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神经元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神经元受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预示着神经元是否有再生.目的探讨施万细胞移植对损伤的大鼠中脑神经元修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干预BrdU标记的新生大鼠施万细胞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区域,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rdU和GAP-43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实验结果.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施万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数目增加15%,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移植后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出血移植施万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施万细胞(SCs)移植于大鼠脑出血部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Cs,弘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于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出血部位,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检测BrdU/髓鞘碱性蛋白(MBP)和Brd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SCs移植1周后至13周,脑内可见BrdU/MBP双染阳性细胞;移植后第12周可见BrdU和GAP-43阳性细胞,海马部位GAP-43阳性细胞尤其多见。结论 移植的SCs参与髓鞘形成和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对大鼠脑损伤修复作用及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取出生24h清洁级Wistar大鼠2只作为供体。另选用4月龄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只,模型对照组3只,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1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移植组21只,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移植组21只。②取供体鼠脑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经GFAP抗体、Brdu免疫荧光标记的阳性细胞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待移植。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建立脑损伤模型。造模后GFAP移植组进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Brdu移植组进行神经元移植,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细胞移植。④细胞移植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片GFAP、Brdu标记阳性细胞在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及纹状体区的动态变化。 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4月龄Wistar大鼠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及等级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FAP移植组、Brdu移植组于移植ld无明显变化,均呈重度损伤(15-16分);移植8d差异明显,呈中度损伤(9-10分);移植1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轻度损伤(4-5分);移植1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呈完成不稳定或反射缺陷(1分),接近正常对照组;移植24d呈稳定持续状态。②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GFAP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GFAP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l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③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Brdu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1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纽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 结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能够促进大鼠脑损伤的修复,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对大鼠脑损伤修复作用及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取出生24h清洁级Wistar大鼠2只作为供体。另选用4月龄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只,模型对照组3只,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移植组21只,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移植组21只。②取供体鼠脑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经GFAP抗体、Brdu免疫荧光标记的阳性细胞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待移植。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建立脑损伤模型。造模后GFAP移植组进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Brdu移植组进行神经元移植,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细胞移植。④细胞移植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片GFAP、Brdu标记阳性细胞在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及纹状体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4月龄Wistar大鼠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及等级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FAP移植组、Brdu移植组于移植1d无明显变化,均呈重度损伤(15~16分);移植8d差异明显,呈中度损伤(9~10分);移植1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轻度损伤(4~5分);移植1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呈完成不稳定或反射缺陷(1分),接近正常对照组;移植24d呈稳定持续状态。②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GFAP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GFAP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1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③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Brdu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1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结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能够促进大鼠脑损伤的修复,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髓鞘的再生预示着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状态。目的:观察施万细胞移植于电针损伤的中脑后是否有新生的髓鞘再生。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为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177;20)g。随机分为单纯电针损伤组和施万细胞移植组,每组18只动物。干预:新生大鼠坐骨神经施万细胞体外培养,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后行半薄切片天青-美蓝髓鞘染色,油镜下观察新生的髓鞘。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②单纯电针损伤组和施万细胞移植组新生的髓鞘。结果:实验过程中单纯电针损伤组死亡5只,施万细胞移植组死亡6只,最终进入分析保持为每组18只。施万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内1个月就可见新生的髓鞘。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于脑出血治疗研究的主要细胞有:神经干细胞、遗传工程神经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脐血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组细胞、微囊化人工细胞等,奉文就前5种细胞移植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动物身上的实验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显示细胞移植重建损伤的脑组织、改善脑功能成为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必然途径。临床实验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真正应用于临床目前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要想准确的定向诱导细胞分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及基因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功能的恢复,其确切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诱导分化的神经千细胞是否能象正常神经细胞一样能分泌神经递质,是否具有复杂的电生理等。  相似文献   

7.
张婷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1,(10):1789-1793
背景: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需要结合药物及生物工程材料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目的:验证高压氧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移植后24h,3d及伤后1,2周行Longa行为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2周后,应用RT-PCR法测定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并以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梗死处组织学检查以证实恢复程度。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2周后脑梗死周围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于对照组(P〈0.05)。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压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需要结合药物及生物工程材料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目的:验证高压氧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移植后24h,3d及伤后1,2周行Longa行为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2周后,应用RT-PCR法测定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并以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梗死处组织学检查以证实恢复程度。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2周后脑梗死周围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于对照组(P<0.05)。BrdU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高压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压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胶原蛋白(Collagen)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胶原蛋白(C)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N)复合体(C-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FBN与胶原蛋白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将体外联合培养3~5d的C-FBN(移植前48h培养液中加入BrdU)移植到大脑皮质损伤模型的大鼠脑损伤部位,术后3,6,10,15及30d光镜、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对移植物的反应、移植细胞生长状态及载体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等。结果:胶原蛋白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胶原蛋白与周围脑组织整合好,有血管长入移植物中;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而且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移植区有突触形成;胶原蛋白海绵吸收、降解快,可诱导组织再生。结论:胶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载体材料;生物材料与胎脑神经细胞联合培养移植是治疗脑损伤较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并对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结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能与细胞的自身代偿以及神经生长递质的参与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神经应激性损伤刺激靶组织细胞分泌各种神经因子的表达有关.目的: 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观察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再生及脑的修复作用.方法: 参考改良Nagasaw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后,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分别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和水迷宫康复训练,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学习记忆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区及海马区凋亡神经元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蛋白在两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 移植组16 h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质区及海5 CA1区表达明显增加;7 d细胞表达达高峰,分化细胞明显增加.移植后运动训练7,19,21 d移植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P均<0.01);移植组大鼠水迷宫试验平台潜伏期的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移植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多(P<0.05);缺血再灌注24 h凋亡细胞达高峰,3 d梗死体积测量为最大值;再灌注19 d生长相关蛋白43达高峰.提示大鼠脑缺血损伤介导了神经功能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了神经再生,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进一步促进了脑梗死灶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生长相关蛋白43作为构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本物质,是研究神经生长及损伤修复的首选分子标记物.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丝宝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方法:另取2月龄SD大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分离结扎右侧颈内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向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左侧侧脑室推注20 μL5×105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每组大鼠于移植前、移植后7,14,21,28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和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后移植到大鼠左侧侧脑室,可迁移到梗死灶周围,移植后7 d在梗死灶能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14 d增多达高峰,移植后28 d逐渐减少并消失.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7,14 d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活性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随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14 d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于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指标各有不同观点。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丝宝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干细胞移植组各20只。方法:另取2月龄SD大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24h向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左侧侧脑室推注20μL5×105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每组大鼠于移植前、移植后7,14,21和28d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和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后移植到大鼠左侧侧脑室,可迁移到梗死灶周围,移植后7d在梗死灶能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14d增多达高峰,移植后28d逐渐减少并消失。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7,14d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随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14d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小时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再将另外6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第7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4只分别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GAP-4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于脑出血后第12小时开始上调,持续到第7天,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于运动后第14天出现上调,第28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RT-PCR结果:脑出血后第12小时GAP-43 mRNA表达一度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维持较高水平,直到第14—28天。实验组表达于第14—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P>0.05)。结论:GAP-43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胎脑神经细胞与胶原复合体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原蛋白(collagen)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胶原蛋白(C)与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N)复合体(C-FBN)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FBN与胶原蛋白联合体外培养,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将体外联合培养3~5d的C-FBN(移植前48h培养液中加入BrdU)移植到大脑皮质损伤模型的大鼠脑损伤部位,术后3,6,10,15及30d光镜、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对移植物的反应、移植细胞生长状态及载体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等。结果:胶原蛋白对FBN生长无不良影响;脑组织对移植物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胶原蛋白与周围脑组织整合好,有血管长入移植物中;载体内有大量存活神经细胞,而且术后各时段都检出BrdU阳性细胞;移植区有突触形成;胶原蛋白海绵吸收、降解快,可诱导组织再生。结论:胶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载体材料;生物材料与胎脑神经细胞联合培养移植是治疗脑损伤较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SCNC)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鼠30只,随机分3组:1O只造模后行SCNC移植(A组);10只造模但不移植(B组);10只不造模也不移植作正常对照组(C组)。下段胸髓半切法造模。术后8周每周行动物行为测试和斜板试验;术后6周测定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后8周行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A组、C组可测出CSEP波形,B组未测出。行为测试、斜板试验及图像分析A组、C组与B组差异显著,A组与C组之间斜板试验有显著差异。A组通过脊髓损伤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B组。结论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移植有助于引导再生轴突生长通过,对损伤脊髓再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穴位治疗对HIBD大鼠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组、超声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术后7、14、21 d分别用悬吊实验检测大鼠前肢肌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超声组肌力明显优于模型组,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超声组高于模型组,且超声组和针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聚焦超声穴位治疗可上调GAP-43的表达,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干细胞体内可发育成终末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重建神经环路恢复功能。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动物实验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18只Wistar(来源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成年大鼠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致伤未移植;实验组:单侧致伤行细胞移植;双侧半球致伤组:一侧对照,对侧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区脑组织大体观察和该区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结果:移植组(侧)大脑半球肉眼观损伤区脑组织基本平坦,镜下见大量新生的细胞和血管,而变性或坏死细胞少见。实验组(侧)大脑局限性凹陷。组织坏死,镜下有细胞变性、坏死,区域性融合呈空泡状,缺乏细胞增生迹象。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移植神经干/祖细胞有助于受损脑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移植部位的微环境及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间的通讯在神经干/祖细胞移植的神经保护机制中有重要意义。笔者既往研究显示,对中枢轴索损伤动物进行神经干/祖细胞移植有助于恢复损伤神经元的电活动及突触联系,并可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本研究拟观察移植的神经干/祖细胞与宿主胶质细胞间的解剖关系,以探讨神经干/祖细胞移植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从新生大鼠的脑室下区提取神经干/祖细胞移植到内侧纵束横断伤模型大鼠脑内。移植后8周取脑进行相关检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移植神经干/祖细胞的大鼠相比,移植了神经干/祖细胞的大鼠脑内更多的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移植的神经干/祖细胞聚集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附近。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在损伤部位的神经干/祖细胞和胶质细胞上,且较多的存在于移植细胞和胶质细胞相连接的部位。移植的神经干/祖细胞和宿主胶质细胞及宿主小胶质细胞间均形成了缝隙连接,但移植的神经干/祖细胞和宿主胶质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较多。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干/祖细胞移植对脑损伤导致的胶质细胞活化有调节作用,并可能通过在移植细胞和宿主细胞间建立缝隙连接来调节细胞间的通讯,这可能是细胞移植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外伤性脑损伤的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6-10/2006-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traumatic brain in jury(TBI),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外伤性脑损伤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8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分别涉及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诱导分化、移植途径、对外伤性脑损伤的修复以及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通过脑实质内直接注射、脑脊液内注射或血管内注射移植后,骨髓基质细胞可透过血脑屏障集中于损伤区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时间存活。通过替代受损细胞和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骨髓基质细胞可改善损伤的神经功能、促进外伤后神经重塑。随着对骨髓基质细胞研究的深入,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的确定及快速分离纯化、归巢及体内分化的相关机制、促进损伤后神经组织重塑的分子机制。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于脑实质内直接注射、脑脊液内注射或血管内注射移植后均能促进外伤性脑损伤修复,作用机制主要为替代受损细胞和激活内源性修复。目前尚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外伤性脑损伤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髓鞘的再生预示着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状态. 目的观察施万细胞移植于电针损伤的中脑后是否有新生的髓鞘再生. 设计完全随机设计. 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为 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 180± 20) g.随机分为单纯电针损伤组和施万细胞移植组,每组 18只动物. 干预新生大鼠坐骨神经施万细胞体外培养,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后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网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后行半薄切片天青-美蓝髓鞘染色,油镜下观察新生的髓鞘. 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②单纯电针损伤组和施万细胞移植组新生的髓鞘. 结果实验过程中单纯电针损伤组死亡 5只,施万细胞移植组死亡 6只,最终进入分析保持为每组 18只.施万细胞移植后 8个月仍可见 BrdU阳性细胞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在损伤的脑干区域内 1个月就可见新生的髓鞘. 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