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维生素D[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SU患者46例为CSU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应用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对疾病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人群的外周血血清25-(OH)D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U组和对照组25-(OH)D水平分别为(21.07±3.10)、(28.31±2.98)ng/m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U组MPV和PDW高于对照组(P<0.01),PLT和PC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r=-0.773、-0.681,均P<0.01),与PLT、PCT无相关性(均P>0.05).UAS7评分显示,中重度组和轻度组25-(OH)D、MPV和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U患者有明显血小板激活现象,MPV、PDW与维生素D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clroepiandrosterone sulfat DHEA-S)与性别差异和增龄性变化所引起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关系。方法健康人群300例分为10组,分别为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大于60岁男女性各30例;大于60岁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男性女性各30例;大于60岁糖尿病合并OP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男性女性各3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DHEA-S浓度。结果 (1)观察到健康人群组血清DHEA-S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同年龄组男性较女性浓度高(P0.05);(2)大于60岁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DHEA-S较同龄健康人群降低(P0.05);(3)大于60岁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较大于60岁糖尿病患者DHEA-S降低(P0.05)。结论DHEA-S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DHEA-S与增龄引起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DHEA-S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疾病有密切关系,以上两种疾病中血清DHEA-S浓度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 S)含量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6 8例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DHEA- S含量 ,并与 30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 DHEA- 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且这种下降在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时更为显著 (P<0 .0 1)。 DHEA- S含量与甘油三酯 (TG)及低密度脂蛋白 (L DL)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45例PCOS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睾酮、DHEAS与SHBG的浓度,20例正常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PCOS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睾酮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其DHEAS与SHBG的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PCOS患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导致循环血SHBG的减少,进而使性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使PCOS患者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DHEAS与SHBG呈负相关关系。肾上腺激素DHEAS参与了PCO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5及IL-26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90例CSU患者为观察组,并分为活动期CSU组和静止期CSU组2个亚组,每组4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IL-35及IL-26水平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活动期CSU组、静止期CSU组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活动期CSU组高于静止期CSU组(均P<0.05);活动期CSU组IL-2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CSU组与静止期CSU组、静止期CSU组与对照组的IL-2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检验示,CSU患者的IL-35水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74,P<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23,P>0.05);IL-26水平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4,P<0.05),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15,P>0.05)。结论在CSU的发病过程中,IL-35及IL-26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团持续时间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CSU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分析CRP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SU患者CRP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上调(P<0.05)。风团持续时间长的CSU患者CRP表达水平高于风团持续时间短的CSU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与风团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一氧化氮(NO)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观察组接受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6周,评价整体疗效,测定血清IgE、NO及Th1/Th2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6周,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 E(33. 21±6. 95) g/L、NO(49. 52±7. 12)μmol/L、白介素(IL)-4(3. 02±0. 52) ng/L、IL-10(4. 49±0. 68) ng/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 61±8. 71) g/L、(58. 67±8. 49)μmol/L、(4. 42±0. 78) ng/L、(6. 86±0. 94) ng/L],IL-2(55. 52±8. 93) ng/L、干扰素-γ(IFN-γ)(28. 94±4. 58) ng/L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 38±7. 86) ng/L、(22. 12±4. 2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改进疗效、减少Ig E及NO分泌、调节Th1/Th2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维生素D(VD)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患儿775例,按照MPV、VD及IgE水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分别检测MPV、VD及IgE水平变化,并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VD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gE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26,P0.01),MPV与IgE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2=0.008,P0.01),IgE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8,P0.01)。结论 VD水平与MPV、IgE水平之间呈负相关,IgE与MPV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补充VD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在预防和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前后ADV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37例ADV抗病毒治疗有效的CHB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血清,ELISA检测IL-12、IFN-γ、IL-4和IL-10水平。 结果 37例CHB患者ADV治疗后各时间点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以治疗3个月时最高,后逐渐降低;IL-4和IL-10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治疗6个月时最低,1年时稍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V治疗可促进CHB患者产生更多的TH1型细胞因子,使TH1/TH2比值趋于平衡,促进了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钙离子、镁离子水平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192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组,n=192),以同期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为对照(对照组,n=120)。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BODE指数、呼吸困难评分(mMRC指数)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并以血清镁0.70 mmol/L、血清钙1.16 mmol/L、血清维生素D 20 ng/ml为界值,将COPD患者分为高血清镁、钙、维生素D组与低镁、钙、维生素D组,比较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评价COPD患者血清镁、钙、维生素D水平与BODE指数、mMRC指数与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血清钙、血清镁及25(OH)D3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BODE指数、mMRC指数与CAT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高镁组、高钙组、高维生素D比较,低镁组、低钙组、低维生素D组患者BODE指数、mMRC指数与CAT评分显著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OPD患者BODE指数、mMRC指数、CAT评分与患者血清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镁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钙离子和镁离子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50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清25-(OH)D<50 nmol/L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血清25-(OH)D≥50 nmol/L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D16+CD56+、CD3-CD16+CD56+、CD4+、CD8+及CD4+/CD8+,分析25-(OH)D水平与CD16+CD56+、CD3-CD16+CD56+、CD4+/CD8+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D16+CD56+、CD3-CD16+CD56+、CD4+...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P物质(SP)、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例CSU患者及15例对照者外周血SP、NK1R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外周血ECP的表达情况。结果: 1.CSU组S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略高[(1.907±0.4211)% vs(1.813±0.26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 与对照组相比,NK1R在CSU组的表达显著升高[(14.52±0.9316)% vs(5.836±0.8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CSU组和对照组血清中ECP的表达平均值分别为14.54±1.255 ng/mL和7.456±0.982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CP水平和NK1R呈正相关(P值<0.05),与SP无相关性。结论: CSU患者SP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而NK1R与ECP表达均升高,NK1R可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释放ECP,参与CSU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0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结果10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8.65%(590例)。吸入组中以艾蒿(14.31%)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海鱼组合(18.89%)阳性率最高。男患者过敏原检测食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患者(P<0.05)。汉族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吸入组及食入组阳性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1)。吸入性过敏原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均以艾蒿最高,食入性过敏原中,均以海鱼组合最高。结论乌鲁木齐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艾蒿、海鱼组合多见,男女患者间有差异,汉族、维吾尔族患者间阳性率虽有差异但主要过敏原相同,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2例慢性特发性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10mg/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后2周、4周和8周时复诊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周时痊愈48例(52.2%),显效12例(65.2%);4周时痊愈56例(60.9%),显效10例(71.7%);8周时痊愈51例(55.4%),显效14例(70.7%)。2周时4例出现轻度头晕(4.3%),4周复诊时消失,8周时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应用咪唑斯汀可有效地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副作用少,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极高,并且CMV感染后多呈潜伏性感染,同时感染CMV的重症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当CMV再激活,即CMV活动性感染,此时可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病情转归,导致多种不良预后的发生。究其机制为,CMV可通过影响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Th1/Th2)的功能,即通过调控Th1/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数量及比例,来改变机体免疫状态,使CMV难以清除及易于再激活。因此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MV的再激活、复制和散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重症患者CMV活动性感染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中IL-2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Flow Fluorenscence Immunmicrobeads Amay,FFIA)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L-2、TNF-α、IFN-γ,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0。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IL-2=0)的分别为34.1%(15/44)和42.8%(20/47),明显不同于其他细胞因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IL-2=0组,IFN-γ、IL-4、IL-5、IL-10水平均相应较低,与血清IL-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可能影响IFN-γ、IL-4、IL-5、IL-10表达,在乳腺恶性肿瘤中IL-2水平状态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全血注射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l拘影响。方法将82例AS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氯雷他定片(5mg/次,1次/d)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疗效将剂量改为隔日1次,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大小、UA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组胺含量及IL-17、IL-18、IL-23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自体全血注射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SST阳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及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