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RT—PCR检测甲状腺癌PTC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  张波 《中国肿瘤》2000,9(8):379-380
对十甲状腺癌的分子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最近国外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经常出现ret癌基因一种新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PTC癌基因表达阳性证明肿瘤中存在ret癌基因的活化[1]。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形式PTC癌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乳头状癌的分子发生机制,以期检测PTC癌基因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35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25例、滤泡型癌10例)、5…  相似文献   

2.
Tie Y  Mao JP  Liu B  Song Y  Dong Y  Sun ZX 《癌症》2004,23(5):487-492
ret基因重排活化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密切相关,但它致癌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将通过研究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ks,DSBs)感应分子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mutated in ataxia telangiectasia)与原癌基因Ret重排活化蛋白PTC1的相互作用,探讨ret重排致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HER—2/neu癌蛋白和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  张波 《中国肿瘤》2000,9(11):526-528
「目的」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HER-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同位素点杂交技术对新鲜冰冻甲状腺组织HER-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4例HER-2enu癌蛋白表达阳性,而其他类型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均未见HER-2/neu mRNA表达研究显示,乳头状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本研究还证明石蜡包埋的乳头状癌标本中HER-2/neu癌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新鲜标本。「结论」HER-2/neu蛋白的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改变,HER-2neu蛋白的表达与mRNA的表达相一致,HER-2neu蛋白检测的稳定性取决于组织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3组新鲜的PTC癌组织及癌旁甲状腺组织,采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Qiagen)进行脂质代谢基因的筛选,探讨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采用RT-PCR法在46对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及验证发现,SLC27A6(FATP6)、FABP3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结论:PTC癌组织中FATP6及FABP3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上述分子及其参与的脂肪酸代谢可能成为PT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生、发展与BRAF基因、RET原癌基因等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研究提示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有望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6.
RB、P53抑癌基因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甲状腺肿瘤和非瘤病变中RB与P5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所有标本中都有RB蛋白表达,表明RB基因失活在甲状腺肿瘤中不起重要作用。甲状腺非瘤病变与腺瘤中P53全部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中P53阳性率低(8.3%与15.8%),阳性细胞数也少(<10%),P53主要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高表达(66.7%)且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53蛋白异常在甲状腺癌由高分化向未分化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克隆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未分化癌与其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与鉴定出差异的cDNA片断,并对其进行NCBI GenBank数据库同源性检索。结果:成功亚克隆出8个基因片段,进行GenBank数据库同源性检索,这些基因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尤其在甲状腺未分化癌及乳头状癌中均见与LMAN1基因同源的差异带,提示LMAN1基因很可能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结论: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为进一步克隆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及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肿瘤的发病、诊断、预后评估乃至治疗上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甲状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对甲状腺癌中DNA甲基化研究相对较少。筛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异常甲基化的基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88对。通过前期高通量甲基化DNA亲和纯化测序技术(Methylcap-Seq)初步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进行初筛和复筛。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初步选取46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最终发现HOXD10和FOXD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异常高甲基化改变。HOXD10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44.4%呈高甲基化,而在癌旁组织中仅20.5%(P<0.001);FOXD2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54.5%呈高甲基化,而在癌旁组织中仅38.6%(P<0.001)。其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HOXD10高甲基化改变与甲状腺癌病灶的多灶性相关(OR=3.71);FOXD2高甲基化改变与甲状腺癌病灶外侵相关(OR=5.91)。结论:HOXD10与FOXD2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高甲基化修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受HOXD10与FOXD2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调控。  相似文献   

9.
癌基因产物P185和P21在甲状腺肿瘤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法于石蜡切片检测甲状腺肿瘤c-erb-B2癌基因产物P185和c-ras基因产物P21的表达。结果显示:33例甲状腺癌P185和P21的阳性率分别为60.6%(20/33)和100%(33/33)。32例良性甲状腺病变P185和P21的阳性率分别是25%(8/32)和56.3%(18/32)。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差异均非常显著,说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与c-erb-B2和ras癌基因的活化,产生过多的基因产物有关。P185和P21在甲状腺癌的表达同时阳性者占60.6%,提示两种癌基因蛋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MMP-9及TIMP-1 mR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MP-9及TIMP-1 mRNA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MP-9、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甲状腺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增强的趋势(P<0.01),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减弱的趋势(P<0.05);同时,MMP-9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指数呈正性调节关系(MMP-9 mRNA表达高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TIMP-1 mRNA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只有甲状腺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差异有显著(P<0.05);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0.05);同时TIMP-1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呈负性调节关系(TIMP-1mRNA表达低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结论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MMP-9及TIMP-1 mRNA表达有望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和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和ret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53和ret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表达的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5%和38.9%.p53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re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的阳性率为0、3.1%和46.3%.re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家族肿瘤史有关.p53和ret表达在良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4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间p53和ret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53和ret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判别良性与恶性甲状腺肿瘤.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拟比较初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N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两组组织的总mRNA,与含有14112个基因位点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扫描、分析,筛选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有1212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出现差异表达,占总基因点位数的8.71%。其中22个位点呈显著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8倍以上)。在显著下调的6个位点中,有2个位点代表同一个基因序列(NM-001920)——decorin蛋白的mRNA序列。结论:基因芯片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有效方法之一。PTC的发生发展(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涉及众多的基因参与。Decorin蛋白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p16抑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 分析两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2例对照组织(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两种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PCR(其中p16使用巢氏甲基化PCR)检测上述组织中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 对两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68 %)TSHR基因、27例(54 %)的p16 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7例(21.9 %)TSHR基因、5例(15.6 %)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TSHR基因、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 < 0.05;χ2=12.08,P <0.05)。TSHR基因和p16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11、0.51±0.17,相应的对照组织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3±0.08、0.72±0.22,两种基因的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和3.66,P <0.05)。最终,经DNA 测序证实,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的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AnnexinⅡ在甲状腺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蛋白及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AnnexinⅡ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nnexinⅡ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UPA、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与DNA倍体水平及c-erb-B2表达杨广林1张一楚2费哲为2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外一科(201900)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200092)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癌,乳头状癌基因蛋白,c┐erb┐...  相似文献   

18.
刘超  戴璇璇  周毅力 《中国肿瘤》2012,21(4):298-30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mir-221表达和BRAF基因状态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NA核酸印迹(Northern blot)法检测43例PTC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21表达,直接测序法检测PTC癌组织中BRAF基因状态,分析mir-221表达和BRAF基因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221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配对正常组织(中位值:0.855vs0.549,P<0.001);mir-22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2)有关。BRAF基因在PTC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53.49%(23/43)。突变型BRAF的甲状腺癌患者组mir-221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BRAF患者组(P=0.024)。[结论]mir-221与BRAF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r-221表达升高与BRAF基因突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36.0%(9/25),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但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与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Tiam-1)、fms样酪氨酸激酶4(Flt-4)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iam-1、F1t-4和CXCR4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am-1、Flt-4和CXCR4表达水平升高,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Flt-4和CXCR4表达强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Tiam-1、Flt-4和CXCR4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抑制其表达可能成为新的甲状腺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