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了眼球结膜血细胞的聚集性,并与8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升高,血细胞聚集性也升高;而伴有视网膜病变者全血粘度和血细胞聚集性则进一步升高,眼球结膜血细胞的聚集性和血液液粘度密切相关(r= 0.6983,P<0.01)。由此提示: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血流障碍,是发生视刚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时58名无糖尿病键康人(对照组),65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非糖网组),105例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糖网组)进行血清HDL-c和血脂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糖网组与非糖网组的血脂含量无明显差异;糖网组患者的血清HDL-C含量较非糖网组明显降低,糖网组患者的HDL-C/TC的比值较非糖网组降低,LDL-C/HDL-C和TC-HDL-C/HDL-C的比值则较非糖网组显著升高,血糖和血清HDL-C的含量呈负相关(r=-0.2827,P<0.01)。上述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DL-c含量的下降和LDL-C含量的上升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严格地控制糖尿病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眩晕患者的甲皱与球结膜微循环观察Observationaboutvertiginouspatients'nailfoldandconjunctivalmicrocirculation¥//毛兴爱,张秋红,王玉梅关键词眩晕症;微循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眩晕...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的研究已广泛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临床上已有许多疾病应用微循环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探讨其发病机理以及用作药物治疗前后的观察方法。国内对于脑卒中患者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报导较少.笔者为探索脑卒中时的微循环障碍的变化,曾对缺血性脑卒中36例,脑血栓后遗症30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并与各年令组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形态及血流流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中老年人常见的后天性致盲眼病。糖尿病患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的功能性改变表现为:①微血管囊样扩张;②微血栓形成;③毛细血管壁细胞丧失;④基底膜增厚。随着近年来激光电凝等方法的改进,DR致盲危险性显著降低。探讨DR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早期治疗DR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西方国家列为4大致盲原因之一.晚近报道约10%~15%的I型糖尿病人晚期视力<0.01,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病变[1].随着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DR亦呈明显增加趋势.现就此病的发病机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循环研究进展杨婴综述何守志审校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微循环障碍;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核心病变。近年来,细胞因子、白细胞、粘附分子等在DR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  相似文献   

8.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它是循环系统最基层的结构,不同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可反映组织细胞的代谢,并可据此观察机体内各脏器的功能与病理变化。国内李志山、陈文杰等1964年首先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后有关微循环研究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大多着手于平原甲皱微循环的研究,直到1979年才有人对西藏高原甲皱微循环进行了研究,而对地处海拔三千米以下,一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甲皱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协同的多途径、多阶段的综合过程.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和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多元醇途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丁岚  韩刚  葛家璞 《新疆医学》2005,35(6):144-14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主要致盲疾病之一。DR患病主要与糖尿病病程及控制程度有关.2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种族至少10个基因与之相关。已有不少国外学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基因多态性展开了研究,并证实某些基因在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对DR的研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有了新的认识。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肾病魏玲格综述王长龄段惠军审校附属二院眼科(050000)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发病机理;超微结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简称DR)和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e...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生化异常牵涉其中,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亢进、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增高、终末糖基化产物形成、生长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增加等。本文就DR及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岚君 《医学综述》2008,14(3):F0002-F0002,F00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DR的发生和发展与生长因子过度表达、高血糖、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糖基化蛋白终末产物、多元醇通路、遗传等诸多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文章对多元醇通路的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过量生成、蛋白激酶C的激活、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增多、免疫炎症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多种假说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PKC)激活、氧化应激学说、血液异常、细胞因子的作用等方面相关.本文对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重要的致盲原因。国际糖尿病研究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DR占25%,每年大约增长8%。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达51.3%。因此,DR已成为防盲的迫切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转归的研究已逐渐深入,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近年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 5 0例 7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DR)进行治疗。经术后两个月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增殖前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增殖期 (P<0 .0 5 ) ,提示 DR病人早期进行激光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光凝方法和激光量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疗效和防止激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各种降血糖药物的陆续问世、以及广泛使用各种抗生素,糖尿病因急性并发症和合并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大大减少,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相应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a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本文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我今年67岁,患糖 尿病21年。原来有近视,近 年来视物不清。医生说我得 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我 十分紧张,本病有多大危害 性,能治吗? 河北 王×× [答]本病是我国四大致 盲疾病之一,一旦出现视力 下降,往往说明已是病的晚 期,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治 疗。这是一种视网膜上微血 管的严重病变,它的发病随 病程的延长而增加,持续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