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心包腔在心脏、大血管周围形成的诸窦、隐窝、间隙,分析其横断解剖位置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本文搜集50例正常纵隔结构CT扫描病例,采用西门子螺旋CT Somatomplus。结果 心包横窦显示率100%,心包斜窦显示率84%,心包前下窦显示率100%,心包上隐窝显示率(主动脉前隐窝82%、主动脉后隐窝68%),上腔静脉后隐窝显示率20%,左肺静脉隐窝显示率82%。结论 CT为横断扫描,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纵隔正常结构,从而分析心包诸窦、隐窝、心包间隙的横断解剖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中动脉大量气栓是心脏直视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达2144%,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达1422%[1]。我院近期救治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结果患者,男性,42岁,体重77kg。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于1998年11月4日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取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常规肝素化后,从升主动脉顶部插主动脉灌注管;经右心耳、右心房、右上肺静脉分别插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和左心引流管,主动脉根部插冠状动脉灌注管。分别与威达-89型体外循环机及西京-90型氧合器相连,预充液量为2000ml,血液稀释至血球压积为331%。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不停跳法猪供心保存模型的建立,评述其意义及价值。方法选用25~30kg的广西巴马猪12头,6头只用于采血,6头取心脏作为供心模型。全麻下,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4mg/kg),从上腔静脉放血500ml;阻断并切断头臂干插灌注管,切断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回收血液,灌注心脏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切断降主动脉起始部和两大分支,取下的心脏经肺静脉和二尖瓣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用自行组装的灌注装置连续灌注氧合温血液,维持心脏空跳8h。结果6只供心都完好地保存了8h,保存期间除了1例出现短暂的心房传导阻滞(2:1)外,其余无发生心律失常。红细胞压积从灌注1h(T1)到5h(T5)逐渐升高,从T7到T8逐渐降低;游离钙离子和钾离子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H和BE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心脏不停跳保存灌注压变化从T1到T4灌注压力呈逐渐下降,以后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冠状静脉血氧分压(56.62±6.93)mmHg。心脏表面无干燥或水肿现象。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是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理想的实验动物,离体猪心不停跳模型的建立对移植供心保存的研究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例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经验。方法缩短热缺血时间,切除供心时先以冷晶停跳液500 ml灌注,使供心迅速停搏,心包内放入冰屑使供心降温,切除供心后,再灌注0-4℃UW保存液1000 ml(6-8分钟灌注完),用浸泡法低温保存供心,4例供心热缺血时间分别为3、4、6、6分钟,冷缺血时间分别为220、415、215、226分钟。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3例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后复跳,围手术期供心功能良好,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现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用此方法可使供心得到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在双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切开主动脉,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持续灌注,首先灌冷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心内操作完成前停止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4℃-35℃)3-5 min.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间断灌注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 mL/kg,以后每20-30 min重复灌注1次,剂量为10 mL/kg.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61.5%)明显高于对照组(3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直视下行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冷4∶1氧合血心脏停搏液经冠状动脉持续灌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灌注分流逆灌心脏跳动中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简化主动脉灌注分流逆灌心脏跳动中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操作 ,以获得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方法 :主动脉灌注管接“Y”接头 ,分一条管 (2 0 cm)灌注升主动脉 ;另接一条管 (30 cm )与逆行灌注管相接 ,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升主动脉阻断时便开始逆行灌注 ,不灌注心脏停跳液 ,平均动脉压 (MAP)维持在 5 .5~ 6 .5 k Pa之间 ,鼻咽温度控制在 (32± 1)℃左右 ,放置左房管作左心吸引。结果 :术后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控制 MAP维持在 9.5~ 10 .5 k Pa之间 ,多巴胺用量 5 μg/ kg· min- 1以下。本组 86例术后无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 ,心肌保护效果良好。术后 7d急性肾衰死亡 1例 ,大量渗血输血后肾衰死亡 1例 ,肺部感染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 3.4 8%。结论 :主动脉灌注分流逆灌心脏跳动中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能维持逆灌所需的灌注压 ,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简化了操作程序 ,临床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名或左颈总动脉横断插管结合弓部优先吻合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中心通过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横断,并将动脉管逆插入主动脉弓部真腔灌注结合弓部优先的吻合技术,完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6例。弓部优先吻合技术:在横断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插管成功后,优先把横断后的血管吻合至四分支人造血管上,吻合过程中根据脑氧饱和度决定是否利用逆灌管保证双侧脑灌注,通过监测左右上肢血压控制灌注流量,避免奢灌,降温过程中完成另一分支动脉吻合,通过单泵双管连接四分支血管形成双侧脑灌注,左锁骨下动脉的吻合根据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在停循环过程中完成。术式包括: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David+三尖瓣成形+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6例手术动脉插管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后10 h内清醒,1例拔管后出现谵妄症状,转出监护室后恢复;1例术前因"胸痛、下肢无力"发病,术后拔管后下地困难,经康复锻炼1周左右能借助器械下地活动。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无名或左颈总动脉横断插管结合弓部优先吻合技术安全有效,可优化体外循环建立,优先保证脑部供血,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并用陶氏袋灌注冰水进行体表降温,使鼻温达到33℃~34℃。均采用正中切口,电锯胸骨显露心脏,纵行切开心包。心脏探查确诊后,游离上、下腔静脉,作冠状动脉灌注荷包,肝素化(4mg/kg、体内机内各半)。经升主动脉插供血管,右心耳插上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时程心脏不停跳保存方法和技术。方法选用成年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麻醉成功后,取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不切开心包。先在头臂干插灌注管,后切断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用手协助排空左心室,用停跳液灌注心脏。摘取心脏后与灌注装置连接并用去白细胞和去血小板的稀释血液灌注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非工作心脏模型)。结果不停跳保存6例离体心脏8 h全部成功,保存期间灌注压没有上升。结论心脏空跳保存是可行的,保存的关键技术是减轻红细胞破坏、维持适宜的灌注压、左心室有效的减压和防止心脏水分丧失。  相似文献   

11.
12.
心脏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我院 2 0 0 0 - 0 1/2 0 0 0 - 0 9为 4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广泛缺血全心衰竭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 ,其中 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 ,1例死于全身脏器衰竭 ,另 3例均存活至今 ,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 .我们将 5例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总结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心脏移植 (男 4,女 1)例 ,年龄分别为2 9,17,41,2 1和 5 3岁 ,体质量 71,49,6 4,6 0和 6 5 kg,4例患者术前经检查 ,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全心衰竭 ,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速 ,其中 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其他 3例轻度肺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手术后床边开胸止血(附9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床边二次开胸止血的经验和教训,以减少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二次开胸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21例;体重9~76.5(48.69±17.40)kg;年龄10个月~69岁(32.40±17.23)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7例(50.00%);瓣膜置换36例(38.30%);冠心病(CABG)5例(5.32%);大血管疾病4例(4.26%);心脏肿瘤2例(2.13%)。结果广泛渗血或心包腔、胸腔积血27例;主动脉部位25例;心脏出血24例;胸骨出血18例;其他原因16例。床边开胸术后死亡12例(12.77%),死亡原因有心跳骤停,呼吸衰竭,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伤口感染12例(12.77%)。结论术中严格止血是减少术后二次开胸的关键,减少二次开胸,可以减少术后死亡率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47例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将上、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引入氧合器,使心脏处于空搏状态,维持窦性心律,灌注流量为60~120 m l·kg- 1 ·m in- 1。平均鼻咽温度维持在34℃。结果:全组病例全部康复,未出现低心排、肾衰、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5岁,因劳力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个月入院。3年前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常有少量黄白色脓痰,无头晕、晕厥,休息3~5min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平卧入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出院后一直自服地高辛0.25mg日一次,速尿20—40mg日一次,双氢克尿噻25mg日一次,卡托普利25mg日二次,上诉症状仍常有发作。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研究总结了自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我科对1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采取冷血心脏停跳液灌注心脏(心停跳组,AH)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心不停跳组,BH)下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电图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