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也是眼外伤、糖尿病及血管性、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结局 〔1〕,是一类常可导致盲目的严重眼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 ,PVR的启动和发展表现为过度的创伤愈合过程 ,其中包括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炎症反应、细胞移行、增生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瘢痕收缩等。其基本病理过程是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移行、增生 ,在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后及玻璃体腔内形成膜 ,属于细胞增生性疾病 ,其发生、发展必然与细胞增生的调控失常有关。目前认为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s…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玻璃体手术中取出的PVR增生膜43例,按病程分为早期膜(<2个月),中期膜(2—6个月)和晚期膜(>6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质及mR—NA水平检测EGFR的表达。结果 EGFR蛋白分子在早期膜中呈强阳性表达,中期膜中呈弱表达,晚期膜中呈阴性。EGFR基因仅在早期膜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EGFR主要存在于PVR的早期膜中,可能介导有丝分裂信号对PVR的发生发展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炎前因子mRN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中的表达情况,证实其在PVR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14例不同分级的PV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所取出的增生膜,石蜡包埋切片,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两例角膜移植后的供体眼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共有5例样本有阳性表达。3例增生膜中IL-1βmRNA表达,3例表达了IL-6 mRNA,1例表达了IL-8 mRNA,3例表达TNF-αmRNA。其中1例既表达了IL-1β又表达了IL-6 mRNA,1例IL-1β、IL-8和TNF-αmRNA三者均表达,2例有IL-6和TNF-αmRNA两者表达。正常视网膜未检测到炎前因子mRNA的表达。 结论 IL-1β、IL-6、IL-8和TNF-α参予了PVR增生膜的形成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86-288)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 PVR 视网膜前增生膜组织及玻璃体中表达增高;在动物模型中,抗 VEGF 治疗可有效防止 PVR 的发生发展。VEGF 促进 PVR发展的机制可能在于 VEGF 竞争性地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结合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α),从而促进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non-PDGFs)活化 PDGFR-α,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减少 p53基因的表达。(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92-19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 "、阳性"2 "和强阳性"3 "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于玻璃体基底部的附近的增殖性病变,是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病情复杂,而且常常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前部PVR的病理分析,综述其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提出阱一步研究这一机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殖膜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达的影响以及防治PV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青紫蓝兔兔眼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利水明日组(C组)、活血化瘀组(D纽)、活血利水组(E组),每组8眼。并利用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VR实验兔眼中增殖膜上PD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给药后第7天.B、C、D、E组的PVR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28天.E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各用药组玻璃体腔增生膜PDGF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E组与C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1。结论散血明目片能通过抑制玻璃体腔中PD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刺激作用.从而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防止PVR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手术方法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引起视力障碍及至失明的严重眼病,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PVR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依然存在缺陷,特别是手术后再复发的PVR。随着对PVR病因学了解的深入,以及药理学及基因治疗学的进展,通过药物或基因疗法治疗;PVR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参与PVR形成的细胞和体液成分以及对药物及基因治疗PVR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评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13例PVR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增生膜获得的16例进行TGF-βRⅡ的蛋白和mRNA的检测。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为:9例C2~C3级膜中,染色反应为阳性的有8例,总阳性率为88.9%。7例D1~D3级膜中有6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85.7%。阳性细胞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样细胞。统计学分析TGF-βRⅡ标记与膜分级间无相关性(P>0.05)。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 结论:PVR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生长因子等的刺激下,TGF-βRⅡ表达显著上调,表明了TGF-β参与PVR增生膜的形成。眼科学报 2003;19:244-247。  相似文献   

10.
葛丽娜  吴雅臻 《眼科研究》2007,25(12):937-940
目的评价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兔制成PVR模型,将一定浓度的PDGF抗体、VEGF抗体及BSS液分别在当时及第7d注入兔眼的玻璃体腔,每日观察兔眼情况,处死兔子做眼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间接检眼镜观察可见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出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内注药后第21d、28dPVR分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制作动物模型时直接注入和第7d时注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所见与间接检眼镜所见相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亦得出相同结果。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入PDGF抗体、VEGF抗体均可预防PVR的进展,注药时间对于PVR的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结 缔组织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由此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 95和AG12 96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体外 10 μmol·L-1的AG12 95和AG12 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体内 10 0 μmol·L-1AG12 95和AG12 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 ,但AG12 95的作用仅持续至 14d。相同浓度的AG12 96和AG12 95相比 ,作用更持久。在 2个治疗组中 ,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特异性的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 ,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 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 ,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 ,这一通路的阻断可能成为治疗PVR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PVR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Wang F  Yu J  Qiu QH  Bai L  Cao H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7):609-614
目的 评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特异性蛋白质激肽原l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GFBP-6)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对照试验研究.收集24例PVR手术前患者的玻璃体和血清,玻璃体样本分为轻度组(PVR-B级)和重度组(PVR-C、D级),以20名健康人血清和8只捐献眼球的玻璃体作为对照.同时收集1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患者、8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6个月痊愈患者及8例巩膜环扎加压术后未愈患者的血清样本.应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激肽原1和IGFBP-6表达水平.对不同分级间的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激肽原1和IGFBP-6含量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术前与术后6个月PVR患者血清中激肽原1和IGFBP-6含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巩膜环扎术后未愈、硅油填充眼患者与健康人血清激肽原1和IGFBP-6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进一步两两比较t检验.结果 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24例PVR患者术前玻璃体样本均呈现激肽原1阳性条带,其中22例患者的IGFBP-6呈阳性,且术前血清中可检测到两种蛋白质;对照组的玻璃体和血清中均未检测出激肽原1和IGFBP-6.ELISA法检测玻璃体中蛋白激肽原1含量,显示轻度PVR患者为(237.5±32.1)μg/L,重度PVR患者为(281.0±63.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ELISA法检测血清中蛋白激肽原1含量为(443.3±190.1)μg/L,高于其在玻璃体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1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中蛋白激肽原1含量为(81.9±18.6)μg/L,与术前(443.3±190.1)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5);巩膜环扎术后未愈患者血清中激肽原1含量为(116.8±45.1)μg/L,健康人含量为(57.9±14.1)μg/L,硅油填充眼患者含量为(51.6±14.1)μg/L,三组间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巩膜环扎术后未愈患者血清中激肽原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和硅油填充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4.34;均P<0.05).ELISA法检测玻璃体中IGFBP-6含量,显示轻度PVR患者为(283.9±69.9)ng/L,重度PVR为(352.9±6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5);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BP-6含量为(185.3±34.9)ng/L,低于玻璃体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5);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6个月患者血清中IGFBP-6含量为(65.4±31.8)ng/L,较术前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P<0.05);巩膜环扎术后未愈患者血清中IGFBP-6含量为(109.2±6.6)ng/L,硅油填充眼患者含量为(62.5±3.3)ng/L,健康人含量为(76.1±17.3)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16,2.77;均P<0.05).结论 PVR患者与健康人玻璃体和血清中激肽原1和IGFBP-6含量有较明显差别,且随PVR严重程度其表达水平有变化.激肽原1和IGFBP-6有可能作为PVR的生物标志物,但肯定性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不同级别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和细胞外基质(ECM)出现的关系,探讨PVR发病过程中CTGF与TGF-βR和ECM产生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玻璃体切除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中CTGF、TGF-βRⅡ、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两样本之间有无相关性。 结果 PVR增生膜中CTGF、TGF-βRⅡ蛋白高表达,阳性表达的细胞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级膜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和76.5%,D级膜中分别为73.9%和69.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TGF、TGF-βRⅡ各级阳性表达率与膜分级间无相关性(P>0.05)。PVR膜中FN、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在实质细胞和细胞外间质均有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TGF与TGF-βRⅡ、FN、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结论 PVR增生膜中CTGF、TGF-βRⅡ蛋白表达上调,推测CTGF的产生与TGF-βR的激活有关,CTGF加重增生膜中RPE细胞合成FN和胶原等ECM,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92-195)  相似文献   

16.
To explore the role that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plays in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after retinal detachment(RD). ·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HGF in subretinal fluid (SRF) in 49 cases with RD were measur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RESULTS: With the worsening of PVR and vitreous opacity and prolonging of disease course, the contents of HGF increased ,P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CONCLUSION: The change of HGF in SRF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VR after RD.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物的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物的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收集60例不同分级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切割物,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 ling method,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光镜观察。结果60例患者的玻璃体切割物均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非色素细胞凋亡总数逐渐减少,并出现色素细胞凋亡。结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存在不同类型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调控其病变程度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81-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在视网膜脱离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49例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随着PVR程度及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y)的加重、病程的延长,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改变与视网膜脱离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