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方案从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评价不同诱导方案诱导DC的效果.方法免疫磁珠法纯化骨髓CD34+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SCF+FL+TPO+IL-3扩增2周,然后以GM-CSF+IL-4+TNF-α(GI方案)或GM-CSF+TNF-α(GT方案)诱导DC;或者一步法SCF+FL+TPO+IL-3+GM-CSF+TNF-α直接作用2周扩增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X)内吞实验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 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标记(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两步法GI方案诱导10 d,总细胞扩增倍数、CDla+DC扩增倍数分别为(198±178)倍和(122±129)倍,与GT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诱导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一步法扩增诱导2周时总细胞数扩增(43±16)倍,CD1a+DC数是0 d接种细胞的(4±2)倍.结论两步法能从正常CD34+细胞诱导产生大量DC,GI方案优于GT方案.两者扩增效率均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作用造血因子对人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早期作用造血细胞因子SCF、FL、IL-3、IL-6、TPO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我们用吸附单克隆抗体一磁珠分离系统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扩增4周,每周取样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CFC)数。结果表明:用磁性细胞分离议富集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80%~87%;一些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联合应用的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单因于作用:SCF+FL存在下,IL-3是有效扩增有核细胞总数及CFC的关键因子了;细胞因子SCF+FL+IL-3和SCF+FL+IL-3+IL-6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及CFC均有良好的扩增效应,培养2周时对CFC的扩增倍数分别为38.3±4.4和29.6±2.7倍,可满足成人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不足,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我们曾探讨了持续稳定表达人FL(FLT3配体)和G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转基因基质细胞系对CD34^ 细胞具有扩增作用,而在CD34^ 细胞中只有CD34^ 、CD38^-细胞才可使造血功能重建。本实验拟通过已建立的持续稳定表达人FL转基因基质细胞系,进一步探讨FL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4.
脐血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利用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IMDM液体培养基含20%人AB血清并加入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于培养7、14、21、28、35、42天取非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2周后,CD4^ CD8^ 非成熟T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3%-13.3%,4-5周CD4^ CD8^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占16.6%-26.5%,且CD3^ CD4^ CD8^ 和CD3^ CD4^-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6周后达26.5%~64.9%和11.6%-38.9%。培养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PHA IL-2刺激后瑞氏染色鉴定可见大原始淋巴细胞存在。结论:利用人脐血CD34^ 在体外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加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T淋巴细胞,并且培养的T细胞对有丝分裂素刺激有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5.
多种疾病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作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DC在人体组织中含量甚微 ,限制了DC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因此如何获得足够的成熟DC便成为DC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我们比较了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扩增为DC的效率及功能的影响 ,提供一种体外获得大量成熟DC的有效途径。脐血采自本院正常分娩志愿者 ,Fi 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 ,按CD34 细胞MACS免疫磁性分离试剂盒操作说明分离纯化CD34 细胞。纯化的CD34 细胞配制成含 5× 10 4 ml细胞的悬液 ,按以下 5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人骨髓CD34^+细胞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的程序,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活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早期作用造血细胞因子SCF、FL、IL-3、IL-6、TPO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我们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扩增4周,每周取样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CFC)数.结果表明:用磁性细胞分离仪富集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80%~87%;一些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联合应用的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单因子作用;SCF+FL存在下,IL-3是有效扩增有核细胞总数及CFC的关键因子;细胞因子SCF+FL+IL-3和SCF+FL+IL-3+IL-6组合对有核细胞总数及CFC均有良好的扩增效应,培养2周时对CFC的扩增倍数分别为38.3±4.4 和29.6±2.7倍,可满足成人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CD34+ CD38- HLA DR- 是目前公认的原始干 祖细胞 (HSPC)的表面抗原标记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脐带血(UCB)CD34+ 细胞表面CD38和HLA DR抗原在扩增过程中的变化 ,以期探讨HSPC的免疫表型与其功能的关系。收集足月妊娠的UCB标本 11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 ,再按试剂盒说明纯化CD34+ 细胞 (MiltenyibiotchInc .Auburn ,CA)。将富集的UCBCD34+ 细胞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无基质悬浮扩增体系 ,培养 2周 ,分别于 7d、10d和 14d收获部分扩增细胞 ,再次纯化CD34+ 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表型分析。应用直标单抗双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相似文献   

9.
FL、rIL—6、rIL—6R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分化增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L、rIL-6、rIL-6R对CD34^ 细胞的体外分化增殖作用。方法:用磁性细胞分离仪富集人脐血CD34^ 增胞。加入FL、rIL-6、rIL-6R及其不同组合因子,不同时间取样计数CD34^ 细胞集落数及细胞数。结果:FL、rIL-6、rIL-6R扩增细胞形成集落的主要成分为CFU-GM,但在rIL-6 rIL-6R及FL+rIL-6 rIL-6R作用下,也可形成一定数量的BFU-E及CFU-M,而CFU-MK则未见形成。FL+rIL-6 rIL-6R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可使CD34^ 细胞总数在第7天时扩增6.4倍。结论:FL+rIL-6 rIL-6R可扩增脐血CD34^ 细胞数量并可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CD34~ 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并比较CML-DC和正常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免疫磁珠法从CML患者和正常供者骨髓纯化CD34~ 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FLT3配体(FL)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白细胞介素-3(IL-3)扩增2周,然后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细胞介素-4(IL-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I方案)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生物学特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培养前后CML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抗原(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CML患者和正常供者CD34 细胞经GI方案诱导10d,CD1a阳性率分别为36.90%±26.94%和54.35%±16.34%,CD1a~ DC数是0d接种细胞的(54±54)倍和(122±129)倍。两组相比,总细胞扩增倍数、DC扩增倍数、细胞表型均无明显差异,诱导后的DC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CML患者CD34~ 细胞诱导10d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43.67%±21.55%,具有典型DC形态的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53.2%。结论两步法GI方案能诱导CMLCD34~ 细胞产生大量DC,诱导生成的DC不但具有正常DC的典型形态、表型,而且起源于CML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转人抑瘤素M(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转基因细胞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影响,比较扩增前、后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转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FCM检测各组增殖效果;扩增后的造血干/祖细胞用跨膜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以鉴定体外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能力。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6.8±2.28)%,与Ad-hOSM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7 d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5.73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培养后的细胞用Tran-swell板做体外迁移实验,与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的干细胞,其诱导迁移率为(40.68±1.35)%,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较好的保持其归巢能力。结论:转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体外扩增后仍保持较高的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支持CD34 造血干/祖细胞(HSPCs)扩增中的作用。方法在长期培养基(LTC)中,以大鼠骨髓MSCs作为饲养层体外扩增骨髓CD34 细胞,每周分别加入SDF-1、SDF-1抗体或CXCR4抗体至5周。计算CD34 细胞数和集落形成细胞(CFC)数,以评价造血支持功能。为评估SDF-1/CXCR4对CD34 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杀伤试验以计算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和CD34 细胞中SDF-1与CXCR4的表达;ELISA检测MSCs和CD34 细胞培养基中SDF-1的含量。结果CD34 细胞数、CFC数和增殖指数在加入SDF-1后明显增加(P<0.01),加入SDF-1抗体或CXCR4抗体后明显减少(分别为P<0.05,P<0.01)。CD34 细胞表面表达CXCR4,MSCs则不表达;MSCs细胞内表达SDF-1,而CD34 细胞不表达。在MSCs培养基中检测到SDF-1,在CD34 细胞培养基中未发现。结论SDF-1/CXCR4在骨髓MSCs支持HSPCs扩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血管外膜细胞:是血管周围星状细胞,分布于全身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的管壁,是血管周围微环境的重要核心组成成分。它们表达CD146、NG2、PDGFRβ、LepR、Nestin等标记物,而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144、vWF、CD31及造血细胞标记物CD34、CD45、CD14。研究显示血管外膜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前体细胞,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支持造血。 造血干细胞微环境:是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并进行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场所。它由骨内膜微环境和血管微环境组成,前者维持造血干细胞的静止及自我更新,后者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增殖、分化。 背景:研究显示血管外膜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前体细胞,其通过细胞接触或旁分泌效应调节造血干细胞的行为并支持造血,人骨骼肌源性血管外膜细胞对造血的支持作用有待于研究。 目的:从人骨骼肌中分离培养血管外膜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支持作用。 方法:①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从人骨骼肌中分选表型为CD146+CD56-CD34-CD144-CD45-的血管外膜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②建立以CD146+人骨骼肌源性血管外膜细胞为滋养层的脐血CD34+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实验组),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滋养层的脐血CD34+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阳性对照组,共培养1,2,4周检测培养体系的细胞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及免疫表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46+人骨骼肌源性血管外膜细胞,回测纯度为(91.5±1.85)% (n=5);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73、CD90、CD105、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45、CD34、CD31;经诱导培养可向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肌细胞分化;②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细胞数、集落形成能力及免疫表型方面(CD45+、CD34+CD33-、CD14+、CD10+/CD1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n=6);无滋养层的空白对照组培养1周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周时几乎无细胞存活;③结果表明,CD146+人骨骼肌源性血管外膜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体外支持作用。 ORCID: 0000-0002-6768-5273(郑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表达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抑瘤素M(OSM)双基因的WI-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并以此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双启动子转移载体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Δ为基础,将OSM基因片段酶切后插入,构建出转移质粒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Δ -OSM.将构建正确的转移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化,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LIF-polyA+promoter△-OSM,通过包装,收获重组腺病毒(AdLIF-OSM).将重组腺病毒感染饲养层细胞,经RT-PCR、ELISA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体外与CD34+造血干/祖细胞共培养后,通过Transwell法和细胞计数检测,比较各实验组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分化情况.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的LIF和OSM基因序列正确;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中能检测到外源LIF和OSM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外源LIF和OSM基因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中能够发挥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人LIF和OSM的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LIF-OSM),Ad-LIF-OSM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APO组中出现了大量小而圆的早期造血细胞,其中CD34+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20%,对照组CD34+细胞为1.25×105个,而HAPO组CD34+细胞为3.93×106个。取胎儿骨髓悬浮造血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对照组不能形成CFU-GEMM,而HAPO组形成CFU-GEMM数达到(11.0±2.6)个;HAPO也协同SCF、IL-3、GM-SCF等生长因子促进集落形成,CFU总数是对照组2.6倍,CFU-GEMM数HAPO组是对照组2.1倍。MTT方法发现,HAPO对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也有促增殖作用,HAPO可使基质细胞增长21%;液体培养的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中,有内皮特异性标志的细胞均增高;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HAPO使胎儿骨髓内皮细胞的集落数增高,并出现条索状排列的集落,有促进血管形成的趋势。进一步证明HAPO可直接促进CD34+KDR+细胞的增殖。结论HAPO对骨髓造血和血管内皮干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有效的体外扩增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方法以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人CD4~+CD25~+Treg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的CD4~+CD25~+Treg,并将实验分为3组:第1组在CD4~+CD25~+Treg培养体系中加入200 U/ml IL-2和包被CD3/CD28单克隆抗体的磁珠;第2组培养体系中除加入100 nmol/LRAPA以外,其余与第1组相同;第3组是CD4~+CD25~+Treg培养第12天后,将细胞进一步分选获取CD4~+CD25~+CD127~- Treg再继续培养,培养体系与第2组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加RAPA培养的CD4~+CD25~+Treg细胞扩增效率比不加RAPA的低,但细胞的纯度明显提高(92%vs 65%)。而加RAPA培养的第2、3组CD4~+CD25~+Treg细胞在纯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加RAPA培养的CD4~+CD25~+Treg细胞扩增后保持其无能状态。体外抑制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细胞对CD4~+效应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加RAPA扩增的Treg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抑制功能。另外,与第1组体外扩增的Treg细胞相比,加RAPA扩增的Treg细胞表达低水平的IL-2和IFN-γ。实验证明雷帕霉素抑制了CD4~+ CD25~+Treg细胞中混杂的CD4~+效应T细胞的扩增,使用雷帕霉素可以提高体外扩增CD4~+CD25~+Treg细胞的纯度及其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增强脐血CD34+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表型,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和耐药基因特性,以及在脐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组织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c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基因转移法将后者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以卡氮芥1,3-Bis(2-Chloroethyl)-1-Nitrosourea(BCNU)加压筛选后的阳性克隆上清经乒乓效应后继而感染脐血CD34+细胞.应用PCR,Southern Blot,RT-PCR,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及MTT法检测MGMT基因在脐血CD34+细胞中的转移和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了MGMT cDNA克隆的正确性,脂质体介导方法成功将其导入病毒包装细胞,BCNU加压筛选和乒乓感染法使病毒效价达1.6×106CFU/ml,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MGMT基因在脐血造血干细胞中获得了有效转移和表达.转MGMT耐药基因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对BCNU的抗药性较对照组提高了4倍.结论 DNA修复蛋白MGMT基因的克隆并导入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可以明显提高靶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n roles of growth factors other than cytokines in expansion of cord blood (CB) stem cells. We aimed to explore a novel approach for expansion, using Substance P (SP)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neuropeptides.

CB CD34+ cells were culture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P and/or CGRP in combination with a cytokine cocktail.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flowcytometry and colonogenic assay.

Our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otal expansion of neuropeptide treated cells. There was a selective effect of CGRP on CD34+ CD133+ cells, SP on CD34+ CD45dim cells, and 10? 9 M SP and/or CGRP on expansion of CD34+ CD38? cells. There was also a tendency for erythroid and granulocyte–myeloid colony formation in SP and CGRP treated cultures, respectively.

Supplementation of cytokines with other growth factors, such as neuropeptides, might enable u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ex vivo expansion of CB cells.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并诱导为肝细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扩增并向肝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培养体系,并验证该体系的诱导效率。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hBMMNC),采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培养液进行扩增培养至1010数量级后,以含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样细胞生长因子4(FGF-4)、制瘤素(OSM)质量浓度各20ng/mL的培养液进行诱导培养,以RT-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流式细胞分析、生物化学检测等方法检测其白蛋白、CK18、甲胎蛋白、尿素等的合成能力及氨代谢能力。结果培养液扩增hBMSC至1010数量级平均需(22.1±2.2)d,扩增后细胞表型特征仍符合hBMSC特征。扩增后的细胞经上述诱导体系诱导后,6d出现甲胎蛋白的合成,9~12d出现白蛋白的合成,18d达到高峰;对氨的代谢和尿素的合成功能在9~12d出现并持续存在。结论以含EGF和PDGF-BB的培养液扩增hBMSC快速,并能很好地保持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和诱导潜能。以含HGF、FGF-4、OSM质量浓度各20ng/mL的诱导培养体系,能成功地诱导经扩增后的hBMSC向肝细胞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