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项志明 《现代保健》2009,(27):195-19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0%~75%的女性一生至少感染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40%~45%的女性经历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由于VV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ivovaginai candidiasis,RVVC)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对于这种复发率高,难根治的疾病必须引起重视,在治疗每例外阴阴道念珠菌患者时,  相似文献   

2.
王薇  林紫麟  夏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29-213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将分离的菌株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组250例中检出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80.24%(215/25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9.55%,光滑假丝酵母菌9.54%,热带假丝酵母菌7.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3%,克柔假丝酵母菌0.45%。对照组250例检出假丝酵母菌48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3.75%,光滑假丝酵母菌4.16%,热带假丝酵母菌2.08%。观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70.00%,对照组为1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最低为两性霉素。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明显上升趋势,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病,40%-50%可呈反复感染(每年发病2—3次),不N5%的妇女可反复感染(每年发病4次或4次以上)。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既往曾一度称为霉菌性阴道炎 ,现已废止 ,因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或称念珠菌 ,属真菌类而非霉菌。本病中 90 %的病例是由假丝酵母菌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 ,其余 1 0 %则来源于非白假丝酵母菌。据报道 ,近年来其流行率逐渐升高。本病发病非常普遍 ,约 5 0 %~ 75 %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 ,1 0 %~ 2 0 %的非孕妇女及 30 %的孕妇阴道内有此菌寄生 ,但菌量较少 ,并不引起症状 ,称为携带者。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时 ,该菌大量繁殖 ,始出现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假丝酵母菌并对培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128株酵母菌,其中自假丝酵母菌9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只有两性霉素、氟胞嘧啶,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高。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阴道乳酸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情况。方法:对1398例门诊已婚就诊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白细胞的调查。结果: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有980例,其中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3.57和20.30,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占70.10,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有418例,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只占29.89。结论: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妇女患阴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康唑及制霉菌素泡藤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取氟康唑胶囊与制霉菌素泡腾片联用;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4周复查。结果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6,P〈0.05),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1例(1.11%),对照组复发8例(8.88%)。结论月经前后用氟康唑口服及制霉菌素泡藤片阴道给药联合方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价格易接受,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影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试验组,2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对照组.对320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反复阴道冲洗、长期口服避孕药、未控制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良性行为均为影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2.806、4.979、4.732、2.879、5.794、3.169,均P<0.10).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自身疾病、不良性行为、不合理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亦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具有多种亚型,其中最易引起感染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同时它又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可分布在口腔、肠道及阴道。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当各种因素引起全身及局部内环境变化时可致病,导致假丝酵母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设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受试者120例,其中试验组60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达克宁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组受试者120例,其中试验组60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治疗结束后第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5.0%和56.7%,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1.7%,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2.3天和2.8天,念珠菌阴转率均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组治疗结束后第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0.0%和63.3%,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6天和2.9天,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阴转率均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受试者中无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盐甘露醇平板进行细菌的分离,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18株CNS中,对青霉素G和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达94.4%,对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严重耐药,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多重耐药率达88.8%.结论CNS耐药性的改变,可能为其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妇科门诊阴道炎病原体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172748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阴道炎患者44541例(25.78%),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3473例(19.38%),细菌性阴道病7738例(4.48%),滴虫阴道炎3330例(1.93%),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二者(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逐年下降(P〈0.05);秋冬季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5);〈20岁组、20~49岁组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组(P〈0.05)。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逐年上升(P〈0.05);春季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三季(P〈0.05);〈20岁组、20-49岁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组(P〈0.05)。滴虫阴道炎检出率逐年下降(P〈0.05);春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P〈0.05);≥50岁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组、20-49岁组(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各类阴道炎多好发于生育期年龄;阴道炎的发病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席德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92-1293
目的探讨定君生和(或)制霉菌素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的13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在使用定君生和制霉菌素栓一个疗程后,继续使用定君生治疗2疗程;对照组65例,使用制霉菌素栓治疗3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定君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可有效地降低RVVC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情复发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RVVC的患者50例和初次或偶发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病前15项生活和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RVVC组排在前5位的因素依次为:发病前5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在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和性生活频率(≥3次)5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VVC患者病情复发与发病前5d内性生活、生理状况差、心理负面情绪、月经来潮和性伴同患生殖器念珠菌病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4个抽样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6.64%。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无专用的洗澡盆、巾;经期不使用消毒卫生巾;不知道淋病、梅毒、艾滋病、阴道滴虫可以经性生活传播等。结论农村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与文化水平低、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及不良的卫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集于对其天然免疫因子的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是VVC的重要天然免疫因子,目前国外研究多集中于对该病患者的MBL水平、基因多态性及与治疗的关系等.多数研究认为,MBL与VVC有相关性,但亦有研究认为二者间无关联.国内多数学者亦主张,MBL与VVC具有一定相关性.作者拟就VVC与MBL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预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发生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62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克林霉素方法进行干预,对照1组患者未进行干预,并随机选取正常妊娠女性为对照2组,分别观测三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8.97%,对照1组为20.23%,对照2组为7.31%。结论:对于已经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的女性患者要进行及时干预,避免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V唾液酸酶法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BV唾液酸酶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分析BV合并霉菌滴虫感染情况。方法:取阴道分泌物216份标本,分别用BV唾液酸酶快速诊断法、传统Amsel标准参考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悬液镜检进行检测。结果:BV唾液酸酶检测的阳性率与Amsel标准参考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灵敏性(93.9%)、特异度(97.4%)、正确指数(0.913)均较高;BV合并滴虫感染的患者明显高于单纯滴虫感染患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BV唾液酸酶检测方法与Amsel标准参考方法比较,既准确又简便,值得在妇产科及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最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8.2%)、益康唑(96.4%),最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相似文献   

20.
宋勇宏 《现代保健》2013,(21):17-18
目的:探析临床对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合并于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规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肺部感染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临床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血糖均有显著的下降,但是治疗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使用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能有效的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且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