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PDCA模式下家属协同护理对病毒性腹泻患儿遵医行为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腹泻患儿104例, 将其随机分为PDCA组和常规组, 各52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PDCA组则给予PDCA模式下家属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异常、发热)消退时间, 对比干预1 w后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患儿家属病毒性腹泻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对比干预前及干预1 w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得分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DCA组相较于常规组, 患儿依从率、家属病毒性腹泻相关知识了解率高, 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w后对比于干预前, 两组PPUS得分均降低, 且相同时间PDCA组与常规组相比较, PPUS得分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模式下家属协同护理可促进病毒性腹泻患儿的遵医行为, 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还可增强患儿家属的病毒性腹泻了解程度, 降低患儿父母疾病... 相似文献
2.
循证护理证据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在循证实践过程中, 管理者带领护理团队在针对特定的临床护理问题寻找证据并进行证据转化和评估, 构建循证实践项目,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以多学科协作模式, 推动循证实践证据转换, 给护理工作带来改变。在此过程中, 管理者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管理者在开发、推动及持续应用循证实践方案时, 应以卓越的领导力推动证据在临床护理转化中的顺利实施并得以维持, 使工作得以改进, 患者和临床护士均可受益。本文基于循证实践现状, 探索如何在卓越管理模式下, 推动循证实践证据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高质量转化, 进而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和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水平状况, 探讨早期不同镇静水平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为更好的指导护士开展镇静评估和实施镇静策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纵向研究,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行镇静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结果将患者分为深镇静组98例, 浅镇静组103例;通过Cox多因素分析, 探讨患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机械通气开始后≤48 h的早期镇静中, RASS为浅镇静的占63.2%(2 143/3 389), 深镇静占35.2%(1 194/3 389), 镇静不足占1.5%(52/3 38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镇静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患者气管插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χ2值为4.73~74.31, 均P<0.05);早期镇静过深是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HR=0.499, 95%CI 0.276~0.903, P<0.05);性别、镇静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刘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13)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 神经重症作为神经疾病的亚专科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水平。伴随着神经重症的崛起, 专科护理也在不断提升, 不仅持续优化了护理实践的思维与方法, 更新与改变了护理实践的流程与技能, 护理规范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有力地推动着神经重症专科护理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从完善神经重症基础生命支持要点、改变专科护理评估指标、梳理神经重症不同疾病护理流程以及推进护理研究动态发展与思考4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神经重症护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变、完善、提高与细化, 让患者享受最佳护理实践;同时提出了神经重症专科护士需要增加专科、专病护理知识, 为神经重症护理领域护士专业化培养奠定基础, 为促进神经重症护理临床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重症超声临床操作技术的护理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 为超声检查在重症护理实践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重症超声研究组以重症超声护理实践的经验和文献研究为基础, 结合重症护理超声的共识性建议, 形成《规范》初稿;经过专家访谈、共识讨论会、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等方法, 对《规范》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规范》终稿。结果《规范》共包含重症护理超声的基本应用、重症护理超声指导的护理评估规范、超声引导的护理操作流程及重症护理超声培训4个部分。结论《规范》的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为重症超声临床操作技术的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肌病患者的循证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肌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转归、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转归效果, 缓解不良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理念结合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模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 研究组采取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结合FMEA模式的护理模式, 护理前和护理2 w后记录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护理2 w后总有效率、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且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总有效率、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结合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优质护理中疗效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 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为基础, 采用德尔菲法确立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的内容,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92, 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轮专家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296~0.667、0.240~0.804, 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0.77~288.17, 均P<0.01)。最终确立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 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0.1)。结论构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随访指标体系, 为临床护理质量与开展ICU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提供参考, 为ICU后随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开展循证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2020年7—8月选取厦门大学2017、2018级80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7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n=38), 2018级护理学专业选修本课程的本科生为试验组(n=42)。采用中文版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和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比较两组本科生循证实践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的循证实践行为、态度和知识技能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学专业本科生阶段开设循证护理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知信行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有利于临床应用和课堂环境的统一, 推动我国护理学科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失眠护理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等级模型, 系统检索UpToDat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最佳临床实践、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中国医脉通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网、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协会网站中关于脑卒中后失眠护理的证据, 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9日。采用相应的文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 其中指南6篇、系统评价16篇、专家共识2篇。最佳证据包括睡眠质量的评估、脑卒中后失眠诊断、制订个体化计划、非药物干预、中医护理干预5个维度, 共总结出26条最佳证据。结论对脑卒中后失眠护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为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循证依据, 建议临床应用时,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证据。 相似文献
12.
衰弱与创伤联系紧密, 共同影响老年创伤患者的健康结局。然而, 当前国内对老年创伤患者的衰弱状况关注不足。本文从衰弱与创伤的联系、老年创伤患者衰弱的评估工具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国内老年创伤人群提供护理新视角, 并为开展老年创伤患者相关衰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成年人重症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护理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方法学, 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Cinahl Plus等国内外数据库, 以及相关指南网站和专业协会网站中, 对建库至2022年8月有关成年人重症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护理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的检索。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证据筛查及文献质量评价, 证据汇总后由项目团队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文章6 009篇, 经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33篇, 包括指南13篇, 系统评价1篇, 专家共识17篇, 证据总结1篇, Meta分析1篇。共总结出33条最佳证据共8个维度, 包括相关阈值、评估与监测、呼吸护理、循环护理、镇痛镇静护理、体温护理、营养护理及脑脊液引流护理。结论总结成年人重症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护理的循证依据, 为后续其临床护理策略的规范化构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健康教育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根据PIPOST模式确立循证问题, 检索Cochrane Library、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临床指南库、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医脉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等数据库或专业学会中有关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健康教育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8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 并对证据进行提取、整合, 形成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健康教育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 包括4篇指南、3篇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提取出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健康教育的证据41条, 包括麻醉概述、麻醉前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及配合、麻醉恢复期管理、术后管理6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健康教育的最佳证据, 能够为麻醉健康教育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ICU患者口渴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协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CU患者口渴管理的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31日, 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 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8篇, 类实验性研究5篇, 横断面研究4篇。形成最佳证据18条, 包括口渴管理的基本要求、干预评估、干预方式、注意事项、健康教育5个方面。结论总结了ICU患者口渴管理的最佳证据, 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及科室具体政策对最佳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和应用, 以缓解ICU患者的口渴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索汇总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的证据, 为ICU医护人员进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中关于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 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 包括临床指南3篇、系统评价9篇以及随机对照试验1篇。汇总出21条最佳证据, 涉及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改善病区环境、减少睡眠中断、合理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及促进身心放松5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证据可为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ICU医护人员应基于证据, 在充分考虑科室人力资源及实际情况, 并结合患者需求, 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机构的组织健康素养普遍较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及满意度, 且目前尚未得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对组织健康素养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为提高医疗机构的组织健康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1—5月,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指标体系初稿, 并编制函询问卷, 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构建最终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用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的算数平均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15/15)和93.3%(14/1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和0.860;专家函询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97、0.121(P<0.01), 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结局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对于规范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取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糖尿病足患者运动管理的证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 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 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 形成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初稿, 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 对方案条目进行修订, 形成适合临床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终稿。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5/15,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5和0.895, 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32和0.291(均P<0.01)。形成了包括糖尿病足患者运动评估、运动处方、运动中监测、运动后评价、运动管理5个模块、12个项目、40项操作性条目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 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 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糖尿病足患者运动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的替代决策者(SDMs)决策后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研,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重症患者的SDMs 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决策后悔评估量表、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神经重症患者的SDM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的SDMs决策后悔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神经重症患者的SDMs决策后悔中未出现后悔者占50.0%(55/110)、轻度后悔者占30.9%(34/110)、中重度后悔者占19.1%(21/1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对神经重症患者SDMs决策后悔得分有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 P<0.05), 而年龄、与患者关系、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则对其决策后悔得分无影响,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09~1.01, 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神经重症患者SDMs决策后悔得分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