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方法 治疗基底节中等量(25ml-40ml)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微创组)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方法 组(联合组)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后第14天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第30天时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和第90天时Barthel指数.结果 联合组与内科组、亚低温组、微创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均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内科组(P=0.032).联合组SSS评分、FA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其他组好(均P<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35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内科组53.3%(P<0.05)。病死率微创组2.9%,对照组10%;治疗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李召芳 《家庭护士》2009,7(16):1444-1446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9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0.8%)显著高于对照组(17.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高质量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于发病后6~24 h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均于发病后9~11 d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2组血肿周围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对侧对称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影像学不仅可提供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可提供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是否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对内科125例脑出血(20ml以上)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的53例列为试验组,另外72例保守治疗组为对照组。均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改良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标准化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对比分析。结果: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结论: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肯定,具有迅速、简便、安全、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单纯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肿体积、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联合组血肿体积小于参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参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治疗可提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缩短置管引流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参加卫生部课题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377例基底节出血25~40ml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并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微创穿刺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组明显改善,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能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效果。方法70例脑出血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4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1.
肖鹏  朱宝成  万鹏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17-1819
目的:比较定向软通道微创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和术后4周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损伤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单侧基底节区出血病灶患者10例为研究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1月、3月进行DTI检测,得到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大脑脚、脑桥等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并测量其值,并与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在出血灶同侧近端纤维束行程上和远端锥体束经路上都可出现清晰可见的信号减弱区,从发病的第1周至3月FA值明显降低。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除了原发部位的损伤,还可以出现其近端、远端纤维的继发性变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自发性 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75例,予以微创手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予以微创 手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于入院后24 h内开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90 d。随访90 d。主要 终点指标:90 d时mRS评分提示不良结局(>3分)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指标:颅脑CT血肿体积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1周、2周及出院时,2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微创手术组不良结 局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 已选择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90 d时的临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杨柯  史艳花  陈攸 《临床医学》2009,29(10):11-12
目的观察颅脑微创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内科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死率(12.5%)显著低于内科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92例分成软通道微创手术组(n=46)和内科治疗组(n=46)。以治疗后90天日常生活能力(BI)和死亡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软通道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为77.5%,死亡率为8.7%;内科治疗组总有效率60.3%,死亡率2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院内药物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对比,应用简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对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1.9±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无论在生理、心理,亦或是社会关系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不仅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而且还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清除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4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微创手术组另于CT下定位血肿位置并进行微创穿刺清除。结果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78.57%,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51.21%(P〈0.05)。微创手术组病死率4.76%,平均住院20.3±4.2 d,均显著低于或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CT定位下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术中CT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56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术前CT扫描定位血肿部位,术中全麻下颅骨钻孔,用脑穿针行血肿抽吸。治疗组采用术中CT立体定向引导下全麻行颅骨钻孔,用脑穿针行血肿抽吸。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有效率高;而且治疗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术中CT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值得大样本临床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胡永光 《华西医学》2009,(6):1347-1348
目的:研究微创侧脑室穿刺联合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创侧脑室穿刺联合置管外引流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联合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好,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缩短了病程,显著降低了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及早手术,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