GSI viewer软件分别测量双期病变和同层主动脉的CT值、碘基值(IC)、水基值(WC)及病变的平扫CT值,并计算病变双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强化率(C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应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IC值(100 μg/cm3)动脉期分别为8.73±4.05和11.07±4.80,静脉期分别为16.89±4.89和21.18±5.96;NIC值动脉期分别为0.10±0.06和0.13±0.06,静脉期分别为0.38±0.10和0.49±0.12,即中分化腺癌组双期的IC值及NIC值均低于低分化腺癌组,但仅静脉期IC值及N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静=2.87, PIC静=0.01;tNIC静=3.38, PNIC静<0.01),而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的双期WC及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碘参数在术前定量评估中分化与低分化胃腺癌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即碘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例。选取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图像,并应用双能量CT Rho/Z对所有图像进行评估,记录Z、Rho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Z、Rho和DEI值在ccRCC和nccRCC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和DEI在ccRCC和nccRC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在ccRCC和nccRCC的鉴别诊断中,Z的最佳诊断阈值为9.69,总体正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DEI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044,总体正确率为83.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AUC为0.953。结论: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中,双能量CT的Rho/Z应用中的参数有助于小肾癌(1~4cm)中ccRCC和nccR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联合CT征象及能谱定量参数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Nomogram预测模型鉴别有浸润征象的直肠癌肠周脂肪是癌性浸润还是炎性浸润。方法:搜集能谱增强CT检查肠周脂肪具有浸润征象的直肠癌患者6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癌性浸润组32例,炎性浸润组30例。比较两组CT征象及能谱参数的差异,筛选鉴别诊断意义较大的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Nomogram、ROC曲线图及校准曲线图。结果:鉴别意义较大的特征为肠周淋巴结增大(短径≥5mm)、动脉期水浓度差(Water差)和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静脉期Water差和碘浓度差(Iodine差)、延迟期Water差和标准化碘浓度差(NIC差)。上述七个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Nomogram,模型符合率为95.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6,预测能力校准曲线示预测浸润和实际浸润一致性较高。结论:基于CT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在鉴别有浸润征象的直肠癌肠周脂肪是否伴随癌性浸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对直径≤3 cm的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3 cm的ccRCC和14例A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iver-VNC对实质期图像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碘值,包括病灶、邻近肾皮质和同层面腹主动脉,定义标准化碘值(NIC)为病灶内碘值/腹主动脉碘值,病灶-肾实质碘值比(LNR)为病灶碘值/肾实质碘值。对两组肿瘤患者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患者的年龄、病灶的大小、NIC值和LNR值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IC值和LNR值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肿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性别均有统计学意义,ccRCC组的平均年龄为56.3岁(32~73岁),AML组的平均年龄为47.7岁(34~58岁)(P=0.046);ccRCC多见于男性(男∶女为3.6∶1),而AML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13)(P<0.001);ccRCC的NIC值和LNR值均较AML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皮髓交界期NIC值和LN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3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86.7%;实质期NIC值和LNR值的ROCAUC分别为0.970、0.95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90.9%。结论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可以较准确地鉴别直径≤3 cm的ccRCC和AML,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renalcell carcinoma,RCC)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RCC各亚型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5例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评价指标包括3种RCC亚型的性别差异、CT平扫和多期增强表现以及周围侵犯和远隔转移等。采用盲法评价,并对其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亚型肿瘤的形态、密度、钙化、强化程度、形式和动态变化等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透明细胞癌形态常不规则,密度不均,皮质期(CP)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且实质期(NP)强化程度明显减低。此外,局部侵犯和远隔转移的发生率也高于非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发生钙化的比率均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常表现为CP轻度强化和NP强化增高,且增强各期净增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相比,仅前者表现密度不均、强化不均匀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其他评价指标包括性别和肿瘤大小等,在3种亚型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