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4例神经梅毒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眷液、MRI等特定表现及对近年有关神经梅毒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3-59岁。均有梅毒接触史,自初次感染至神经症状发作时间为5~13年,平均为9年,住院确诊时间平均14d。分别以脑膜脑实质梅毒;脊髓梅毒;脊髓及脑梅毒。脑血管梅毒等形式发病。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形式多样,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间质型梅毒3例,实质型梅毒3例,其中1例为脊髓痨,2例为麻痹性痴呆。6例患者的血、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间质型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奇檀  黄云旗  钟盛武 《广西医学》2011,33(8):1086-1087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神经梅毒患者首诊均误诊,其中麻痹性痴呆型梅毒5例,脑血管型梅毒7例,脑膜型梅毒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5例麻痹性痴呆型梅毒死亡2例,好转3例;7例脑血管型梅毒及3例脑膜型梅毒患者均好转.结论 神经梅毒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表现智能障碍,脑室伴管腔梗死,其临床表现与多种神经疾病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2例患者均长期未明确诊断并被误诊,最终经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组套(血清TPPA检测阳性)明确诊断.结论:掌握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规范化的诊疗程序及详尽的病史采集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勇通  姚龙腾 《中原医刊》2007,34(16):52-5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中,间质型6例,其中1例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血管梅毒;实质型17例,其中15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梅毒。23例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TPHA均阳性,17例脑脊液RPR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梅毒全身症状不显著,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宣武医院2000-2012年诊断明确的神经梅毒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8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30~62岁,平均49.03岁;病程34 d~2年,平均9.43个月.其中麻痹性痴呆7例,脊髓痨4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周围神经病2例,视神经病变1例,颅神经麻痹1例;6例同时合并存在多种类型的神经梅毒感染.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为5~190×106/L,细胞学均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450~2120 mg/L).所有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头颅MRI示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表现为海马和(或)颞叶异常信号.结论 神经系统梅毒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临床症状复杂,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增多,对于临床上疑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痨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6~68岁.所有患者均经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给予青霉素治疗.总结脊髓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19例脊髓痨患者均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麻木或无力、走路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体征有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阳性,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经青霉素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 脊髓痨患者主要以双下肢症状起病,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2~66岁.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入组2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脑电图无特异性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 多样,其中正常8例,脑室强化信号1例,树胶样肿3例,脑萎缩8例.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患者,应常规行血清梅毒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颅磁共振显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脑萎缩,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警惕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中脑膜炎型2例(7.69%),脑膜血管型9例(34.62%),麻痹性痴呆型12例(46.15%),脊髓痨型3例(11.54%)。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增高23例(88.46%),单核细胞增高22例(84.62%),脑脊液蛋白增高23例(88.46%),葡萄糖定量降低12例(46.15%),氯化钠降低 3例(11.54%);血清检查中,血清甲苯胺红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 MRI检查,脑膜炎型均未见异常;脑膜血管型中小脑、半卵圆中心、基底核区、额叶、丘脑、脑干多发性梗死灶8例,枕叶异常信号1例;麻痹型痴呆型额颞叶萎缩、脑室扩大8例(其中合并胼胝体、丘脑、颞叶内侧、额颞叶异常信号6例),另4例表现为颞叶、额颞叶、海马多发长 T1、长 T2异常信号;3例脊髓痨型呈退行性改变。结论临床诊断神经梅毒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鉴别诊断方法,TRUST检查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及临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2例神经梅毒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脊髓结核5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3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均阳性;5例头颅CT和MRI表现脑梗死、脑萎缩等表现.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10%的早期梅毒患者可发展为神经梅毒。近20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可无症状或缺乏特异性症状.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其临床症状和病程更不典型,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尚有待进一步完善,误诊或漏诊可使神经梅毒进一步恶化成无法逆转的器质性病变。本文就神经梅毒的研究现状、临床诊断依据、实验诊断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性探讨,为其临床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金柳  肖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83-4485
目的:探讨晚期梅毒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123例为有症状的神经梅毒,9例患者为无症状神经梅毒,21例为隐性梅毒。分析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脑脊液 RPR 滴度变化,比较滴度升高患者与未升高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复查 RPR 滴度,48例患者滴度升高,占31.4%;15例患者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余升高2倍。48例滴度升高的患者,隐性梅毒患者4例,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升高,有症状神经梅毒43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治疗1个月后滴度升高比例最高。123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复查脑脊液 RPR,7例患者脑脊液 RPR 滴度升高,占5.7%。男性,年龄36岁~45岁的患者,治疗后 RPR 滴度升高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0.01)。结论晚期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1个月,有部分患者 RPR 滴度反而上升,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必要时进行重复驱梅治疗,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误诊情况。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中年人群发病,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以间质型为主,脑膜血管梅毒多见;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其中2例有白细胞增高;早期均有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分型有关,误诊率高。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结合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诊断要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断要点.结果:13例中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血管梅毒5例,脊髓痨2例,麻痹性痴呆3例,其中4例误诊.常见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及多发性脑梗死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脑梗死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误诊和漏诊率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9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9例血清和脑脊液梅毒学试验均阳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脑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脑室周围等,可以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就诊,首诊常被误诊为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内肿瘤等。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为探讨梅毒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收集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等数据库1994-2014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神经梅毒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纳入133篇,1208例病人(不包含本文3例),男971例(80.38%),女237例(19.62%),男女比例4:1;年龄15~80岁,60岁以上126例(10.43%).有冶游史(包括配偶)634例(52.48%),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16例(1.32%),误诊635例(52.57%).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型80例(6.62%),脑(脊)膜型149例(12.33%),脑(脊)膜血管型389例(32.20%),麻痹性痴呆457例(37.83%),脊髓痨94例(7.78%),树胶样肿16例(1.32%),混合型22例(1.82%),特殊类型(腓总神经梅毒)1例(0.08%).结论 :神经梅毒多发于青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靠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等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D患者的MRI影像图像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起病,血清维生素B12降低6例,升高2例,正常4例。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者MRI检查能直观地显示病灶,其中1例表现为脊髓萎缩,其余10例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后、侧索的对称性T1WI等或稍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颅内异常信号。患者经维生素B12治疗后,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部位,且病灶形态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异性,对SCD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