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罗他胺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研究较少, 本文报道1例。患者83岁, 因排尿困难入院, 初诊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比卡鲁胺治疗。半年后复查骨扫描提示新发转移灶>2处, 考虑进入mCRPC。因患者高龄, 既往有癫痫、2型糖尿病及心脏射频消融术病史, 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及瑞格列奈, 存在用药禁忌, 改为ADT联合达罗他胺治疗。10个月后复查骨扫描示部分转移灶代谢减低, tPSA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0个月, 预后极差, 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题。大部分患者经雄激素剥夺治疗后, 肿瘤细胞仍可再激活雄激素受体或通过其他途径促进疾病的进展。目前, 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其主要分为雄激素受体依赖性和雄激素受体非依赖性两类。在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渐失时, 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精准医疗模式的出现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的普及使前列腺癌面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主动监测可作为某些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同时, 相较于手术和放化疗, 主动监测能让这部分患者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多种新型监测手段的应用, 有利于优化前列腺癌的危险分层, 且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 关于前列腺癌主动监测的纳入标准、监测方案和干预指征等仍有较大争议, 且国内医生和患者对其接受度仍不足。本文就主动监测在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醋酸阿比特龙(AA)治疗后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闪烁和骨闪烁的临床特征, 探讨闪烁现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93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5.4±8.9)岁, PSA 58.2(16.4, 148.6) ng/ml。患者应用AA 1000 mg每日1次+泼尼松5 mg每日2次治疗。PSA闪烁定义为AA治疗后PSA持续上升1~2个月后下降;骨闪烁定义为治疗后第3个月骨扫描检查提示骨转移灶数量或范围增加, 继续治疗6~9个月后复查提示骨转移灶数量减少或稳定。分析发生闪烁现象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本组93例, 中位随访时间16(6, 54)个月。14例(15.1%)发生PSA闪烁, 持续时间2(1, 7)个月;7例(7.5%)发生骨闪烁, 其中3例伴PSA闪烁。PSA闪烁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高于治疗前[119.0(97.0, 288.8)U/L与115.5(98.0, 198.5)U/L, 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 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 Ⅲ级15例。针对mCRPC, 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 二线治疗4例(18.2%), 三线治疗10例(45.5%), 四线治疗4例(18.2%), 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 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 212.5)U/L, 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 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 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 122.5)g/L, 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9/L, 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 最...  相似文献   

7.
目前内分泌治疗仍然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石, 但几乎所有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均会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已应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 但仍无法避免耐药。探索雄激素受体在内分泌治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是破解前列腺癌耐药难题的关键。本文概述近年来雄激素受体耐药调控机制及耐药后治疗策略选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多数接受治疗患者尤其是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几乎都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中位总生存时间短。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较年轻mHSPC患者多学科诊疗过程,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辅助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术区放疗+转移灶放疗。患者进展为CRPC后更换方案为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以及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内分泌治疗。最后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更改方案为阿比特龙+奥拉帕尼联合内分泌治疗以及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术后随访35个月后,患者仍存活且临床症状控制理想,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在腺体内呈现不均匀分布, 外周带发病率高于移行带及中央带。近年来, 不同区带前列腺癌被发现存在临床、病理、分子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 但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仍缺乏规范。本文从方法学、空间分布规律、临床意义等方面对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行醋酸阿比特龙(AA)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89例接受AA治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5.7 ± 8.3)岁, AA治疗前PSA 56.88 (19.31, 143.75) ng/ml。PSA变化特征包括PSA下降后最低值(PSAN)和PSAN时间, PSAN时间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达到PSAN的时间。将PSAN分为<0.1 ng/ml(PSAN1)组, 0.1~4.0 ng/ml(PSAN2)组, >4.0 ng/ml(PSAN3)组。PSA应答定义为PSA最大下降率≥50%, 治疗后PSA无下降定义为原发耐药。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SA变化特征与患者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 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PSAN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SA变化特征对患者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患者中位随访17(12, 23)个月, PSA应答患者7...  相似文献   

11.
一例34岁年轻转移性前列腺腺癌患者,伴导管腺癌成分及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经多学科会诊讨论,行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及同位素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检测提示BRCA1基因胚系突变,联合奥拉帕利治疗后疾病获得短期控制。  相似文献   

12.
阿帕他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潮热、乏力、关节疼痛、皮疹、高血压和贫血等, 粒细胞缺乏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 服用阿帕他胺1个月出现粒细胞缺乏, 停用阿帕他胺, 并予升白细胞对症治疗后, 白细胞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0个月, 患者定期接受亮丙瑞林单药去势治疗, 粒细胞未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行新辅助治疗的1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 女1例;年龄(66.12±14.37)岁。新辅助治疗前影像学评估肿瘤分期T2N0M0期5例, T3N0M0期11例;活检病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 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示HER-2(0)、(+)、(++)、(+++)分别为1、6、6、3例。新辅助治疗方案:维迪西妥单抗120 mg, 每2周为1个周期, 共4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每3周为1个周期, 共3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靶病灶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均完成新辅助治疗。16例中5例完全缓解, 7例部分缓解, 3例疾病稳定, 1例疾病进展。12例(75.0%)客观缓解, 15例(93.8%)疾病控制, 14例(87.5%)目标病灶较基线缩小。在9例HER-2阳性(++/+++)和7例HER-2阴性(0/+)患者中分别有2例(22....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伴顽固性低钠血症临床少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排尿困难入院, 住院期间出现乏力、精神淡漠、神志改变, 诊断为严重低钠血症。请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完善PSA及前列腺MRI检查, PSA升高, MRI检查考虑前列腺癌, 后经前列腺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术前口服托伐普坦使血清钠维持正常, 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1个月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消失, 停用托伐普坦并停止补钠, 复查血清钠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 肿瘤及低钠血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前列腺癌发生进展有关的核心基因及其调控网络。方法获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的495例前列腺癌和52例对照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498例前列腺癌和50例对照样本的甲基化芯片数据、494例前列腺癌和52例对照样本的miRNA表达谱数据, 核对及更新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 整合NCBI-gene和OMIM上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 构建前列腺癌致病基因表达谱矩阵, 包括编码蛋白基因、非编码基因及甲基化基因, 并进行差异分析、共表达网络及pivot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08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 筛选出149个差异lncRNA。挖掘到9个模块, 与前列腺癌最相关的模块是棕色和青绿色模块(均P<0.001)。青绿色模块可以将样本分成两个聚类, 两个聚类中的前列腺癌样本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例vs. 332例, P<0.05)。富集分析发现青绿色模块基因与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有关, 这些基因参与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  相似文献   

16.
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部分的更新主要参考2019年《European Urology》发表的延迟治愈性治疗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合作研究(DETECTIVE)共识制定。2020版EAU指南在主动监测部分主要更新的内容有:①病理上,符合条件的ISUP1、2级患者均可入选主动监测,同时指南也明确了需要排除的病理类型;②指南强调了MRI在主动监测的确认穿刺、监测过程及退出3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③强调了PSA速率、PSA倍增时间在监测过程和退出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 其致死率高、治疗难度高, 困扰着全世界的男性患者和医生。免疫治疗是近年来mCRPC治疗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到临床治疗应用, 全面地介绍其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19.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大多已失去手术机会,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初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予最大雄激素阻断疗法+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评估病情,局部病灶缓解,随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尿控情况良好且无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20.
我院收治了1例T4N1M1b期寡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4个周期多西他赛化疗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间歇内分泌治疗,术后1年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对于寡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ADT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局部手术治疗有望降低生化复发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