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通过调控miR-377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细胞炎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雄性大鼠, 对其中30只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建立大鼠DN模型, 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加味真武汤低剂量组、加味真武汤高剂量组, 每组各10只。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10只)。建立HK-2细胞的DN模型, 分为miR-NC+DN组(将miR-NC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miR-377+DN组(将miR-377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anti-miR-NC+DN组(将anti-miR-NC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anti-miR-377+DN组(将anti-miR-377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加味真武汤+miR-NC+DN组(将miR-NC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 再用高剂量加味真武汤处理)、加味真武汤+miR-377+DN组(将miR-377转染至建模后的HK-2细胞, 再用高剂量加味真武汤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77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膜性肾病的病理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接受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的1 479例患者, 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1 323例)、继发性膜性肾病(32例)和不典型膜性肾病(124例)。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40岁, 307例)、中年组(40~65岁, 928例)和老年组(≥65岁, 244例), 比较不同年龄段膜性肾病的特点, 分析膜性肾病的构成比及临床特征。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仍然是膜性肾病的主要类型, 占89.5%。不典型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依次占8.4%和2.2%。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明显升高(χ2=29.1, 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比例均高于青年组(均P<0.01)。与继发性膜性肾病比较, 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仍然是膜性肾病的主要类型, 且有升高的趋势。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2,(3)
糖尿病下肢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lesions, DLEL)表现为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与神经病变有关的下肢疼痛、感觉与运动障碍、溃疡和深部组织破坏及继发感染等, 其病变波及多个器官系统, 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难度大。本文从该病的发病机制出发, 并对其治疗进行综述, 以期为DLEL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血管病变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40例)和DN组(60例)。同期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DN组分为C等位基因携带[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C, 10例]和非C等位基因携带组[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A, 50例]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 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 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 piRNA)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DN患者肾组织(实验组)及肾肿瘤患者肿瘤旁肾组织(对照组)中piRNA的差异表达谱, 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piRNA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piRNA在D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目标piRNA与DN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以|log2差异倍数|≥2且P<0.05为筛选条件, 与对照组相比, DN组显著差异表达的piRNA共127个, 其中99个表达上调, 28个表达下调, 上调前5位的piRNA分别是piRNA-hsa-161686、piRNA-hsa-349255、piRNA-hsa-355720、piRNA-hsa-151229及pi... 相似文献
9.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podocyte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 PIG)是近年提出的一种足细胞独立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 特征是电镜下观察到足细胞相关的超微结构如微球、微管折叠进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报道尚不多见, 且多集中在日本。PIG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 肾活检提示为PIG, 经糖皮质激素、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尿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8)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也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重要原因。明晰DK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疾病进展风险的评估有助于对患者的分层管理和个体化治疗。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是DKD的主要诊断依据, 而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辅助DKD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亦显现出重要价值。目前, 临床实践中关于DKD诊断、预后评估及生物标志物的认识尚存在不足。为此, 基于国内外DKD临床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这部共识, 目的是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DKD诊断、预后评估和生物标志物的认识, 改善DKD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1,(1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移植肾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 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肾中, 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 就移植肾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常导致脊神经、颅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病变, 其中以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 包括双侧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主要原因之一。施万细胞是外周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 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万细胞作为慢性高糖损伤的靶点细胞, 其功能包括形成髓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轴突进行能量供应和引导轴突再生等在高糖作用下遭到破坏, 从而抑制受损神经的修复, 加速DPN的进展。因此, 如能有效减轻高糖对施万细胞的损伤, 将会为DPN和DFU的治疗及降低DFU的发病率提供新的途径。该文重点就施万细胞的功能及其与DPN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构建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生机制、进行诊断以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治疗肢体缺血的方法和了解其临床病理生理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使用下肢缺血动物模型来实现的。近些年来, 伴随着各种技术的快速进步, 对于下肢动脉缺血模型和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已经取得了越来越成熟的进展。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和理解下肢动脉缺血的机制以及糖尿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将这2种模型成功且稳定地制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展开综述, 包括糖尿病大鼠模型及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的建立机制、方法以及评估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和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与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指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大数据库收集2002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并根据肾活检结果将其分为DKD组和NDKD组(包括DKD合并NDKD),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KD和NDKD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507例患者,DKD患者114例(22.5%),NDKD患者393例(77.5%)。病理表现:NDKD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30.0%)和IgA肾病(19.1%),其中有5.6%患者为DKD合并NDKD。临床表现:与NDKD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有更长的糖尿病史(>1年,76.3%比36.1%,P<0.001),更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2.1%比4.8%,P<0.001),24 h尿蛋白量更高[3.69(1.70,6...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20%~40%的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 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围绕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 Gd-IgA1)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示IgAN发病涉及多个环节。该文从IgA1的结构特征、IgAN患者体内Gd-IgA1抗体及含Gd-IgA1免疫复合物、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的沉积、Gd-IgA1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伤、补体在IgAN中的作用、IgA肾病的基因组学及黏膜免疫与IgAN等方面, 综述了IgA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miRNA-29c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早期肾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及对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肾病发生情况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122例)及糖尿病肾病组(46例)。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miRNA-29c水平, 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血清miRNA-29c水平等一般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1DM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iRNA-29c对于T1DM发生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早期肾病组的病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血尿酸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 而白蛋白、总胆红素、miRNA-29c(0.82±0.22 vs 1.24±0.33)低于单纯性糖尿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病程(OR=2.061, 95%CI=1.090~3.896)、收缩压(OR=1.143, 95...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和骨关节炎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经常共存, 有学者把这类与糖尿病共存的骨关节炎称作"代谢型骨关节炎"。随着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攀升, 近年来对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除了体重和年龄以外, 糖尿病是否与骨关节炎相关以及糖尿病是否可能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中发挥作用, 以期深入认识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的关系, 为探索个性化的骨关节炎治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