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和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补充(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perinatal extensionⅡ,SNAPPE-Ⅱ)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预后价值.方法 以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02年至2012年收治的确诊NEC病例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情况将病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根据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组间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结果 手术组的两项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27.0±2.3)分,(26.5±1.8)分]均高于非手术组[(14.0±2.1)分,(15.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31.0±3.2)分,(31.0±3.4)分]均高于存活组[(11.0±2.5)分,(10.0±3.6)分,P<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预测手术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6和0.732,其预测手术风险的最佳值分别是20和24;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和0.825,其预测死亡风险的最佳值为31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能够预测NEC预后的手术风险,对NEC的临床诊断、治疗、跟踪和病情的后续发展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危重评分是一种评估疾病危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的评分系统,用以指导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工作,对我国日益发展的新生儿医学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该文着重介绍并比较了几种国际上常用的危重评分系统.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及国内新生儿危重评分相比,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及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的变量更精简,分度更科学,评分时间缩短,预测死亡风险的准确性较高,具有更高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是一种评估新生儿疾病危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的评分系统,其对神经预后的评价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各种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具有不同的评估内容,对神经预后的评估效能也存在差异。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婴儿神经生物学危险评分等对远期神经预后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的预测价值尚未确定。该文对多种新生儿危重症评分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VLBWI神经损伤的早期识别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两种评分系统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放弃风险的准确度及临床实用性。方法 269例危重新生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死亡放弃组及好转治愈组,比较两种评分系统预测死亡放弃风险的准确度。结果死亡放弃组患儿的SNAPPE-Ⅱ得分明显高于好转治愈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NC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而符合单项指标的患儿死亡放弃风险明显高于不符合单项指标患儿(P=0.005)。结论 SNAPPE-Ⅱ在危重新生儿死亡放弃风险的早期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NCIS中单项指标对预测病情转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score of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SNAP)、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s,NCIS)及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ck of mortality Ⅲscore,PRISM Ⅲ)三种危重症评分法对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探索适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NICU的398例患儿同时采用SNAP、NCIS及PRISM Ⅲ三种评分系统进行不同时点评分,以新生儿是否死亡为结局,分别描绘各评分系统各时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NCIS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769/1d,0.834/3d,0.862/5d;SNAP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849/1d,0.856/2d;PRISM Ⅲ评分系统的各时点AUC分别为0.869/12h,0.878/24h.AUC均大于0.5,可预测疾病死亡风险.三系统各时点AUC的比较:PRISM Ⅲ(24h)、SNAP(1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NCIS(1d)、NCIS(3d)各与PRISM Ⅲ(24h)及SNAP(1d)比较,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3、2.57;P=0.00001、0.01);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46;P=0.060、0.645).结论 PRISM Ⅲ、SNAP及NCIS三个评分系统均能预测危重新生儿的死亡风险;PRISM Ⅲ、SNAP早期能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预测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出院前结局的敏感的评分指标。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VLBW儿和ELBW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对VLBW儿和ELBW儿出院前死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及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收治VLBW儿 491例,经筛选最终纳入223例VLBW儿(含56例ELBW儿)。无论VLBW儿或ELBW儿,存活组的NCIS评分高于死亡组,SNAP-Ⅱ、SNAPPE-Ⅱ以及CRIB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LBW儿中,经ROC曲线分析发现,CRIB评分预测VLBW儿死亡的AUC最大,AUC为0.888,95%CI为0.827~0.949,当CRIB评分为1.5时,其预测VLBW儿死亡的约登指数为0.672,灵敏度0.944,特异度0.728。在ELBW儿中,CRIB评分预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临床风险指数( clinical risk index for babies,CRIB )是一种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评估最初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率,评估各医疗机构的自身医疗质量,以及对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客观医疗水平比较的评分系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新生儿医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CRIB评分系统的来源及发展现状、具体评分细则以及CRIB的优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其应用于预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远期神经系统发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与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入住我科的新生儿,于住院24h内同时应用两种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不同疾病患儿根据得分情况分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比较两种评分结果中危重与极危重所占比例,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住院新生儿不同疾病的危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3768例新生儿。SNAP评出危重患儿1960例,极危重患儿414例,共58.1%;危重评分评出危重患儿1978例,极危重患儿406例,共58.3%,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各器官系统功能判定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均能准确判断新生儿疾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从2001年发布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疾病危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该评分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如:未能纳入重要围产信息、单项指标无法定量、未吸氧的PaO2难于获取、评估指标较为复杂、评估耗时较长和数据较难用于科研和总结等,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新和简化以更好适用于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救治及科研工作。本文总结了NCIS在中国的使用情况, 并与国外一些新生儿常用的危重评分如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婴儿临床危重指数等进行对比, 结合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等技术, 为升级NCIS提供理论依据, 旨在使其更加简单与优化, 增强准确性和适用性, 为危重新生儿救治及科研总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NICU收治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新生儿54例,根据出血持续时间、是否需要输血和临床转归分成轻度组(出血病程≤5 d)和重度/未愈组[出血病程>5 d,和(或)需要输血,和(或)未愈死亡病例]。比较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差异。结果两组SNAPⅡ和SNAP-P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χ2=15.207,10.311 P均<0.05);两组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NAPⅡ和SNAP-PEⅡ是反映新生儿入院时生理学状态的客观评分系统,其与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利用该评分值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程和预后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导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NICU诊断为重度RDS的66例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按患儿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结果重度RDS死亡24例,病死率36.36%。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碱剩余中位数、pH最小值、PaO2/FiO2最小值、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机械通气FiO2〉60%时间中位数、合并宫内窘迫比例、多胎比例、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 versionⅡ,SNAPPE-Ⅱ)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OR值为0.990、0.141和1.240。对SNAPPE—II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界点SNAPPE-Ⅱ评分=24.50时对应的正确预测指数最大(Youden指数=0.70)。结论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SNAPPE-Ⅱ评分对重度RDS死亡风险预测准确性中等,其为24.50时预测准确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急症监护的呼吸评分(ACoRN评分)及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对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出生24小时内的近足月及足月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ACoRN和SNAPPE-Ⅱ评分。将患儿分为呼吸异常组及非呼吸异常组,呼吸异常组再分为暂时性呼吸增快(TTN)组和其他呼吸异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患儿259例,其中晚期早产儿116例(44.79%)、足月儿143例(55.21%),男146例(56.37%)、女113例(43.63%),出生胎龄(37.02±2.16)周,出生体质量(2.72±0.61)kg。TTN组89例,其他呼吸异常组33例,非呼吸异常组137例。三组间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抗生素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有创辅助通气、ACoRN评分和SNAPPE-Ⅱ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分钟Apgar评分、住院天数、ACoRN评分及SNAPPE-Ⅱ评分与呼吸异常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ACoRN联合SNAPPE-Ⅱ评分效能最高(0.991),其次为ACoRN评分(0.972),最低为SNAPPE-Ⅱ评分(0.550)。结论 ACoRN评分和SNAPPE-Ⅱ评分均为快速、简便的评估方法,两者联合对新生儿呼吸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几种重症评分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危重儿病死率逐年下降,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用评分法能够分级评判疾病危重程度,更加客观、有效.目前应用的重症评分很多,儿科领域国外较多采用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国内更倾向于本土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PCIS在判断病情轻重、评估死亡风险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但由于儿童群体特殊性及国情等,有时分值并不与危重程度一致,还需靠临床症征、治疗效果等方面综合判断.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在儿科领域应用有限,但二者对于疾病危重程度均有相当的效验力,是临床研究的有用工具,如引入儿科可能会有新突破.另外小儿死亡风险评分、小儿死亡指数在我国应用尚不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Ⅱ(SNAP-Ⅱ)、围产期-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Ⅱ(SNAPPE-Ⅱ)早期评估转运新生儿病情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2-01-01—2012-12-31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转运入住本病房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RIPS、SNAP-Ⅱ和SNAPPE-Ⅱ等对7 d内死亡、重度脑室内出血(≥Ⅲ级)以及需要机械通气(MV)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共475例新生儿纳入统计。Hosmer-Lemeshow 拟合度检验提示三种评分系统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P>0.05),P值分别为0.73 (TRIPS), 0.30(SNAP-Ⅱ)和0.27(SNAPPE-Ⅱ),TRIPS拟合最好。TRIPS、SNAP-Ⅱ、SNAPPE-Ⅱ预测7 d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82,0.84,预测重度脑室内出血的AUC分别为0.70,0.69,0.83,预测MV的AUC分别为0.72,0.72和0.74;各评分系统预测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截点分析提示,TRIPS≥20分时,7 d内死亡、需要MV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9.1%,72.5%,特异度分别为57.7%,66.8%。结论 与SNAP-Ⅱ、SNAPPE-Ⅱ及NCIS相比,TRIPS评分操作更简便易行,适于临床使用,对新生儿转运后7 d内死亡、重度脑室内出血及MV发生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灌注指数(PI)在评估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出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科的新生儿502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NCIS>90分为非危重,NCIS 70~90分为危重,NCIS<70分为极危重。所有入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  相似文献   

16.
单若冰  李跃  郭娜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878-880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分组进行NCIS,其中42例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再进行CRIB评分,将两种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疾病危重评分分值越低,胎龄<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明显低于≥31周或出生体重≥1.5kg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②死亡病例NCIS明显低于非死亡病例,CRIB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雪;③NCIS与新生儿CRIB评分两者间呈负相关,r=-0.383,P<0.01。结论NCIS与CRIB评分均可较好地判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危重度,预测死亡风险,且两者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与美国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在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预测方面的优越性,探索适合我国新生儿疾病危重度判断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2008年1-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525例患儿同时采用NCIS和SNAPPE-Ⅱ两种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入组病例分为极危重、危重、非危重3组,分别对各组病死率进行比较,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观察两种评分系统在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非危重组、极危重组中,NCIS评分及SNAPPE-Ⅱ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中,两种评分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为NCIS评分0.934,SNAPPE-Ⅱ评分0.9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IS评分对危重新生儿的筛出能力较强,但对临床决策无早期指导作用。SNAPPE-Ⅱ评分能早期、较准确预测患儿死亡风险,临床应用较简便,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产后5种评分模型对预后的评估效能及其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共126例,均经产前超声、产后X线影像、手术或病理确诊,其中>28 d入院的CDH患儿45例,产前诊断后引产或流产患儿16例,此61例患儿不纳入本研究,余65例符合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入组65例。将入组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所有入组患儿产后临床指标数据,代入5种评分模型中(包括SNAP-Ⅱ、Brindle、CDHSG、WHSRpf和BOI-d1评分),分别对整体分值、分度病情和两两联合三部分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出最适合的评估模型。结果整体分值:SNAP-Ⅱ在这5个评分模型中准确性及拟合度最高(AUC为0.813)。病情分度:SNAP-Ⅱ和Brindle评估准确性较好(AUC分别为0.803和0.725),SNAP-Ⅱ准确性高于Brindle。两两联合:SNAP-Ⅱ+Brindle联合模型的准确性和拟合度最好(AUC为0.841,H-Lp值为0.737)。结论产后5种评分模型中SNAP-Ⅱ的评估效能最好,其次为Brindle,可用于目前CDH患儿的预后评估,进而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score)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score,PCIS)均为生理学危重评分法。前者发表于1996年,由原PRISM评分发展而来,有17个生理参数,26个生理参数范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儿科评估病情和预后的工具。后者公布于1995年,有10项生理指标,其简便、有效、适合国情,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有效的儿科危重评分法。二者均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验证。除评估病情和预后,还可评估ICU工作质量和效益,对比不同ICU患者状况、资源利用和管理,进行危重症临床研究。本研究对PRISMⅢ的应用及其与PCIS的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关系。方法 对 4 4例危重新生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恶化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15 4 % ,极危重组病死率为10 0 %。分值越低 ,发生功能不全的器官越多 ,MODS发生率越高 (F =15 6 9,χ2 =10 6 1,P均 <0 0 1) ,首次评分值与功能不全器官数呈高度负相关 (r =- 0 72 0 ,P <0 0 1)。随病情好转 ,分值逐渐升高 ,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组 3次评分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F值分别为 17 37、84 76、31 14 ,P均 <0 0 1)。结论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MODS高度相关 ,可准确反映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