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类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由于外伤或病变受损后 ,难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者一直不断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初首次应用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1 ] ,到 70年代Green[2 ] 将分离 ,培养的软骨细胞与脱钙骨支架材料联合培养 ,观察软骨形成 ,实验虽未成功 ,但是却为未来软骨组织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和手段修复组织缺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人们希望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成各种组织、器官 ,来替代因各种疾病造成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研究趋势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5 0年代,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为标志,生命科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对遗传信息载体DNA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至2 0 0 2年人类DNA框架基本明确,意味单个基因开发工作告一段落。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时代。研究目标从单个基因转向一群基因(基因组)和功能基因,从遗传信息转向生物功能,开始从整体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角度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一、蛋白组学1994年Williams和Wilkins首先提出蛋白组学(proteome)的概念,这是由英文“蛋白”和“基因”组合成的新英文名词,表示由基因组表达的蛋白质群,自此以后,蛋白组学成为生命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生命科学研究的战略重点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目标从单个基因转向一群基因(基因组)和功能基因,从遗传信息转向生物功能,开始从整体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角度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作为基因功能的直接体现者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因研究是2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20世纪50年代前,以遗传学为代表,通过对基因分离、连锁等研究,最后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20世纪中末期,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通过对基因复制、转录、翻译及遗传密码的分析与破译,最终完善了“中心法则”。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规模空前的推进和初步完成,基因研究已近顶峰,而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21世纪的生物技术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 ,蛋白质组计划已经启动 ,基因序列数据及蛋白质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然而 ,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及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生物芯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生物芯片不仅在高通量基因测序、基因表达研究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将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蛋白质功能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必将在临床基因诊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生物芯片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继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自动测序技…  相似文献   

6.
肿瘤基因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的完成 ,基因功能和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肿瘤学前沿的热点课题。业已明确 ,癌症的预测、预防、发病、证候演变、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 ,都直接、间接与基因相关。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飞速发展 ,对传统药物设计、研究、制药、临床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1一般概念20世纪50年代初 ,Watson和Crick首先揭示了细胞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 ,生命科学得以飞速发展 ,2000年6月26日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草图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t,HGP)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蛋白芯片技术及在肿瘤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芯片、基因芯片同属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研究进展的重大科技项目。随着生命科学的长足进步 ,当 2 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 ,蛋白组计划的启动之即 ,生物芯片技术迅速的发展起来 ,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然而 ,科学家们在基因组研究方面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要认识基因及蛋白质在生命中的作用 ,首先必须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因细胞中的m RNA的浓度和与之所对应的蛋白质在量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了研究一个细胞内成百万不同的蛋白质 ,提出了蛋白芯片技术 ,显然蛋白芯片技术是伴随着基因组的研究迅…  相似文献   

8.
降压治疗应体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 ,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使人类心血管疾病 ,尤其是高血压患病率呈进行性上升。以高血压为例 ,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 7.73% ,2 0世纪 90年代初为 11.88% ,到 1997年高血压患病率为 14 % ,如今我国高血压患者为 1.2亿人 ,而且每年以 35 0万人的速度增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我国高血压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 ,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 ,三低为知晓率低 (2 6 .6 % )、服药率低 (12 .2 % )及血压控制率低 (不足 5 % )。有效降压治疗可防止 5 0 …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振祥  沈坤堂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75-776,779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世纪初的HaIted根治术 ,2 0世纪 5 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 ,6 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 ,近年来的保乳手术[1] 。不同年代外科治疗乳腺癌的术式 ,主要反映了当时对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和各种治疗的进展情况[2 ] 。1 Halted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ted和Meyer首倡了乳腺癌根治术[3] ,并认为乳腺癌原发病灶经过淋巴引流扩散到具有“屏障功能”的区域淋巴结 ,并经此向全身扩散 ,故提出这种术式的切除范围应包括 :患侧的全部乳腺组织、覆盖组织的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  相似文献   

10.
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护理专业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方面作用日益凸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 ,美国护理学家将质性研究这一方法引入护理专业。 2 0世纪 90年代护理质性研究在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 ,并被认为是 2 1世纪很有发展的研究方法之一。2 0 0 1年 6月 2 6日— 2 9日 ,应韩国梨花大学邀请 ,中华护理学会一行 8人参加了第七届国际质性健康研究大会 ,通过学习和与各国护理同仁交流研讨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学、人文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在护理领域的渗透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国护士应了解质性研究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以提高我国护…  相似文献   

11.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中最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也是完成 2 0 0 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项目的关键性环节。美国PE公司生产的ABI 3 77测序仪是近五年来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自动化测序仪[1] 。我们在使用中采取了两项改进措施 ,使测定较长模板时 ,能够读出更多的序列资料 ,从而提高了自动测序的效率 ,并降低了成本。一、材料和方法DNA测序模板为人凝血Ⅸ因子 (FⅨ )基因外显子H10 0 0bp长的PCR扩增产物[2 ] ,测序反应采用ABIPrimerBigDye末端终止物循环测序试剂盒。反应条件按厂…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M1型伤寒沙门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瞻  俞晓进 《疾病监测》1999,14(9):325-328
选择3组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年代(1988 ~1997年) 、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 株M1型伤寒沙门 氏菌的分子流行病 学特征。综合3组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26株菌株呈7个基因图谱型。其中从1988 ~1991 年 分离 到的14株菌表现 为7个基因型。伤寒沙门氏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产生了许多新的基因型,造成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江苏省大范围的伤寒高强度 流行。1992 年 后伤寒菌的基因型趋于同一化,且各地也呈高度一致性,主要以1个基因型为主,占91.76 %( 11/12) ,伤 寒疫情也逐步呈下降趋势。结果显示随 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一项快速、分辨力高的 基因分型手段,可广泛用于微生物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的三大成就,包括相对论、量子论和基因论,使人类实施了三大计划,即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而与医学相关的人类基因组工程最有影响的一项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项研究对人类30亿个碱基对进行测序以鉴定人类全部基因。该研究提供了大量人类基因信息,加上研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医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日新月异的成果,尤其是肿瘤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感染提早治疗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和CMV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 ,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 ,则病死率较高。在过去 10年中 ,CMV感染的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从而使CMV疾病的发生率由 2 0世纪 90年代初的 2 0 %~ 30 %降至今天的 5 %~ 10 % [1,2 ] 。allo-HSCT后CMV感染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抗病毒治疗主要依靠更昔洛韦[3 ,4] ,近年来包括新型抗病毒药物如磷酯酸钠 (可耐 )等[5] ,治疗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毒副反应 ,本文就我院 2 0 0 1年以来allo -HSCT后预防性治疗CMV感染中药物毒副反应的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人们认识到许多心血管疾病是由于一些基因结构和表达异常所引起的 ;而 2 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必将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引发一场革命 ,相信一旦人类的 3亿对基因解码 ,将为人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辟崭新的途径[1] 。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关于心源性猝死与遗传因素的某些内在联系的研究进行概述 ,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1 遗传因素与心源性猝死在美国 ,每年约有 4 0万人发生猝死 ,多数情况下心脏病事件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然而 ,有 5 %~ 10 %最终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胎儿 孕妇交叉转移有核细胞和血浆DNA备受关注 ,然而尚缺乏对此进行系统的量化对比分析资料。作者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分别对孕妇周血有核细胞中胎儿DNA和孕妇血浆中胎儿DNA(SRY基因 )以及胎儿周血有核细胞中孕妇DNA和胎儿血浆中孕妇DNA(谷胱甘肽转硫酶M 1和血管紧张肽转化酶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 )进行了定量检测。资料提供的 5 0对胎儿 孕妇检测结果 (单位 :基因组当量 /ml)显示 :从 2 4% (12 / 5 0 )的胎儿脐血有核细胞中能检测出孕妇DNA ,中位数浓度为 2 6× 10 -4 (四分位浓度为 1 7× 10 -4~3 …  相似文献   

17.
近 10年来 ,人们对脑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认识产生了很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去研究疾病的基因 ,大大超过了以前用免疫组化或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本篇文献综述了脑血管畸形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并展望了治疗方法的前景。1 基因研究的原理及相关的几种脑血管病基因研究的主要原理 ,就是利用DNA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的原理 ,以RNA作为信使。大部分DNA分子保持静默状态 ,仅有一小部分基因表达指导蛋白质合成 ,而在有表达作用的这一小部分基因中 ,又有很少一些发生突变 ,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草…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廷瑞  王振才  李晓 《临床荟萃》2000,15(18):855-856
普通肝素 (standardheparin ,SH )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半个多世纪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发现SH具有广泛临床用途的同时 ,其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发生率高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肝素的应用。 2 0世纪 80年代初 ,有人从SH中分离出低分子肝素片段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 ,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40 0 0~ 6 5 0 0。与SH相比 ,LMWH具有抗FXa作用强 ,抗FⅡa作用弱 ,生物利用度高 ,血浆半衰期长等优点。从此人们开始重视对LMWH的研究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研究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基因序列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解析生命本质并从根本上解除疾病困扰,是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气体小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科学家发现了"明星分子"一氧化氮,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发现在机体中存在第2种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最近人们提出硫化氢是心血管功能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事实说明气体小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