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收治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应用奥美拉唑为主)和对照组25例(应用雷尼替丁为主),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两组均同时应用抗Hp及保护胃粘膜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奥美拉唑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且由于抑酸后的负反馈作用引起高胃泌素血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2.
唐丹  杨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09-4511
目的探讨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与联合雷尼替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对样本量均为76例的2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别给予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观察组)和西沙必利联合雷尼替丁(对照组),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显效5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0.7±5.4)d,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25.5±10.7)d;显效患者随访半年复发率14.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西沙必利联合雷尼替丁起效要快,症状缓解、消失时间短,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H2受体拮抗剂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H2受体拮抗剂(H2RA)在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次/日×7日,心得安10mg口服3次/日。治疗组每晚加服雷尼替丁150mg。观察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缓解率、1月后胃镜下胃黏膜改变、3月后患者再入院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3.91%和39.1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月后胃镜下胃黏膜充血、水肿减轻(P〈0.05)。3月后治疗组再入院2例,对照组5例。结论联合治疗对PHG胃黏膜的改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合用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加胸腺蛋白口服液组(治疗组)和单纯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应用奥美拉唑20mg,1次/d,TPOS(含胸腺蛋白30mg)6ml,2次/d。对照组46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20mg,1次/d。十二指肠溃疡者治疗4周,胃溃疡治疗6周。停药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1.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4.4%(P〈0.05);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100%和71.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5.7%(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100%和84.4%(P〈0.05);胃溃疡分别为100%和85.7%(P〈0.05)。结论 奥美拉唑合用胸腺蛋白口服液能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比单用奥美拉唑更好,且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设计两组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重点观察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结果 门脉高压大鼠内脏血流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01),而胃粘膜实际处于缺血状态;门脉高压大嫌胃壁结合粘液(GP)和胃粘膜内源性PGE2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肝硬化大鼠又较单纯门静脉狭窄组更为降低(P〈0.05);胃基础泌酸量BAS三组间无差异,而门脉高压大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胃丹参饮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养胃丹参饮方随症加减;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加胶体果胶铋。均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就两组的总疗效、主要症状、胃粘膜相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脘痛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下粘膜相变化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养胃丹参饮治疗胃脘痛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且标本兼治、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蓝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60-6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吗叮啉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吗叮啉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吗叮啉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辛为89.74%,对照组治愈率为58.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吗叮啉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鹏程 《西部医学》2012,24(7):1290-129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铁片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及药物不良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优于对照组(82.1%)(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2.1%)明显优于时照组(71.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寒痹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50例,年龄35~56岁;病程0.5~5年;西医治疗组(对照组)50例,年龄37~58岁;病程0.8~6年。观察组用寒痹康胶囊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尼美舒利)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IgG、IgA和IgM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者15例(32.0%),观察组3例(6.0%),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结论寒痹康胶囊治疗类风湿眭关节炎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7例均行联合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抗凝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对照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抗凝组的7.1%(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联合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5例(研究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疗效,并与26例(对照组)同期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食管曲张静脉消除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胃黏膜病变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诊12个月,研究组食管静脉曲张清除率96%(24/25),对照组50%(13/26)(P<0.01)。研究组无复发出血,对照组复发出血率为11.5%(3/26)(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其中一人出现胃黏膜病变出血(P<0.05)。研究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8%,2/25)明显低于对照组(34.6%,9/26)(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食管曲张静脉消除率高,可避免术后胃黏膜病变加重,且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可重复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5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46例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肝炎肝硬化年龄主要分布在31 ̄60岁,男女比例为4.31:1;单纯乙肝后肝硬化430例,占78.8%,乙肝重叠其他肝炎病毒84例,占15.4%;肝炎反复发作较不发作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明显缩短;胃镜检查发现84.1%的肝炎肝硬化患有食管胃静3工张,B超声显示7.9%的肝硬化患脾体积正  相似文献   

14.
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胃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功能的关系;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机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功能越差,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越高;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临床上要重视并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对PHG作用。方法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方法制备PHG大鼠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SO)作为对照,术后第14d测量门静脉压力;免疫组化法检测PEDF及CD34在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并对胃黏膜中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门静脉压力在PHG组明显高于SO组(P〈0.01),PEDF在PHG组大鼠胃壁中的表达明显低于SO组(P〈0.01),MVD在PHG组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 PEDF的低度表达可能在PH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门脉高血压胃病36例,行电子胃镜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结果36例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电镜与组织学检查大多表现为胃黏膜血管病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给予内镜与组织学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血气分析法观测 4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股动脉血、胃网膜右动、静脉胃壁支血气变化、胃网膜右静脉压力。结果 :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股动脉血PO2 低于对照组 ;门脉高压症患者胃网膜右动、静脉胃壁支血氧分压差低于对照组 ,胃网膜右静脉压力高于对照组 ,胃壁支静脉血pH和HCO-3 低于对照组和同组肘静脉血。并有门脉高压性胃病者这些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门脉系压力增高、胃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胃粘膜缺血缺氧和胃壁局部中毒 ,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物质(SP)在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门静脉高压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组(n=15)和对照组(n=10).PHG组大鼠采用门静脉两步法结扎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手术,于门静脉完全结扎后第14天,用计算机辅助多道生理记录仪测量门静脉压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VEGF、SP表达情况,对照组测量方法同上. 结果 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13.3±2.29)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4.4±0.84)mmHg,P<0.05].免疫组化发现VEGF,SP在实验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在对照组则呈弱阳性表达. 结论 VEGF、SP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19.
杨恩成 《黑龙江医学》2010,34(3):195-196
目的分析洛赛克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05~2006-05间,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PHG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5例,给予静注洛赛克;第2组15例,给予静注洛赛克同时静脉推注善宁;第3组15例,给予静注善宁。分析比较3组的止血效果和出血复发率。结果采用洛赛克联合善宁组治疗后止血例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采用洛赛克联合善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出血,结果比单用善宁或洛赛克治疗效果好,并降低了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