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的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标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医学检验科,大大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接触阳性标本的概率。这期间,医学检验工作者应全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理论和标准操作防护规范,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严格制定患者检查及标本送检、检测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就诊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践,探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方法采集2020年1月30日-2020年2月28日就诊于深圳中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包括发热患者、湖北旅居者以及密切接触者、外地返深人员)的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肛拭子等样本,共184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衣壳蛋白(N)基因。结果 1844例样本中,检测出阳性病例2例。结论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保证了新冠核酸检测安全高效的开展,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为新冠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方法于2020年2月8-15日,对重庆市42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实验室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实验室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原因、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情况等。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收到26家实验室有效回报,26家定点医疗机构中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各占50.0%。所有实验室均为已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无门禁装置实验室1家(3.8%),无自动可关闭门实验室2家(7.7%),无负压条件实验室22家(84.6%);自然通风实验室15家(57.7%);4家(13.4%)实验室安全设备未年检;6家(23.1%)实验室没有防护服储备。10家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中有7家(70.0%)原因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缺乏。26家实验室均及时组织了人员培训,1家(3.8%)实验室组织了针对性的操作演练。结论实验室应加强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监管,加大应急防护物资的储备,建立健全有效的生物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验室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优化洗胃流程在急性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收治经验,完善急性中毒洗胃患者的急救流程,比较2020年2-7月优化流程前和2020年8月-2021年3月优化流程后,本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化洗胃流程后,患者从接诊到洗胃开始的时间缩短,首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洗胃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不仅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还能有效提高急性中毒患者洗胃的救治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本院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在原有发热门诊就医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医流程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分级管理,分区候诊、就诊管理,分层管理等,为有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规范疫情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医院输血科(血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方法 通过互联网+微信问卷星平台对全国除港澳台外其他各省市2 309家医院输血科(血库)进行调查。结果 2 309家医院输血科(血库)实验室中房屋具备对外通风采光窗户功能1 876家(占81.25%),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 042家(占45.13%),配备生物安全柜和具有生物安全功能自动脱盖型离心机分别597家(占25.86%)和224家(占9.7%)。实验室操作台面采用具有渗透功能材料1 498家(占64.88%)。从业人员达到一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率88.7%~95.8%,而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率只有23.45%~56.08%。检测后血标本盖上试管盖和使用两层黄色垃圾袋包裹密封分别为2 039家(占88.31%)、2 000家(占总数86.32%),血标本保存7天有1 229家(占53.23%)。结论 通过本次互联网+调查研究,应认识到输血科(血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COVID-19诊疗方案等技术规范及专家共识,从医护标本采集,标本转运、接收及处理,转运者,实验室人员,医疗废物到意外情况的处理等方面对基层医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护进行阐述和建议,并制订出合理、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流程,逐级落实,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武汉三甲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措施的改进和标本检测的流程优化,为输血科实验室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法 参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和《2019新型冠...  相似文献   

9.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目前进入了重要的防控阶段。截止到2020 年2 月24 日,全国已有超过77 000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死亡2 000 多例,其中医务人员感染1 700 多例,死亡8 例,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床实验室作为疫情一线工作的后方,同样面临着被感染的严峻挑战。根据临床实验室的特点,该文就应对防护措施展开讨论和建议,以期减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武汉市首次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目前COVID-19已成全球蔓延趋势。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其诊疗至关重要。但COVID-19患者的临床样本具有潜在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为降低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检验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接触到大量可能携带病毒的血液和体液标本,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及时对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打赢抗疫攻坚战的关键。该文从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原则、优化检验流程、医疗垃圾处理、实验室分区管理)和检验人员管理(提高重视程度、人员培训及考核、科学排班、加强心理干预)方面出发,对相关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成分献血场所和工作流程进行再造,以保障献血者及采血工作人员安全。方法 从献血场所、献血流程、消毒清洁及安全防护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且安全可靠有效的成分献血场所和工作流程。结果 通过调整献血场所和流程再造、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征询及回访并强化工作中的安全防护和消毒清洁操作,保证了本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仅采集单采血小板745人次1397治疗量,且无任何献血者或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 疫情期间,有必要对成分献血场所及流程进行再造,以满足疫情防控和血小板采集的双重需要,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成分献血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PET/CT目前是分子影像中高端的显像方式,具有灵敏、准确、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可以获得全身多层面的断层图像,能够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目的。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护要求和PET/CT的影像检查特点,探讨如何保证普通患者在疫情期间能安全、顺利完成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全球持续蔓延,形势极其严峻,影响不容小觑~([1-3])。对COVID-19的实验室相关检测已有了诸多报道,已知COVID-19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5.
袁华娣   《护理与康复》2020,19(9):78-80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日间手术安全防范措施及流程优化管理。医院成立专项日间手术管理小组,优化流程及制度,重视日间手术医务人员的排摸,对医生及护士进行培训,优化护理人员配比与排班,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疑病例的隔离管理等。2020年3月9日至4月25日,1 224例患者进行了日间手术,期间未发生患者及医务人员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患者满意度为9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进行核酸污染监测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于2022年3月14日至5月16日每周一对某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以及消毒后各高风险实验活动区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表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各高风险实验活动区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表面共40处采样点采集760份样本。样本处理区有8个采样点检出阳性, 阳性率为27%(27/100), 其中以生物安全柜、转运箱外表面和编号样本架阳性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5/10、4/10和6/10。核酸检测区有7个采样点检出阳性, 全部出现在PCR综合实验间, 阳性率为7.1%(10/140), 其中以样本传递窗和核酸检测区门把手阳性检出率最高, 均为4/20。来自样本处理区的阳性样本靶基因Ct值显著高于核酸检测区。实验人员防护物品表面的检出阳性率为20%(16/80), 部分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外层手套阳性检出率最高可达9/10。消毒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室各区域及实验人员防护物品表面的核酸残留能够被有效清除。结论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定点医院急诊就诊流程及防护策略。方法:通过线上多途径培训相关知识,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开通发热患者快捷就诊途径,严格筛查发热患者,缩短候诊时间;建立抢救隔离间,保障疑似/确诊危重症患者的就地抢救;根据接诊患者量和病例特点,进行区域划分,实施不同防护级别和消毒措施;加大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心理支持力度。结果:现急诊就诊流程运作良好,防护效果满意,尚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结论:急诊通过调整就诊流程、多形式培训、不同区域实施分级防护与消毒措施,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爆发成为严重的全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潜伏期患者也具有传染性,这对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医院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尤其是口腔科专科诊疗的特殊性使其存在更大的疾病传播风险。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会产生、接触到大量带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和唾液的水雾、飞沫、气溶胶,这使得新型冠状病毒经口腔治疗传播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口腔科是易发生院内感染的一个高风险科室,而现有常规防护措施很难有效防止病毒等传播。作者依据当前中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指南,总结了新冠疫情期间口腔科就诊多环节感染发生的途径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归纳防控措施,以利于在开展口腔诊疗的同时更好地防控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应急管理实践,包括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强化医护人员自身管理,加强透析患者三级防控工作,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管理与宣教,加强普通透析区域的消毒管理,强化特殊患者的防控管理,以期为血液透析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内以复方季铵盐消毒液(MCP)取代次氯酸钠作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消毒剂的可行性。方法 配制体积百分浓度为2%、5%和100%的MCP以及含有效氯250、500或1 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采用凝胶过滤悬液定量消毒试验方法,在消毒剂与病毒液以体积比为1:2、1:1、2:1、5:1混合条件下分别作用1 min,测定MCP和次氯酸钠对SARS-CoV-2的灭活效果。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条件下的2种消毒液对悬液内的SARS-CoV-2灭活对数值均> 4.0。该MCP消毒液保存90 d,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效果无明显降低。结论 MCP消毒液和次氯酸钠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良好,可用MCP替代次氯酸钠消毒液作为P3实验室有效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