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290例头痛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475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的微血管袢的形态、微血流流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十三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I<0.01)。 微循环的改变是一种病理现象,它与性别及头痛类型无关,其发病机理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阵发性血管机能不稳定。应用疏通微循环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液流变学和外周微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流变)指标和甲皱、球结膜微血流流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微血流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认为血流变异常是RVO发病的主要病因,微循环障碍在本病发病中亦占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μ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血液成分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全身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障碍,可以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不仅发生在肾脏和视网膜,也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的研究已广泛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临床上已有许多疾病应用微循环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探讨其发病机理以及用作药物治疗前后的观察方法。国内对于脑卒中患者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报导较少.笔者为探索脑卒中时的微循环障碍的变化,曾对缺血性脑卒中36例,脑血栓后遗症30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并与各年令组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形态及血流流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四种心血管疾病患者516例的甲皱微循环改变,并与47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四种疾病的微循环障碍均明显高于正常人。高血压微循环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微血管硬化现象;冠心病除此现象外,RBC聚集,血粘滞性增高、血流缓慢亦为其特征;风心的微血管受损程度较轻;而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则是心肌炎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常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合并用疏通微循环类药物,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1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了眼球结膜血细胞的聚集性,并与8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升高,血细胞聚集性也升高;而伴有视网膜病变者全血粘度和血细胞聚集性则进一步升高,眼球结膜血细胞的聚集性和血液液粘度密切相关(r= 0.6983,P<0.01)。由此提示: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血流障碍,是发生视刚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WZD-1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尿毒症肾阳虚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后的舌尖和甲皱微循环。结果表明: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含量升高和水潴留是尿毒症肾阳虚的病理基础;舌尖微血管管袢渗出是舌胖大有齿痕的形成原因之一;血透前甲皱微血管管袢流态明显异常,血透后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中度异常(4.99±1.52)下降到大致正常(1.98±0.97)范围(P<0.01)。微循环是反映尿毒症肾阳虚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能引起眼部很多组织改变是众所周知的,其主要改变为视网膜病变,不过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尚可,而对微血管变化观察则较困难,荧光血管造影虽然能发现微血管变化,但需要一定医疗没备,目前一般医院尚不易做到。观察球结膜微循环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易行,是了解微血管改变的很好部位。我们观察了130例(260眼)糖尿病人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并与眼底改变做了对比,亦和正常人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做子对比,现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甲襞微循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评价甲襞微循环检测作为DR筛查新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直接检眼镜、45°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甲襞微循环状态检查,评价以上筛查方法与DR分期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轻、中度异常组,有差异性(P<0.05);中度异常组合并DR者高于轻度异常组,但无差异性(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除形态积分无差异外(P>0.05),微血管的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积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均高于NPDR(P<0.05),并且PDR组细胞聚集度,襻周渗出和襻周出血均与NPDR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 DR与甲襞微循环改变显著相关,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一个很实用的筛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基础,影响糖尿病的预后,而微循环障碍又影响着微血管病变。我们通过对DM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发现DM病人存在甲襞微循环的异常,且与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微循环异常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定级并分组,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2.5%,但是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发生率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提升。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在不同组别中也不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69例及正常对照 3 0例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3 1例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 3 8例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计算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及总积分 ,同时检测血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血浆胰岛素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 ,分析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和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的流态积分与 12 0min血糖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681,P <0 .0 0 1)。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时58名无糖尿病键康人(对照组),65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非糖网组),105例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糖网组)进行血清HDL-c和血脂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糖网组与非糖网组的血脂含量无明显差异;糖网组患者的血清HDL-C含量较非糖网组明显降低,糖网组患者的HDL-C/TC的比值较非糖网组降低,LDL-C/HDL-C和TC-HDL-C/HDL-C的比值则较非糖网组显著升高,血糖和血清HDL-C的含量呈负相关(r=-0.2827,P<0.01)。上述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DL-c含量的下降和LDL-C含量的上升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严格地控制糖尿病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联系。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定级并分组,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2.5%,但是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发生率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提高。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在不同组别中也不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结论:2型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决定糖尿病予后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并发病理损害的基础。其主要特征是组织缺氧,基底膜增厚及微循环异常。微循环异常与血管壁病变互相影响,可以不断加重微血管的病变。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外周微循环变化规律,我们于1979年4月20日至10月19日,对5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左手无名指甲皱微循环的初步观察,并与基本相同的年龄组“中老年100例正常人甲皱微循环观察”一文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40例糖尿病患者与56例对照组甲皱微循环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较严重的微循环改变:甲皱微血管管袢模糊不清(45%),异型管袢(52.5%),管袢输出支扩张(27.5%),红细胞聚集(37.5%)及微血流显著缓慢。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病的影响,旨在强调糖尿病及并高血压者调糖及调压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它的发生、发展、预后,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有不少学者探讨,本文统计老年糖尿病86例,分析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的影响(主要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单纯糖尿病血糖增高>11.1mmol/L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是血糖<11.1mmol/L的2.5~2.8倍。如同时合并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增加达71%~86%。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结论:在高血压组,血糖小于或大于11.1mmol/L对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无太大差别。还发现同组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清  孙美华 《医学综述》2009,15(1):155-15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和糖尿病足患者(39例)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管襻模糊、迂曲、畸形、管径异常、血流缓慢,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积分及总积分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并及时予以处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比观察26例淡红舌与35例青紫舌患者舌象与甲皱微循环,结果青紫舌组的血管张力、管袢流态、袢顶血流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淡红舌组(P<0.05)。认为舌色与甲皱微循环的密切关系有助于诊断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