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4—2006年云南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来自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发布的2004—2006年的《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初步掌握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状况、事故原因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4—2006年云南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伤害24711起。道路交通事故数、伤亡人数、人口死亡率、万车死亡率、里程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每起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肇事人员及伤亡人员男性多于女性,以21~45岁青壮年人群为主。乘客、行人和摩托车驾驶者也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受害者。结论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呈下降趋势,但事故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肥西县2006~2010年开展伤害监测3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上报伤害34621例;25—44岁者最多(35.28%);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伤害数是女性1.78倍;伤害发生原因居前三位依次为跌落(31.43%)、机动车车祸(22.56%)、钝器伤(16.0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4.63%)、家中(30.59%)、工业和建筑场所(10.0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23.19%),其次是有偿工作(19.47%)和休闲活动(16.60%);农民与学生是伤害主要受害者;8—10时(28.24%)和15-16时(16.42%)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结论2006~2010年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93/10万。总体伤害死亡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6.20%。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24 826人年,PYLL率为5.38‰。前5位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3.37/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11.21/10万)、自杀(5.03/10万)、淹死(2.78/10万)和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1.75/10万);其中男性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位,女性以意外跌落为首位。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14岁及以下以淹死为主,15~64岁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应针对不同重点人群进行相应的伤害干预措施,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降低伤害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四川青羊区和米易县2个城乡伤害监测点5年连续监测资料,探索当地伤害发生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 5年伤害病例115 279例,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80∶1),25~44岁较其他年龄多,共计46 361例(40.22%),农村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为10—11时,累计发生6192例(13.21%),城市为10—11时和20—21时,累计发生4851例(7.17%)和5390例(7.96%)。青羊区伤害前两位是跌倒/坠落(20 128例,占29.74%)和车祸(10 716例,占15.83%),动物伤病例逐年增加。米易县跌倒/坠落、钝器伤、车祸病例较多,分别为16 459例(34.58%)、9639例(20.25%)和8654例(18.18%),男性车祸病例逐年增加。结论城市伤害防制的重点时段为20—21时,农村为9—10时;跌倒/坠落、车祸均为青羊区和米易县伤害防制的重点,青羊区要加强动物伤的防制;米易县还应关注钝器伤。  相似文献   

5.
刘楠  隋宏 《职业与健康》2012,28(3):341-342
目的了解2005—2010年天津市西青区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辖区内进一步开展有效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西青区2005—2010年STD疫情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西青区共报告STD病例1 027例,其中男性633例(61.6%),女性394例(38.4%);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66.99%);职业主要集中在其他(22.59%)、家务及待业(20.35%)及工人(16.26%)。年平均发病率为35.44/10万。各种STD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梅毒(117.034/10万)、淋病(35.834 9/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7.769 5/10万)、尖锐湿疣(23.211/10万)、HIV感染(4.55/10万)、生殖器疱疹(1.968 2/10万)、艾滋病(0.617 8/10万)。结论西青区STD总发病率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以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HIV感染者及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明显。建议根据该区STD的发病趋势制定STD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宝鸡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5.31/10万,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04∶1,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离退休人员、工人3项职业报告梅毒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49.18%、14.07%、10.16%,20~50岁年龄组占63.18%,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结论该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规范诊治梅毒病例,防止疫情漏报和误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分析伤害死亡特征。结果 2014—2021年西城区因伤害死亡3 137例,年均粗死亡率29.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23/10万,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值分别为9.24%和8.60%。伤害粗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55.65,P<0.001)。伤害死因顺位前五位为意外跌落、自杀、交通事故、意外中毒和溺水,其中意外跌落和自杀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值分别为6.66%和24.16%。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首位死因不同:0~<15岁组首位死因是意外跌落和交通事故;15~<45岁和45~<65岁组首位死因均为自杀;≥65岁组首位死因是意外跌落。结论 2014—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意外跌落、自杀和交通事故是主要死因。应针对主要伤害死亡谱和不同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以降低居民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田阳县近年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田阳县2010—2014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该县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共375例,其中HIV感染者为228例,AIDS患者为147例。2010—2014年,年度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62、89、79、73和72例;2012年后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分布以25~50岁年龄组为主,占61.06%;60岁以上者占20.53%。地区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均有病例,但是以县城田州镇为最多,占25.33%,其次为那坡镇占14.93%,其余乡镇均在10.00%以下。男女患者比例为1.98∶1。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5.20%。结论近年田阳县HIV/AIDS疫情呈下降态势,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病例以县城及其邻近的乡镇为多,25~50岁年龄组人群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蒲江县2006-2010年H IV/AIDS流行趋势。方法对2006-2010年H IV/AIDS疫情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监测8464人份,发现H IV感染者32例,阳性检出率为0.38%,其中艾滋病患者17例,死亡5例。32例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占93.75%,通过配偶或性伴传播占21.88%,50岁以上人群占34.38%,农民占81.25%,出现1例学生,全县12个乡镇中有8个发现感染者。结论目前蒲江县H IV/AIDS处于低流行,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存在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趋势。目前应加强H IV/AIDS监测,提高自愿咨询检测比例以及早发现感染者,在对感染者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加强50岁以上人群及农民和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村地区伤害流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7年首次就诊于陕西省眉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的伤害病例,对伤害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伤害基本情况及相关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39634例伤害病例,其中男性26164例,女性13470例,男女性别比为1.20〖DK〗∶1;收集到的女性病例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年龄中位数为41岁,其中40~59岁组最多,占全部收集病例的37.01%。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32.49%)、跌倒/坠落(27.66%)、钝器伤(16.01%)、刀/锐器伤(7.22%)和中毒(6.27%)。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41.08%)和家中(29.55%)。伤害严重程度依次为轻度(50.89%)、中度(40.76%)和重度(8.35%)。结论 本研究显示,陕西省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老年人口伤害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制定并开展相应的防控行动计划,是今后伤害防控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乌鲁木齐市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选择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所有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为监测对象。结果伤害发生前5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38.92%),机动车车祸(18.11%),钝器伤(14.93%),刀/锐器伤(12.00%),其他(4.68%);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40.43%)为主,其次为骨折(21.53%),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5.5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0.28%),其次是家中(21.90%)和公共居住场所(21.29%);以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为主(62.54%);非故意伤害占81.70%;50.42%的伤害病例经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和死亡分别占47.95%和0.29%。结论乌鲁木齐市0~14岁和65岁以上居民伤害以跌落为主,男性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伤害为主。提高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0~14岁儿童门诊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首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1 758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造成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1.82%)、动物伤(19.32%)和机动车车祸(7.77%);家中、公路/街道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为伤害发生的三大地点,分别占43.72%、19.90%和18.02%;死亡病例41例,占0.19%,溺水为首位死因。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是0~14岁慈溪市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溺水为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米易县15024名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调查2006—2007年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15024名。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664.39/10万,男性是女性的2.26倍;主要职业是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59例(47.7%;伤害原因主要有跌倒/坠落4757例(31.7%)、钝器伤3322例占22.1%、机动车车祸2518例(16.8%);伤害部位头部(30.7%)、上肢(21.7%)、下肢(21.2%)。结论米易县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发生职业、原因、地点与城市监测结果有所不同,应当围绕重点伤害开展危险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及分析河北省农村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藁城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26572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78,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40.35%)、钝器伤(18.06%)、跌倒/坠落(17.16%)、中毒(11.14%)和刀/锐器伤(9.14%);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50.21%)、家中(24.67%);中毒是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8.25%),跌倒/坠落是0~14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火器伤、刀/锐器伤、窒息/悬吊、溺水、中毒和性侵犯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74%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农村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中毒和刀/锐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唐县农村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死因,为开展预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2003~2005年农村居民伤害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3~2005年伤害死亡476人,伤害死亡率为42.22/10万,占死因顺位的第4位,男性第一死因为车辆交通事故,死亡168人,死亡率为29.80/10万;女性第一死因为自杀,死亡36人,死亡率为10.82/10万。除85岁以上组男性的伤害死亡率低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组不同导致死亡的原因不同。[结论]高唐县农村居民伤害死亡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进行行为干预,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6 - 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伤害监测点报告病例分布情况,为西藏自治区开展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伤害监测工作手册》的相关标准和定义,对2006 - 2015年3所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伤害以男性(70.18%),年龄20~45岁者(66.5%)为主,商业、服务业者(17.3%)以及小学学历者(39.1%)是伤害的常见人群。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坠落(29.7%)、机动车车祸(27.5%)、钝器伤(16.9%),在2007 - 2015年间,伤害发生原因顺位没有发生变化;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3.9%)、公共居住场所(17.4%)及家中(15.1%),在每年的伤害发生地点中,公路与街道始终位居首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家务(36.9%)、休闲活动(20.2%)、学习(19.8%);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3.3%)、锐器/咬伤/开放伤(22.7%)及骨折(15.7%),10年间,伤害性质的顺位基本不发生变化;部位主要是头部(30.3%),始终居于首位;伤害意图每年都以非故意(77.8%)为主;严重程度每年都以轻度(71.3%)为主。结论 男性青壮年是干预的重点人群,公路/街道是干预的重要地点,跌倒/坠落是干预的重要原因,头部是重要干预部位,需积极采取高危人群-高危地点-高危原因-高危部位四位一体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洱县1 629例≥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女性的睡眠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χ2 = 32.928,P<0.001);受教育程度越低、家庭财产越低和医疗服务可及性越差的老年人,其患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高(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OR = 0.801,95%CI:0.635~1.010;家庭财产中等OR = 0.659,95%CI:0.497~0.874;家庭财产好OR = 0.675,95%CI:0.527~0.865;医疗服务可及性好OR = 0.670,95%CI:0. 539~0.832)。结论 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差异。应加强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财产低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沈忠芳  邬思强  成玉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59-2760
目的通过了解浦江社区肺结核病流行情况,为进一步控制结核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浦江社区2006—2010年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及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浦江社区2006—2010年新登记肺结核340例,其中常住人口肺结核病新登记率为28.14/10万,流动人口为26.15/10万。患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户籍患者以4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流动人口以20~40岁为主。结论浦江社区疫情虽较稳定,但仍应提高病人的督导化管理质量以及高危人群的早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