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调节性T细胞在肠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与IBD的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IBD的新药研究提供可能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慢性炎症。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肠道免疫因素逐渐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为IB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兴研究方向。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SinoMed/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医学数据库追溯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研究, 对国内外文献中的肠道营养、肠道微环境、肠道氧供、肠道免疫因子以及昼夜节律等参与IBD发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旨在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为IBD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动物模型对于发现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及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目前用于炎症性肠病药理学研究的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方法、模型特征、可能的致病机制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认知和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在实验中对IBD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及非致死性疾病负担在全世界都有累加的趋势,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胆汁酸(BAs)是胆汁的主要成份,其可通过与胆汁酸受体结合、调节肠道菌群等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讨论BAs代谢在I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基于BAs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为今后IBD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尚无针对IBD的有效治疗药物。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和制剂。笔者就IBD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赵然  黄振  陈江宁  张峻峰 《药学进展》2013,(11):574-579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功能紊乱所致慢性顽固性胃肠道炎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根治。随着炎症性肠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基因水平上应用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对炎症性肠病发挥的独特治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简介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综述近年来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日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年来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就IBD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s)调控细胞,使细胞内老化、损伤的细胞物质被送到溶酶体内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噬选择性地以细胞内病原体为目标进行破坏的能力被认为是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方面。遗传研究表明,几种自噬相关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将阐述自噬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及以自噬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思病(C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现存普遍认为IBD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改变等多个方面,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IBD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在探索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日前IBD发病机制仍未明了。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揭示了膳食在IB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与菌群增加IBD易感性。营养不良是IB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而饮食疗法,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诱导和维持缓解、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常是引起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需适时和恰当地应用肠内营养,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随着我国 IBD 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高,心理因素和 IBD 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心理治疗有望成为 IBD 传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对心理因素与IBD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至今病因尚不明了。其发病机制亦相当复杂,已知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有炎症介质、免疫异常、感染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目前对IBD的治疗主要是着眼于阻断IB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近年一些先进新药的  相似文献   

13.
余雄杰  向明 《医药导报》2014,33(1):72-75
摘要 随着对炎性肠病(IBD)发病病因及机制研究的进展,治疗IBD的药物新品种不断上市,IBD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对于IBD肠道免疫学的研究,可为炎性肠病治疗提供更多的基因治疗靶点,治疗IBD的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FX)、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及抗细胞因子如抗白细胞介素(IL)-12/23 、间充质干细胞、IL-10、IL-22等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应重视营养治疗在IBD治疗中的作用,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及微生态制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积累更多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栀子柏皮汤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和本草组鉴(HERB)数据库筛选“栀子”“甘草”“黄柏”三味药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炎症性肠病的相关基因,并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利用Cytoscape的MCODE插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将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栀子柏皮汤与炎症性肠病共同作用的目标靶点有13个,GO富集分析得到相关条目49个,KEGG通路富集得到35条信号通路。结论 初步探究了栀子柏皮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在靶点和相关通路,栀子柏皮汤中的槲皮素、小檗碱等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何彩玲  高苏俊 《安徽医药》2019,23(4):827-83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多种免疫因子参与的慢性肠道炎症,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肠道炎性活动、肠道功能紊乱、精神状态、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以营养疗法、药物治疗、单克隆抗体相关的生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疗法为主,因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这些疗法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清除血液中激活的白细胞,中断炎症反应链,可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将白细胞免疫吸附疗法应用于对重症炎症性肠病(SIBD)病人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对目前IBD治疗的补充,也是一种研究思路,但其吸附效果、疗效、不良反应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s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可能由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使肠道免疫反应紊乱导致肠组织炎症病变与结构破坏所致。炎症性肠病的传统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其基本药理作用是抑制或调节过度的炎症反应,是治疗IBD的基础用药,现将这3类药物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营养状况在炎性肠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营养状况与IB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70%~80%的住院IB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疗法已成为IBD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营养疗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周国胜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08,12(11):1010-1012
炎症性肠病(IBD)为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发病可能与一氧化氮(NO)有关,NO对IBD一方面产生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NO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梅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05,9(12):886-88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10年来倾向于认为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主要包括遗传和感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儿童患者占比约1/4。由于该症累及肠道,可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营养元素的缺乏。IBD患儿多见营养元素缺乏,由此可能影响IBD的发展及预后。故本文旨在总结与IBD并发症、疾病发展或结局有明确相关性的微量营养素,如并发症贫血(铁、叶酸、维生素B12)、骨病(钙、维生素D)、腹泻(锌和镁)。根据IBD患儿微量营养素缺乏治疗相关的最新文献,综合研究结果提供精准的药物治疗建议,推进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