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标记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PAP法)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尾侧部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终末的核内联系进行了电镜下的研究.发现少量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轴突终末与HRP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树突构成非对称性突触;大多数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轴突终末与未标记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构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突触,以轴-树突触为主;未标记的轴突终末也可同HRP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构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突触.由此认为核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终末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后者为主)作用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从而参与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48-252,T044
本教研室以往的研究证实 Parvalbum in样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四级通路的各级中继核团 ,其中有 30 %~ 5 0 %为投射神经元。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对此通路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和终末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Parvalbum in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以下几种突触联系 :( 1)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与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其中以非对称性突触为主 ,对称性突触较少 ;( 2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分别与 Parvalbumin样阴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这些突触联系以对称性为主 ,非对称性大约占 30 %左右 ;( 3) Parvalbumin样阴性终末与 Parvalbumin样阳性树突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轴 -树突触 ,这种突触大约占所有突触联系的 5 0 %。以上结果表明 :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传递的过程中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可通过突触传导机制而兴奋或抑制二、三级核团内的投射或中间神经元而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切断一侧结状神经节近侧端的迷走神经和HRP注入伏核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是否接受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终末进行了研究。在孤束核内可见下列突触关系:(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无标记正常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或树突分别形成轴-体或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4)溃变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由上述结果可知: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接受迷走神经的初级传入终末;伏核神经元的下行终末与孤束核内的神经元之间有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的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N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SP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正中隆起内SP免疫反应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广泛分布于轴突内的小清亮囊泡周围和基质内;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体、树突和轴突内。含SP的轴突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也可与阴性树突形成传出性轴-树突触;含NT的树突和胞体均可接受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此外,SP阳性轴突末梢还可与NT阳性神经元的树突棘形成对称性轴-棘突触及与NT阳性轴突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中隆起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提供了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滨  张书琴 《解剖学报》1994,25(3):269-272,T009
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后索核内初级传入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形式。在电镜下可见后索核内有5种突触联系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胞体形成的轴-体突触;3.溃变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4.轴-轴-树连续性突触;5.非溃变的含扁平小泡或多形小泡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的轴-体突触。本文  相似文献   

6.
神经降压素(NT)是中枢下行抑制系统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逆行追踪法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NT能终末与中缝大核(NRM)向脊髓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可见NT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NRM,但未见NT阳性神经元;将HRP注入腰髓背角后,在NRM内可见比较密集的HRP逆标神经元。在电镜下可见NT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上述结果说明NT可能调控NRM向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活动,借此对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递发挥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该核内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特点为胞核较大,核仁清晰,核膜常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较少,胞浆丰富,含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与非标记轴突形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标记树突还可以和突触前树突形成树-树突触,并做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此外在标记的胞体与非标记的树突之间,标记的树突与非标记的树突之间,两标记的树突之间还存在着非突触丝状连接。  相似文献   

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标记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PAP)法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尾侧部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终末的核内联系进行了电镜下的研究。发现少量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轴突终末与HRP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树突构成非对称性突触;大多数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轴突终末与末标记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构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突触,以轴-树突触为主;未标记的轴突终末也可同HRP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方法 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脊颈丘脑通路在外侧颈核水平的突触联系。在脊髓颈段刀切损毁一侧背外侧索后将HRP注射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在电镜下于损毁同侧的外侧颈核内可见到下列突触联系:(1)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的轴突终末与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的轴—体突触;(3)溃变的轴突终末及正常的轴突终末与标记的中央树突形成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4)溃变的轴突终末与非标记的神经元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和轴—体突触;(5)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的神经元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和轴—体突触。此外,在正常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可见到许多类型的突触。  相似文献   

11.
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追踪,将海人酸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造成顺行溃变,在电镜下对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带状区”内的二、三级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探索。结果在“带状区”内发现了由溃变终末与HRP逆行标记的胞体、树突形成的轴-体、轴-树突触,从而在突触水平确证了这条通路的存在。另外还发现,同时存在着由正常轴突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胞体、树突所形成的轴-体或轴-树突触;正常轴突终末与溃变终末所形成的轴-轴突触;溃变终末与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树突所形成的轴-体、轴-树突触。还见到少量的突触小球结构。本文也对”带状区”突触连接模式的特征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最为密集 ,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 ,但数量少于 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 CB样或 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 4种突触联系 :( 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 -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 -轴突触 ;( 2 )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 ;( 3 ) 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 -树突触 ,PV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 -树突触 ;( 4 )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 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 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 型和 II型突触小球。 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 ,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 ,线粒体少 ;II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 ,外观不规则 ,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 ,Vc II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结合法对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突触联系型式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内侧核內有五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胞体形成轴-体突触,上述两类突触型式为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此外尚有(3)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4)HRP标记树突与非溃变轴突终末形成轴一树突触;(5)HRP标记树突与非HRP标记的含有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了三叉丘系纤维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间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为轴-树和轴-体突触。同时也发现了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它是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切断颈迷走神经的顺行溃变法结合免疫组化(PAP法)研究了孤束核内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NT样免疫反应(NT-LI)结构超微结构及其联系。发现溃变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终末多呈电子致密型,少量为电子透亮型;溃变的轴突终末少量地与NT-LI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较多的与未标记的树突或胞体形成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突触;NT-LI结构可作为突触前成分或突触后成分与未标记的细胞构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突触,NT-LI结构间各存在对称性的轴-体、轴-树和树-树突触。结果表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可与孤束核内NT-LI细胞构成突触,但数量较少,孤束核内的NT-LI细胞可能作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迷走神经背核中节前神经元或高位脑部之间联系的中间神经元的一部分,从而参与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CalbindinD-28k(CB)样和Parvalbumin(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Ⅱ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CB样和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Ⅱ层内侧带(Ⅱi)最为密集,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但数量少于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CB样或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4种突触联系:(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轴突触;(2)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3)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PV样阳性轴突转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4)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Ⅰ型和Ⅱ型突触小球.Ⅰ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线粒体少;Ⅱ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外观不规则,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VeⅡ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迷走神经背核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电镜下证实迷走神经背核(DMV)内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可分为超微结构不同的大、中、小三型细胞。在DMV内,胃副交感节前神经元(PPNS)存在着轴-树、轴-体突触及嵴突触联系,PPNS树突还分别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以及最后区神经元的轴突存在着纤维联系。同时证实了PPNS可通过最后区窦状隙与脑脊液接触。本文还对最后区的超微结构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脊髓第4颈段刀切损毁一侧侧索和前索后,将HRP注射于同侧大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在电镜下于损毁同侧中央外侧核内可见下列突触连结:(1)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个别非标记树突含有突触小泡;(3)正常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突触和轮一体突触;(4)正常的两个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轴-轴-树连续性突触;(5)非标记的含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同时可见大量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本文首次报道在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 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证明HRP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Ⅲ层;将顺行标记物PHA L 注入中缝大核,证明PHA L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尾侧亚核的Ⅰ层,Ⅱ层内仅有少量PHA L 顺标终末;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显示5 HT 样阳性终末也主要存在于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其它部位仅散在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到:(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的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分别与PHA L顺标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其中大部分为对称性突触,非对称性突触较少;(2)尾侧亚核Ⅰ层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分别与5 HT 样阳性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这些突触联系也以对称性突触为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缝大核的下行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对此层内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可能主要发挥抑制作用,而5 HT 是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海人酸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HRP注入脊髓(SpC)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PAG-NRM-SpC通路进行了研究。在大中缝核(NRM)内可见四种突触:(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末梢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和HRP逆标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我们认为:PAG-NRM-SpC间接通路在NRM中可能有单突触和通过中间神经元两种联系方式。NRM和SpC之间有往返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成年家兔12只,在上颈髓单侧往入海人酸后,将HRP注入同侧的坐骨神经内,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技术的电镜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及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扣.根据溃变终扣的外形可分为圆形和长形,根据溃变终扣内突触小泡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椭圆形.突触联系包括:(1)溃变终扣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2)溃变终扣与非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3)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起源于上颈髓的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