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辨证治疗胆胃同病1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胆胃同病116例,其中胃病有效率94.8%,胆病有效率95.3%。本文结果提示胆胃相关,治疗应根据胆胃见证的孰轻孰重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胃与心,解剖位置上相互毗邻,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临床上,中老年胃病患者不少兼有冠心主律失常的病症,并互为诱发或加重是的因素,可谓之胃心同病。徐景藩教授诊视胃心同病,尤其注重对舌象和脉象的观察。其分证治疗常规是;胃心气痛者,理气宽胸;胃心虚痛者,补虚宁络;胃心宁络;胃心饮痛者,不只经饮;胃心瘀痛者,行瘀通络。 相似文献
6.
7.
从有关文献报道来看,肝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肝,肝胃常可同时发病。肝胃同病以胃病为主的,全程多伴有血瘀病变的存在;肝胃同病以肝病为主的,仅在后期有血瘀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咽异感症属中医梅核气范畴,临床表现为咽部如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进食无障碍,饭后空咽时症状又重现.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咽异感症与脾胃关系密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缓则治其本的辨证分型及其同治法2.1心脾气虚“同治”法:【治则】健脾、益气、生脉。【方药】生黄芪20g,红参4g,茯苓15g,生苡仁15g,土白术12g,生山楂15g,当归15g,五味子9g,麦冬12g,元胡10g,丹参15g,甘草6g。【方义】这... 相似文献
14.
16.
17.
18.
19.
20.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以致正邪双方盛衰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而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而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它们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两种治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被广泛应用。这两条治则哲理性强,充满了辩证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理解运用它,对于从理论上把握中医治疗思想,灵活地选用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