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矢状位脊柱-骨盆位影像变化.方法:回顾研究4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单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术前及随访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手术前后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角(LL)、C7矢状面平衡(SVA)、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Pearson相关系数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K其他各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SA的变化与PT、PI、LL、SS及SVA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结论:手术有效的恢复矢状位及骨盆参数,避免矢状位失衡,可改善低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传统的X线摄影只能从二维平面评估侧凸畸形,且辐射剂量高。近年来新出现的EOS影像采集系统采用低于传统X线及CT的辐射剂量即可同步获得人体站立位正侧位全脊柱影像,并能通过三维重建获得多种测量参数,从而量化评估脊柱轴面旋转,有助于脊柱侧凸的诊断、分级、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尤其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就EOS的原理、优势及在青少年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儿脊柱侧凸时脊柱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目前,普通X线片仍然是脊柱侧凸时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MRI在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CT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脊柱侧凸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儿脊柱侧凸时脊柱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目前,普通X线片仍然是脊柱侧凸时首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MRI在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CT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少辉  王敏  王仁法  祁良  李锋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068-1070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2009年我院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病例25例,均行脊柱X线正、侧位片,MSCT检查及三维重建。在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Lenke分型、腰椎侧凸修正分型、胸椎矢状面后凸分型,并结合MS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评估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科学脊柱侧凸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enke Ⅰ型11例,最为多见;Lenke Ⅲ型5例,Lenke Ⅴ型7例,Lenke Ⅵ型2例。腰椎侧凸进一步分型中,A型6例,B型5例,C型14例。胸椎侧凸矢状面进一步分型,正常20例,后凸角度增大2例,后凸角度减小3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是Lenke分型的补充,也是Lenke分型弯曲类型、腰弯修正型、胸椎矢状面修正型三种基本类型有机、立体、直观的结合在一起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X线平片、CT、MR I检查。结果:65例脊柱侧凸,X线平片显示主弯术前平均Cobb角102.3,°术后平均Cobb角48.4;°CT测量椎弓根平均深度47mm、椎弓根横径平均6.6m,椎管内纵行骨嵴10例。MR I检查发现脊髓异常26例。结论: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全面的影像资料,为术前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术后复查根据需要选择X线平片、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并检测 Lenke 分型中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及 Lenke 分型与手术方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分析105例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 Lenke 方法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 Lenke 分型方法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105例脊柱侧凸均采用 Lenke 分型方法归类,其中 Lenke 1型最多,占51%;腰椎修正型:A 型45例(43%),B 型17例(16%),C 型43例(41%);胸椎矢状位修正型:“-”型18例(17%),N 型79例(75%),“+”型8例(8%).本组综合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1AN(22例,21%)、5CN(13例,12%)、2AN(10例,9.5%)及3CN(8例,7.6%).Lenke 分型定义为结构性弯曲中90%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及 Lenke 分型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弯曲的诊断标准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又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往往伴有退行性腰椎不稳和腰椎侧凸。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日渐增多。我院从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腰椎退行性变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据CT与MRI影像诊断,但常规扫描方式的结果有时与临床症状不符合,特别是神经根压迫的患者。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inciple of selective excitation technigue PROSET)序列是一种较新的MR成像技术,其能很好的显示神经根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5例Luque技术矫正脊柱侧凸进行X线摄影分析,其中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男7例,女8例。年龄10~28岁,平均18岁。作者对其X线摄影技术和脊柱侧凸测量及X线观察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导5例腰椎CT上发现椎间孔骨刺,为见于神经孔的骨性突起,通常为双侧,由峡部和椎弓根伸展而来,位于神经根背侧。5例中4例为双侧。4例源于峡部向下伸入神经孔,1例源于椎弓根向上伸入神经孔,矢状面再建可更清楚地证实这些骨刺,病人于相应水平无症状也无退行性变证据。作者指出,退变骨刺或骨赘伸入神经孔常合并有小关节面的退行性变,钙化的游离椎间盘碎片及骨折碎片可伸入神经孔但常不是双侧,二者也不是以椎间孔  相似文献   

14.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2例为浅层伤口感染,采用单纯清创换药;8例为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其中5例采用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3例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结果 10例患者中的8例经过上述治疗后获得治愈,2例深部伤口感染患者经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8个月再次发生深部伤口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得融合,给予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深部感染获得痊愈.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伤口浅层感染可经过单纯清创换药获得治愈;对于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病,X线是诊断和评估脊柱侧凸的主要手段。X线对侧凸程度、侧凸类型、躯干平衡、进展风险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7年以来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凸症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原发侧凸顶点均位于胸腰段。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8~17岁,平均12.5岁。术前脊柱侧凸曲线角30~77,  相似文献   

17.
脊柱侧凸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症状或 X 线症,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将站立正位 X 线片 Cobb 角>10°定义为脊柱侧凸,这其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患者的74.7%[1]。该病发展迅速,不仅可以引起患者身体外形的改变,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CR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侧凸的常规检查方法是全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来反映脊柱侧凸畸形的状况。脊柱侧凸的X线检查要求每张脊柱正、侧位片,包含上自颈椎和双侧肩部,下至骨盆和髋关节在内的全脊柱,可以反映畸形的真实面貌和平衡情况。一张拼接好的X线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前评估和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的预测有重要意义[1]。以前多采用超长感绿X线胶片(30 cm×61 cm)一次曝光[2];后采用多块IP板一次曝光,并将图像在计算机内进行拼接,但其拼接密度的均匀性和准确性不太理想。本院引进富士CR超长IP板,进行全脊柱一次曝光摄片。笔者就多块IP板一次…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立位全脊柱成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数字化立位全脊柱的成像技术。方法 在数字化X线设备上 ,分次采集全脊柱的影像数据 ,获得 2 2例受检者的正、侧位原图共 88幅 ,经图像工作站合成为 4 4张数字化全脊柱影像。选择同一体位的胸、腰椎片为配对组 ,测量每组图像的水平位移长度 ,分析其对脊柱侧凸角(Cobb角 )的影响。结果 每一配对组的胸、腰椎影像移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0 0 8~ 1 0 1,P >0 0 5 )。椎体移位每递增 1 7cm ,人体倾角 (α)发生± 1°的变化 ,对Cobb角影响极小 ,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在图像工作站实现数字化全脊柱的成像技术 ,对普及脊柱侧凸检查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构成、影像学、肌电图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双侧椎旁肌肌力不平衡,其与脊柱侧凸的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早期的监测和治疗可以控制病变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