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 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 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 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 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 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 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12月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94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BMI 18.5~29.9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7):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组(K组)。2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 K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2组均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K组在此基础上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毕前10 min连接镇痛泵行PCIA, NR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初始剂量、瑞芬太尼累计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 K组术中瑞芬太尼累计用量减少, 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延长, 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 术中瑞芬太尼初始剂量、术后补救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6~27.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和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1.5μg/kg+格拉司琼6 mg;观察组镇痛配方为艾司氯胺酮0.2 mg/kg+舒芬太尼1.3μg/kg+格拉司琼6 mg。记录术后6、12、24、48、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和72 h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3、7 d的MoCA评分,并统计术后7 d 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48、72 h时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的TNF-α、IL-6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对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2例, 年龄60~85岁,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Ⅱ或Ⅲ级, 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1):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组(FICB+E组)。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前30 min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E组于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 随后以0.25 mg·kg-1·h-1的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术后采用PCIA, 并采用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于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手术结束时、离开PACU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程度;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估术后7 d内POD的发生情况;于入室、术后3 d、术后7 d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S100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记录药物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96例, 年龄18~60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BMI 18~30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2):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1组)和手术结束即刻给予艾司氯胺酮组(K2组)。麻醉诱导前5 min, K1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 C组和K2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 吸入1.5%~2.5%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即刻K2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4 mg/kg, C组和K1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0 min、6、24、48 h时测量手术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的机械痛阈。分别于术后30 min、6、24和48 h时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NRS评分≥4分或者患者需要镇痛时, 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泵注对老年全麻患者术中循环稳定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1例及常规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靶控静脉全麻处理,并选择生理盐水开展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试验组全麻处理同常规组,增用艾司氯胺酮术中泵注实现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以及插管后10 min(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术后疼痛、镇静,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试验组T2、T3、T4时的MAP分别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上述时间点试验组HR分别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均P<0.05)。试验组术后1、2、6 h时的VAS评分分别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均P<0.05)。试验组术后1、2 h时的Ramsay评分分别相较于常规组显著升高(均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对比,试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泵注可有效维持老年全麻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提高镇痛以及镇静高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围术期全程镇痛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组(S1组和S2组)。S1组和S2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和0.2 mg/kg。3组均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时S1组和S2组分别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0.1、0.2 mg·kg-1·h-1, 3组其余麻醉维持药物相同。术后行PCIA, C组药物为舒芬太尼2 μg/kg, S1组和S2组在此基础上混合艾司氯胺酮1 mg/kg。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补救镇痛, 维持静态疼痛NRS评分≤3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量、术后0~24 h和>24~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流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苏醒时间。于术前30 min和术后30 min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浓度,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测定血清MDA浓度。于术后1和2 d时采用15项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妊娠的产妇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0.75%罗哌卡因2 ml), 术后患者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PCIA时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8 mg+生理盐水混匀稀释至100 ml, 试验组采用艾司氯胺酮100 mg+布托啡诺8 mg+生理盐水混匀稀释至100 ml。记录两组产妇基线资料, 术毕即刻(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的Ramsay镇静评分和VAS疼痛评分, T0~T1、T1~T2、T2~T3、T3~T4、T4~T5这5个时段PCIA按压次数, 总按压次数,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 EP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术前焦虑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存在术前焦虑的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25~64岁,BMI 18~26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0.1 mg/kg组(E1组)、艾司氯胺酮0.2 mg/kg组(E2组)和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E3组),每组20例。E1组、E2组和E3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脉缓慢注射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l。记录术前24 h、术后24、48、72、120 h的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后12、24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与C组比较,E1组、E2组和E3组术后24、48、72 h的GAD-7评分和HADS评分明显降低,且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脊柱矫形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7~29 kg/m2,ASA Ⅰ—Ⅲ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8例。ES组静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复合舒芬太尼1.5 μg/kg行PCIA,S组静注舒芬太尼2 μg/kg行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PCIA中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后0~24、24~48、48~72 h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ES组术后2、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PCIA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矫形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减少持续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9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三组。于缝合皮肤时经静脉通路连接镇痛泵,镇痛液配方:S1组(舒芬太尼0.6mg·kg-1·d-1+生理盐水50ml);S2组(舒芬太尼0.8mg·kg-1·d-1+生理盐水50ml);KS组(舒芬太尼0.6mg·kg-1·d-1+氯胺酮2.2mg·kg-1·d-1+生理盐水50ml)。记录术后2、4、8、12、24、36h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S1组比较,术后4~36hS2组和KS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36hS1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S2组(P0.05)。与S2组比较,S1组和K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11例,男50例,女61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术前30 min两组均行T4椎旁神经阻滞。S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0.12 mg·kg-1·h-1至缝皮,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艾司氯胺酮2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麻醉诱导后和术中给予与S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前1 d、术后 1、2、3 d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术后24、48 h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2、3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静息时NRS评分、术后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和羟考酮用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8 h内头晕、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麻醉后应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以0.12 mg·kg-1·h-1泵注艾司氯胺酮并在镇痛泵中加入艾司氯胺酮0.25 mg/ml,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减轻术后急性疼痛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RNK组, 75例)和罗哌卡因组(R组, 7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RNK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0.5 mg/kg艾司氯胺酮30 ml, R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30 ml, 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反跳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入室, 麻醉后5、10、20、30 min, 切皮及手术结束时的MAP和心率;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48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SK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舒芬太尼2 μg/kg(S1组),舒芬太尼2.5 μg/kg(S2组),舒芬太尼2μg/kg+氯胺酮90 μg·kg-1·h-1(S3组),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格拉司琼6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5 ml,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48 h内按压PCIA总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24、48h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组、SK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K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2组(P0.05)。S2组患者术后48h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BP)+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研究组)及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即刻、2、6、12和24小时的VAS及Ramsay评分;第1次需求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术后24小时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及术后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Ramsay镇静评分在T0和T1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第1次需求PCA距离清醒拔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24小时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及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能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及副反应,增加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89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前1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且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S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艾司氯胺酮0.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PCIA镇痛。C组在麻醉诱导、维持和PCIA镇痛时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用药同S组。于术前1 d、术后1、3 d采用HADS及MoCA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检测术前1 d和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入PACU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3 d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MoCA认知评分明显升高,TNF-α、IL-6、S100β浓度明显降低,BDNF浓度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黄碱使用率、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神经损伤,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持续泵人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妇科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用布托啡诺0.1 mg/kg 氯胺酮1 mg/kg 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泵人;B组为对照组,用布托啡诺0.1 mg/kg 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泵入.观察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给药后4 h的VAS低于B组(P<0.05);B组在给药后4、8和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但是两组的评分均在镇静满意的范围.结论 硬膜外持续泵入布托啡诺0.1mg/kg对于妇科术后患者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同时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增强其镇痛效果,不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PCI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体重45~7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术后均采用PCIA,S组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2 mg+生理盐水至120 ml,SN1、SN2、SN3组分别给予0.2、0.4和0.8mg/kg纳布啡+舒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2 mg+生理盐水至120 ml。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24、48 h,与S组比较,SN2组和SN3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SN1组比较,SN2组和SN3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SN2组比较,SN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S组和SN1组补救镇痛率明显高于SN2组和SN3组(P<0.05)。术后48 h内SN2组和SN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和SN1组,SN3组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SN2组(P<0.05)。结论纳布啡0.4mg/kg复合舒芬太尼2.0μg/kg用于腹腔镜全子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1~7岁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s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不同自控给药剂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舒芬太尼总量为2μg/kg,使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为2 ml/h,即舒芬太尼0.04μg·kg^(−1)·h^(−1),锁定时间为15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CIA1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2μg/kg)和PCIA2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1μg/kg)。分别在术后0.5 h(T_(0.5))、术后1 h(T_(1))、术后2 h(T_(2))、术后6 h(T_(6))、术后12 h(T_(12))、术后24 h(T_(24))、术后48 h(T_(48))记录患者FLACC(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追加药量。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IA1组T_(0.5)、T_(1)、T_(2)时FLACC镇痛评分低于PCIA2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PCIA2组(P<0.05),镇静适度的人数比例高于PCIA2组(P<0.05);PCIA1组总按压有效率和追加总药量大于PCIA2组(P<0.05),T_(0.5)时按压有效率和T_(1)、T_(2)时实际按压次数小于PCIA2组(P<0.05),PCIA1组T_(1)2、T_(2)4时追加药物量大于PCIA2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7岁择期手术患儿使用PCIA持续泵注舒芬太尼0.04μg·kg^(−1)·h^(−1)时,0.02μg/kg单次自控给药剂量较0.01μg/kg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自控镇痛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自控镇痛组(A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B组)、止痛针组(C组),每组30例.A组术后采用Dex+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B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PCA;C组不使用PCA,在患者疼痛时由医师给予肌内注射强痛定.3组术后镇痛时间均为3d,于患者术后12 h(T1)、24 h(T2)、48 h(T3)及72 h(T4)使用VAS进行镇痛评分,使用Ramsay进行镇静评分,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与IL-6含量,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T1~T4 VAS评分较低、镇静评分较高(P<0.05).A组与B组在全部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全部时间点Ramsay评分较高(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较低(P<0.05).B组、C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P<0.05).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Dex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不延长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是结肠癌术后较好的PCA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