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接报告(疫情网络直报)以来,长宁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灵敏性、时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掌握网络直报的报告及时性,我们对长宁区2005—2006年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卡片(除外性病、结核病)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自2005—2006年上海市长宁区各直报单位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除外性病、结核病)。1.2方法统计从诊断至医生填卡的间隔天数,医生填卡至报告卡生成的间隔天数,报告卡生成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审核的间隔天数。诊断当日填写传报卡为临床医生报告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明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时效性,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三明市2004—2013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分析时效性。结果三明市2004—2013年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共99 787张,医疗机构"诊断-报告"时间总P5011.3h,10年间P50下降14.4h;报告及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上升5.5%,时效性明显提高,差异逐年缩小。疾控机构"报告-审核"中位数(P50)1.1h,审核及时率各县区均在95%以上。结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后,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但各县区报告及时率仍存在差异,应加强管理和培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相关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3.
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9年宜都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现状。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及宜都市目前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对2009-01-01/12-31的传染病疫情直报工作进行调查。结果抽查传染病报告卡432张,其中报卡完整率98.75%,及时报告率100%,及时审核率100%,漏报率0.47%。全市网络直报率100%,用于疫情网络直报计算机的45.27%为2004年购置。全市网络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61.76%,均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但培训时间少于5 d,培训内容单一。结论 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较高,但网络直报设备较陈旧,直报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掌握2016年蓬莱市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状况,对全市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用Excel表对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蓬莱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蓬莱市网络直报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2 021张,医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为100%,有病例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为100%,全年重卡率为0%,有效证件号完整率94.15%,综合率为98.83%.直报疫情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8.15%.从医生填直报卡片到录入报告卡片,平均只需1.01h,从录入卡片到审核卡片,平均只需要31.08min.结论 蓬莱市各级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能力较好.网络直报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应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进一步提高全市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评价许昌市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性,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及时性指标,对2004-2009年许昌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卡片直报率、网络直报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9年许昌市传染病网络报告...  相似文献   

6.
尧怀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3):217+226-217,226
目的 分析和评价许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卡审核及时性,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审核及时性指标,对2005-2009年许昌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许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卡审核及时率为99.35...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于2004年正式启用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此系统经过近2年运行,直报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街道卫生院共计355个。传染病直报网络的建成,疫情报告时效性全面提高,给传染病防制工作带来了便利。为掌握网络疫情报告质量,评价网络直报及时性,对杭州市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三明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效性。方法利用2006年三明市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06年医疗机构的"诊断-生成"总的中位数(P50)为0.79天,24小时报告及时率为75.35%。通过分析,提示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效性与不同行政区域、报告单位、病种有关。泰宁、梅列、三元3个县的报告时效性较好,大田、宁化和明溪3个县的报告时效性较差;医院和专科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直报时效性最好,卫生防疫站较差;6种主要传染病中的结核病报告时效性较差。结论三明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时性率不高,与法律法规要求尚存在差距,且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传染病法律时效意识。为了达到法规规定的"不得缓报"要求,对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在条件许可时可进行修改,报告时限可适当放宽,报告及时性会达到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评价北京军区不同疫情网络报告模式运行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2006年通过非网络报告方式、传染病网络专线直报方式和经后方医院、部队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作为数据源,对报告单位构成、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填卡质量、重卡及漏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北京军区疫情报告情况,2004年底前采用非网络传染病报告方式;2005年运行的是单一系统的网络报告模式;2006年综合应用多种网络报告系统——“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在北京军区统计的报告传染病病例中,80.43%的病例来自于军区内医疗机构,19.57%来自于军区外医疗机构。2004—2006年北京军区疫情报告诊断到审核时间明显下降;诊断到报告的时间占诊断到审核时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年为92.27%。三年问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提高,2006年分别较2004年和2005年有明显提高。2006年报告卡漏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北京军区目前应用的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该监测模式在军队疾病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方法 依据2005年白云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疫情数据,从报告单位构成和填卡及时性、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审核及时性、重卡率、年末订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白云区2005年全年传染病诊断到填卡报告、填卡到录入、诊断到录入、录入到审核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0.00、0.64、0.65和O.04 d.全年审核及时率(96.14%)显著高于报告及时率(85.86%);医院网络录入及时率(92.97%)显著高于填卡及时率(92.09%).全年填卡完整率为67.69%,报告准确率99.36%,报告信息不详率22.49%,年末疑似卡订正率98.15%,删除卡情况说明率21.50%.至2005年底无重卡.不同类型医院填卡完整性、报告准确率最低与信息不详率最高均为省级医院.结论 疾控机构审核及时率明显高于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各医疗机构应建立节假日传染病网络直报值班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行疫情报告,减少迟报发生.  相似文献   

11.
常豫红  雷启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91-893,896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2005~2009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近5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平均漏报率22.50%,呈逐年下降;5年平均报告及时率、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2.22%、88.95%、87.52%、82.35%,报告质量逐年上升。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县区级机构漏报率最低,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漏报率最高。漏报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结论]龙马潭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与通报,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东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东营市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网络直报各环节的报告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诊断-生成"总的中位数(P50)为4.07h,24h报告及时率为99.35%,明显高于2005年的74.97%的水平。通过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不同县区、报告单位类型、病种有关。广饶县、利津县报告时效性较高,东营区最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时效性最高,医院最低;前5种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报告时效性最低。结论东营市传染病报告时效性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时效性在不同地区、报告单位类型、病种之间存在差异。应加强疫情直报人员特别是部分医院疫情直报人员的培训,加大疫情管理工作力度,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信阳市2007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市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选择报告及时性指标,对2007年信阳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信阳市各县(区)以及不同直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差异较大。光山县和商城县未及时报告率较高,分别为41.99%和32.45%。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率是13.40%,报告及时性最好。乡镇卫生院和结核病防治所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23.65%、30.47%。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及时报告性最差,未及时报告率高达41.98%。结论通过缩短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重点监督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直报工作、定期开展评估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信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乡镇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洋  徐斌  汤力  黄夏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38-3040
目的了解南宁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对南宁市乡镇卫生院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方法探讨可能影响南宁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结果共调查122家乡镇卫生院,CHAID模型得出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的因素有4个,包括制度建设情况、专职直报人员情况、直报人员人数、有无处罚记录等,不同层次的卫生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结论可采取完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专职直报人员、增加网络直报人员人数、落实各项制度等措施来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自2004年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以来长葛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长葛市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54.5122/10万,死亡率为1.3658/10万,病死率为0.5366%。6年来,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4—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7年呈下降状态,2007—2009年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位于法定传染病发病首位,且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威胁长葛市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乙型肝炎、肺结核、丙型肝炎、淋病、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等。结论长葛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制是长葛市疾病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厦门市综合性医院结核病人发现和网络报告水平,为进一步完善结核病归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4~2008年厦门市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督导报告等相关信息,比较福建省和厦门市综合性医院对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并进行评价。结果2004~2008年厦门市综合性医院结核病转诊到位率为43.6%,高于福建省转诊到位率40.1%(P<0.01);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历年保持在94.5/万以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初治涂阳率只有34.6%,低于全省水平(P<0.01)。结论厦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积极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于2004年提前实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要求,有效提高了厦门市综合性医院对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但有少部分综合性医院还存在对结核病疫情漏报现象,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结核病归口管理操作规程,建立责任考核制度,提高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美菊 《职业与健康》2009,25(3):276-278
目的 比较采用中围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方式与传统的邮局寄送传报卡的方式对传染病疫情E报的及时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通过2种方式上报的传报卡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报告方式及时性的差异。结果 2004年通过2种方式上报的报告卡分别为829张,网络直报方式上报传染病疫情平均用时0.39d,上报及时率为91.07%;邮局寄送方式上报传染病疫情平均用时2.23d,上报及时率54.04%,2种方式上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486,P〈0.01)。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上报及时率也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网络直报方式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的及时率更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完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层网络建设,发挥网络直报方式在传染病疫情控制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清华  李燕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09-1110
[目的]了解鹤壁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为今后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6~8月,对鹤壁市全部1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12家医疗机构共查出传染病490例,漏报64例,漏报率为13.06%。其中,二甲医院传染病漏报率为5.74%,二甲以下医院为39.25%(P<0.01);综合性医院为7.11%,专科医院为42.68%(P<0.01);未分型肝炎为75.00%,手足口病为33.33%,乙肝为17.61%,甲肝为6.67%,流行性腮腺炎为6.25%,细菌性痢疾为2.63%,水痘为1.49%,其他传染病未见漏报。抽查传染病报告卡335张,报告及时率为98.51%;填卡内容一致率为78.81%。报告卡内容一致率,二甲医院为82.49%,二甲以下医院为72.03%(P<0.05);综合性医院为82.79%,专科医院为68.13%(P<0.01)。[结论]鹤壁市医疗机构疫情报告质量工作有待加强,二甲以下医院和专科医院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04年传染病监测时效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福建省传染病监测时效性。方法利用福建省2004年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网络直报各环节的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医疗机构的“诊断→生成”总的P50为1天,比该省2001—2003年P50为7天提前了6天;0天及时率为46.46%,比2001—2003年的12.68%增加了27倍。推断分析提示,传染病监测的时效性与不同行政区、报告单位、病种有关,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中医院监测时效性为最好,P50为0天,但0天及时率仅为50.76%,且病例来源占70.0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差,P50为3天,与其报告病例来源于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卫生院有关,卫生院较差,P50为2天;卫生院、CDC网络直报的病例占21.21%。CDC的“生成一确认”总的P50为4h,24h内及时率为63.65%。结论实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监测时效性由过去的7天降至当今的1天,但0天及时率未过半,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全员培训、医院内部管理、CDC自身完善,优化网络直报系统,尽快解决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卫生院网络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并找到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18个区县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以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医院52家,抽查2005年传染病病例5536例,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质量.同时以现场调查问卷、结构式访谈了解疫情报告的相关工作.结果 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及时率为95.08%;准确率为80.84%;完整率为88.47%;漏报率为10.46%;二级医院的报告质量高于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三级医院,城区医疗机构报告质量高于郊区,门诊部、住院部报告质量高于化验室;化验室是漏报的主要环节.结论 针对不同的信息报告薄弱环节加强督导、培训等措施,以进一步改善传染病信息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