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 DB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器官损伤为临床特点的新发突发传染病。DBV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是SFT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单核/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 是DBV感染的靶细胞, 其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在DBV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DBV感染人体后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特点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拟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例外周血各群白细胞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率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 为临床评估病例预后, 靶细胞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工具。方法建立检测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E6)和人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SFTSV感染率的流式方法, 并与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方法比较验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TS病例外周血各亚群白细胞胞内SFTSV含量, 并与单细胞测序比较验证,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病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qRT-PCR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 SFTSV感染后3 d内VERO-E6内病毒含量显著梯度升高, 而THP-1内病毒含量变化不明显。流式细胞技术在部分SFTS病例的B淋巴细胞检测出SFTSV阳性, 与单细胞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检测胞内SFTSV, 相对于qRT-PCR更适用于混合细胞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3—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流行特征。方法系统收集并分析近10年来宁波市SFTS报告病例的个案资料、病原学检测数据及病原基因组测序数据。结果 2013—2021年, 宁波市共报告SFTS 65例, 死亡8例, 病死率12.31%。患者平均年龄为53.65岁, 60~7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宁波市下辖10个区(县)中6个区(县)有SFTS病例报告, 以宁海县(33例, 50.77%)和象山县(20例, 30.77%)报告病例最多。发病时间呈季节性分布, 7月为发病高峰, 4~8月病例占全年病例数的81.54%(53/65)。76.92%(50/65)病例为农民。92.31%(60/65)病例居住在山区或丘陵地区。65例SFTS病例中, 8例患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 20例患者接触家养动物(宠物)或居住地有鼠类出没。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 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 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 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 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 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 此时细胞CPE明显, 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濮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S、M、L片段分子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特点, 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 提取SFTSV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构建多重PCR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DNAStar、MEGA11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14 d内均无旅居史, 有野外作业史, 无蜱虫叮咬史;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SFTSV基因型为E型, 其S、M、L片段基因均为E型, 与GenBank中已知的SFTS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9.9%、94.0%~99.8%、95.7%~99.7%。结论该患者确诊为濮阳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与河南近年来分离株基因分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建立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基因组的测序方法。方法提取SFTSV阳性血清样本病毒核酸, 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SFTSV特异性引物, 构建多重PCR方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28份SFTSV阳性血清样本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并获得全序, 覆盖度均超过94%, A型病毒株最多(20株)、其次为B型(4株)、E型(3株)。结论本研究基于多重PCR建立了针对SFTSV的特异性强、质量好的高通量测序方法, 提高了测序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既往研究主要探讨T淋巴细胞在MS中的作用,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MS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进行概述, 以期为M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中Gc及其N-糖基化位点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 构建了含有SFTSV Gc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重组假病毒。方法利用定点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SFTSV Gc及3个N-糖基化位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c、pcDNA3.1(+)-Gc(N291Q)、pcDNA3.1(+)-Gc(N352Q)和pcDNA3.1(+)-Gc(N374Q)。验证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后, 感染VSVΔG-Fluc*G假病毒, 构建4株重组假病毒并检测其对细胞感染力的影响。结果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c、pcDNA3.1(+)-Gc(N291Q)、pcDNA3.1(+)-Gc(N352Q)和pcDNA3.1(+)-Gc(N374Q)。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4个重组质粒均成功表达。SFTSV Gc重组假病毒对Vero细胞有感染特异性。糖基化位点突变后假病毒感染能力明显降低, 且352位糖基化位点突变株感染水平最低(P<0.001、P=0.001)。结论 SFTSV G...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u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儿童外周血中miRNA-150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ITP患儿总共98例设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时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健康体检儿童100例设为对照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NA-150以及Gp特异性抗体水平, 分析观察组不同疾病分期和不同疗效患儿外周血中miRNA-150水平及有关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血miRNA-150水平高于对照组[(1.14±0.30)比(0.39±0.05), t=24.65, P<0.05]。观察组中新发ITP组的miRNA-150水平、抗GPIIb/Ⅲa抗体阳性率高于持续性ITP组以及慢性ITP组[(1.24±0.22)比(1.15±0.20)、(0.88±0.16), 75.00%比54.05%、61.90%, F/χ2值为14.35、11.38, P值均<0.05]。观察组中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例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DNA拷贝数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1例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 SNP array分析显示患儿染色体6p25.3p25.1存在4266 kb缺失,FISH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根据父母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胎儿父亲为隐匿性t(6;14)(p25.1;p13)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6号染色体der(6)t(6;14)(p25.1;p13)。结论 成功诊断了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6p25.3p25.1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由于父亲隐匿性平衡易位产生的不平衡配子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ASXL1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其他基因变异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49例MDS患者ASXL1、U2AF1、SF3B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等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在149例患者中,ASXL1基因变异的检出率为24.8%(37/149),变异率> 5%的基因分别是U2AF1(22.8%)、TET2(11.4%)、DNMT3A(9.4%)、NPM1(8.1%)、SF3B1(6.0%)。ASXL1变异最常见的共存变异基因为U2AF1(27.0%,10/37)及TET2(18.9%,7/37)。ASXL1变异组与野生组患者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外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9例ASXL1变异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随访,其中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白血病转...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在IB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Th细胞分化不受调控及其细胞因子过度激活时, 免疫系统会转变成促炎状态, 进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炎症。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了IBD的发病。这些发现使Th17细胞及调节其发育和功能的途径成为治疗的靶点。文章就Th17细胞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3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线性生长障碍的遗传病, 其与许多其他原始身材矮小综合征不同, 它是一种与生长相关的疾病。3M综合征主要由CUL7、CCDC8、OBSL1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且CUL7、CCDC8和OBSL1可能共属于同一个未知的潜在的分子或(和)细胞机制调控的生长发育的进程。现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 阐述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3M综合征致病机制, 旨在为研究3M综合征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NF-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郁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初诊抑郁症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 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 将病例组患者分为重度抑郁组(23例)和轻中度抑郁组(5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细胞和Tregs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浆中IL-6、IL-10、INF-γ以及TNF-α水平, 对比分析T细胞亚群、Tregs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初诊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CD...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BI)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殊类型, 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阴性, 但HBV核酸检测为阳性。本文主要综述了OBI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传播可能性和检测建议。世界部分国家和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区献血者OBI的流行率各不相同, 分析表明非洲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高于北方地区。献血者OBI存在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核酸检测和乙肝核心抗体对献血者OBI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应根据当地HBV流行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以期最大限度降低OBI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例智力低下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1例智力低下患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患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及FISH分析。结果 SNP-array分析显示患儿染色体5q35.2q35.3存在5077 kb缺失,7q36.2q36.3存在4964 kb重复,FISH验证了SNP-array的结果。根据患儿SNP-array和FISH结果及其父母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胎儿父亲为隐匿性t(5;7)( q35.2; q36.2)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5号染色体der(5) t(5;7)( q35.2; q36.2)。结论 5q35.2q35.3微缺失对Sotos综合征表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SNP-array结合FISH技术有助于发现染色体隐匿性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AAA)和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 RCC)的骨髓组织病理学区别,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首诊AAA和RCC的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骨髓活检结果。结果收集150例患儿资料, 71例AAA和79例RCC;AAA组中男性52例, 女性19例, 年龄范围1.0~15.0岁(中位数8.9岁);RCC组中男性53例, 女性26例, 年龄范围0.5~16.0岁(中位数5.0岁)。AAA骨髓活检示增生极其低下, 88.7%(63/71)骨髓造血细胞比例<5%, 11.3%(8/71)在5%~24%, 且无1例见病态造血。RCC骨髓活检示增生低下, 94.9%(75/79)骨髓造血细胞比例在5%~50%, 所有病例均见片灶性造血, 40.5%(32/79)见红系病态造血, 60.8%(48/79)见小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8.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遗传病, 发病率为1/800~1/600, 是由21号染色体重复导致的遗传物质异常疾病, 大部分病例为标准型, 核型为47, XX(或XY), +21, 较少病例为易位型或嵌合体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主要特征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 可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十二指肠狭窄、阿尔茨海默病、白血病、免疫缺陷病等。21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变化导致了唐氏综合征的性状。虽然新的研究表明其与表观遗传学的机制有关, 但其分子层面上的致病机制仍未知。伦理因素限制了对唐氏综合征和人类其他三体疾病患者的研究, 且目前常用的小鼠模型并不能完全模拟唐氏综合征的基本性状。将来自唐氏综合征患胎细胞或组织诱导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可获得个体化、含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模型, 这为研究唐氏综合征发病机制和定制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该蛋白包括三个区域:细胞外配体结合区、单次跨膜区和负责信号转导的细胞内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区。HER-2在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头颈部肿瘤和妇科肿瘤等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 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目前针对HER-2蛋白的药物(单克隆抗体、双抗、抗体偶联药物等)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综述了靶向HER-2药物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cell lymphomas, TPCNS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TPCNSL 3例, 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 收集随访结果,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电子病历系统查询, 6 816例脑肿瘤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97例。其中3例为TPCNSL, 男性2例, 女性1例, 年龄60、67、82岁。临床表现多样,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麻木, 行走不稳;其中1例伴有烦躁不安、易激惹;1例伴有精神萎靡、嗜睡。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围血管生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可见活跃的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阳性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3、CD43、T细胞胞质内抗原1、穿孔素, 2/3例表达CD5、颗粒酶B, Ki-67阳性指数70%~8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均阳性。随访1~6个月, 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