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尿路菌群特征。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3例UTUC患者(UTUC组)和22例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尿液样本。UTUC组与对照组年龄[(60.9±5.7)岁与(61.4±8.8)岁]、性别(男/女:15/8与9/13)、体质量指数[(22.9±1.8) kg/m2与(23.4±1.7)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尿液样本微生物16S rRNA的V4区测序, 使用QLLME2软件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hannon指数、辛普森指数和Chao1指数分析组间α多样性;使用非加权主坐标分析(PCoA)进行组间β多样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EfSe)鉴定组间丰度存在差异的菌群, 以线性判别分析值(LDA)>2为有显著差异。结果 UTUC组较对照组的Chao1指数(703.12±265.54与506.20±214.02)和Shannon指数(5.61±1.85与5.07±1.34)均明显增高(P<0.05), UTUC组较对照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乳腺癌易转移, 预后不良。在抗HER2靶向治疗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减少, 预后改善。但仍有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 发生复发转移。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和解救治疗的全程治疗使得HER2阳性乳腺癌从中获益。国内外学者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主要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现况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DNA甲基化技术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无创诊断的性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7例UTUC患者(UTUC组)和121例上尿路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UTUC组男64例(59.8%), 女43例(40.2%);年龄(67±10)岁;输尿管癌50例(46.7%), 肾盂癌42例(39.3%),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15例(14.0%);非肌层浸润性UTUC 45例(42.0%), 肌层浸润性UTUC 51例(47.7%), 分期不明确11例(10.3%);肿瘤分级低级别14例(13.1%), 高级别93例(86.9%)。对照组男81例(66.9%), 女40例(33.1%);年龄(52±14)岁;泌尿系结石104例(86.0%), 输尿管狭窄或息肉13例(10.7%), 单纯肾积水4例(3.3%)。UTUC组60例(56.1%)和对照组11例(9.1%)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TUC组72例(67.3%)和对照组9例(7.4%)行尿液原位荧光杂交法(FISH)检查。对两组的尿沉渣样本行基...  相似文献   

4.
目前, NCCN、EAU等指南表示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a/mUC)的一线标准治疗是基于铂类的联合化疗, 但常因化疗药物的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及听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 规避了化疗引起的不良事件, 开启了尿路上皮癌(UC)治疗的新模式, ICIs与其他治疗手段, 包括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放疗等的联合使用, 实现了UC治疗的多样化, 为铂类不耐受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成为当前研究探索的主流方案。本文将对这些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中尿路上皮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行荟萃解读。本次会议报道了53项尿路上皮癌相关研究, 包括6项新进展、7项口头报道和40项壁报交流。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领域, 多种新方案被报道, 为卡介苗抵抗/失败的NMIBC保留膀胱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围手术期治疗方面,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问题。对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 CheckMate-901研究和EV-302研究为一线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考。这些研究为尿路上皮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RNU)是UTUC治疗的金标准, 但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可高达20%以上。UTUC在术后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准确预测肿瘤复发和疾病进展。了解UTUC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对指导肿瘤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上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发病率低, 但预后较差的疾病。对于UTUC的治疗目前以肾输尿管根治术为治疗金标准。在围手术期或肿瘤学结果方面, 关于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处理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哪一项技术可以显著优于另一种技术, 因此外科医生的偏好通常决定了远端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管理方式, 对于输尿管末端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的最佳方式尚有争议, 本文就目前对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方式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66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9例, 女277例;年龄(67.3±10.0)岁。其中97例有吸烟史, 29例有肾移植手术史, 120例有糖尿病史, 76例有冠心病史, 146例有高脂血症史, 271例有高血压病史, 50例有慢性肾病史。43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确诊UTUC时366例合并肾积水, 55例合并膀胱癌。566例中, 肾盂癌210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肿瘤5例, 输尿管癌226例, 多灶肿瘤125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UTUC组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TUC出现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UTU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中, 511例为单纯UTUC;55例伴其他组织学类型, 其中伴鳞状分化30例, 腺样分化6例, 黏液变性5例, 肉瘤样癌5例, 微乳头状癌2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 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 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目前新型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 同时具有抗体药物选择性强和化疗药物活性高的特点, 目前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ADC药物获批治疗尿路上皮癌, 包括恩诺单抗(Nectin-4抗体-MMAE偶联物)、戈沙妥珠单抗(Trop-2抗体-SN-38偶联物)和维迪西妥单抗(HER2抗体-MMAE偶联物), 显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的预后, 改变了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模式。此外, 一些ADC药物与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本文总结近年来ADC药物应用于尿路上皮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报告多项尿路上皮癌进展。新方案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 为卡介苗抵抗/失败NMIBC提供更多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围手术期治疗中, CheckMate274研究3年随访数据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组无疾病生存率优势。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方面, IMvigor130研究总生存率(OS)报告发布, 引发mUC一线治疗思考。会议还关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UTUC并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 女115例;年龄(65.52±10.14)岁;左侧122例, 右侧115例;肾盂肿瘤102例, 输尿管肿瘤124例, 多部位肿瘤11例。根据病理结果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37例中, 病理淋巴结阴性组180例(75.9%), 淋巴结阳性组57例(24.1%)。淋巴结阳性组较淋巴结阴性组有更高比例的肾盂肿瘤[57.9%(33/57)与38.1%(69/180)]、病理T3~4期[84.2%(48/57)与32.8%(59/180)]、G3分级[91.2%(52/57)与55.6%(100/180)]、腺样分化[17.5%(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腺鳞癌(PA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回顾性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男性23例, 女性37例, 年龄(62.7±10.2)岁, 其中病理结果为PASC的20例, 通过倾向性匹配同期胰腺导管腺癌(PDAC)4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EGFR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 mRNA的表达差异, 根据EGFR的IOD值中位数将20例PASC样本分为高、低表达两组,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EGFR表达对PAS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ASC组的癌组织IOD值为29.2(25.7, 35.1), 高于PDAC组的IOD值9.5(5.5, 13.0), 且均高于正常组织的2.4(1.7, 3.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ASC组EGFR mRNA表达水平高于PDAC组[3.0(1.8, 3.5)比1.2(0.8, 1.2)], 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新诊疗指南近期发布,相较于既往版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①在致病因素和患者评估中强调了对于马兜铃酸和Lynch综合征的关注;②对肌层侵犯患者的治疗中强调了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化疗的意义;③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列出了最新证据并推荐了相关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该版指南中的一些更新重点问题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移植肾膜性肾病(MN)受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活检确诊为MN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受者分为原发病不明组(A组,12例)和复发组(B组,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比例和术后基线肾功能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者术后平均16.4个月后出现复发,明显早于A组。两组移植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或)肾功能不全。B组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染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B组肾组织IgG4亚型染色强度强于A组。A组受者术后5年移植肾存活率为77.8 %,而复发受者为66.7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在移植肾MN复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植肾组织PLA2R染色有助于对原发病的判断,其敏感性高于血清抗PLA2R受体。利妥昔单抗是治疗移植肾膜性肾病的有效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提高对其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于2018年12月就诊于血液科, 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 结合流式细胞学等结果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2020年4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膀胱镜活检病理显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0%)+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0%)。遂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出院后全血细胞减少, 且状态较差, 暂缓化疗。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恶性度高的膀胱肿瘤, 对于非远处转移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 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56岁男性患者, 因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尿路上皮癌, 予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 未见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曲妥珠单抗获批上市, 开启了我国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纪元。20年来, 中国乳腺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治疗经历了单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双靶向药物和抗HER2联合抗体-药物偶联物等阶段;抗HER2靶向治疗格局的变化, 不断改变着HER2阳性乃至HER2低表达患者的治疗模式, 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20年来, 中国学者从参与国际临床试验、完成进口产品注册研究, 到结合中国临床实际, 开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丰富了HER2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证据, 形成了兼具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治疗体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和《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 更是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患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方法利用TCGA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BLCA组织与正常组织的CDK4差异表达情况, 再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CDK4的预测价值, 然后根据CDK4表达水平将样本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 每组各207例,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DK4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CDK4在BLCA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高表达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较低表达组患者更差(HR=1.49, 95%CI:1.04~2.14, P=0.028), 但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I)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K4 mRNA的表达水平与种族、组织学分级、是否放射治疗有着密切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治疗结局、淋巴血管侵犯是影响BLCA DS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TIMER数据库结果...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