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术前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分系统预测恒压灌注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风险。方法 选取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恒压灌注下MPCNL术的422例患者作为队列人群,以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26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5的比例匹配同期对照组130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因素,并按照逻辑评分法构建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危险评分系统。从上述模型样本中随机抽取50%的病例(78例)为验证样本行内部验证。利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评分系统的校准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评分系统的区分度,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进行危险度分组。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危险评分模型有4个预测因子,包括女性(Woman)(β=1.146,P=0.030)、尿白细胞(WBC)≥2+(β=1.088,P=0.047)、尿亚硝酸盐(NIT)阳性(β=2.653,P=0.000)、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5(β=1.459,P=0.008)。用上述4个因素依据逻辑评分法构建恒压灌注下M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危险评分系统(简称“WaN-2评分系统”):女性(1分),尿WBC≥2+(1分),尿NIT阳性(2分),NLR≥2.5(1分),总分为5分;分值≥2分为高危人群。WaN-2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0-0.921),P=0.000];Hosmer-Lem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771)。从上述模型样本中随机抽取50%的病例(78例)为验证样本行内部验证,验证组证实,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12-0.941),P=0.000];Hosmer-Lem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643);结果表明该风险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 本课题所建立的WaN-2评分系统可初步评估恒压灌注下行MPCNL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风险程度,对于WaN-2评分≥2分的高危患者,临床医师在围术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结石微创取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患者328例,根据PCNL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和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各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和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在性别比例、结石体积、结石数量、手术时间、存在肾功能不全、是否为鹿角型结石、术中灌注压力、是否存在术前尿路感染和hs-CRP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体积、结石数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鹿角型结石、术中灌注压力和术前尿路感染是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石体积、结石数量、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鹿角型结石、术中灌注压力和术前尿路感染是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输尿管镜术前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输尿管镜治疗的21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一般病史资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输尿管镜术前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以及菌尿是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概率模型,公式为P=1/(1+exp-(3.17+1.88×肾积水程度+1.27×结石直径+1.67×菌尿),其作为预测指标,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约为0.891,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2.19%。结论肾积水程度、结石直径以及菌尿是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输尿管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概率模型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24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PCN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CNL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24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13例,发生率为1.80%,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抗感染、扩容及支持等治疗后痊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尿路感染(OR =2.78)、手术时间(OR =2.55),术中肾盂压力(OR=4.61)、年龄(OR =2.35)性别(OR =2.07)及合并糖尿病(OR=2.39)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结石直径>2 cm、数量、鹿角形结石及肾积水程度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术前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 min、术中肾盂压力>40 mmHg、女性、年龄≥60岁及合并糖尿病是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识别和警惕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PS)联合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乳酸(Lac)对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21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将其分为并发组(24例)和未并发组(188例),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IPS评分和ALB、PLT、Lac水平,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S评分联合ALB、PLT、Lac水平对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的术前尿培养阳性占比、术后IPS评分及Lac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 而术后ALB水平及PLT则均低于未并发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前尿培养阳性以及术后IPS评分和Lac水平升高、ALB和PLT水平下降, 均是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IPS评分联合ALB、PL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的相关体质因素, 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例组)及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中医体质调查问卷。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Empowerstats 3.0进行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各体质分布按照出现频数由高至低排列的前4位分别为: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的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患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阳虚质是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性, 提示需要综合防治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57例,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15例.总结病例特点,对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5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中,术前尿常规、中段尿培养、术前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术中液体灌注量等因素与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术前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液体灌注量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充分抗感染治疗、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液体灌注是减少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1例病例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例166例对照,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中,结石大小、性别、糖尿病、手术时间、尿培养阳性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293)、结石大小(OR=1.135)、尿培养阳性(OR=9.883)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结石大小、尿培养阳性等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术中要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如何防治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6例病例组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172例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糖尿病、尿培养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31),结石大小(OR=1.139),尿培养阳性(OR=8.992)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女性,大结石,尿培养阳性等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更容易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应对此类高危患者采取必要预防感染措施,以减少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可以预测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15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感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与只发生SIRS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6例患者中的135例仅发展为SIRS,其余21例患者均发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组术前尿亚硝酸盐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石直径大(P=0.015),手术时间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亚硝酸盐(OR=10.570,P=0.025),结石大小(OR=11.512,P=0.009)和术后血白细胞减少(OR=0.009,P<0.001)。在尿激酶休克前3 h内白细胞计数阈值为2.98×10^9/L。白细胞计数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92.6%。结论术前尿亚硝酸盐、结石大小和术后白细胞计数与PCNL术后的尿路感染性休克相关。可将PCNL后3 h内白细胞减少低于2.98×10^9/L,可作为尿路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指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性休克,应在PCNL后3 h内测量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所致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脓毒血症最佳干预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郁南县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PCNL治疗的497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Fisher精确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脓毒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在这497例行PCNL术的患者中19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3.82%);Fisher精确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2.5 cm,手术时间>90 min、术者经验(<100例)、合并糖尿病为PCNL术后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很好的预测尿脓毒血症的发生(AUC=0.926)。在这19例患者中,8例出现感染性休克(42.1%),3例死亡(15.8%)。其中12例早期应用亚胺培南抗感染只有1例进展为感染性休克阶段,余7例则均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其中3例死亡。 结论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2.5 cm、手术时间>90 min、术者经验<100例、合并糖尿病为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且这些危险因素对PCNL所致尿脓毒血症具有良好预测效率。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降低尿脓毒血症风险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尿源性脓毒症。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诊断的188例大型肾结石(结石长径≥25 mm)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单通道钬激光mPCNL进行治疗。术后7 d, 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关于尿源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8例)和无脓毒症组(16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尿源性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脓毒症组的术前尿白细胞计数、尿亚硝酸盐阳性率、相邻肾盏内结石阳性率、结石最大横截面积、肾积水直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手术时间均较无脓毒症组明显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尿白细胞计数、尿亚硝酸盐阳性、相邻肾盏内结石阳性、结石最大横截面积和肾积水直径均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 总分220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的风险评估系统, 以评估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行RIRS治疗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有关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的文献,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 收集检索文献中接受RIRS患者的病例数据, 运用Meta分析筛选RIRS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构建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风险评估系统(FURSS),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评估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筛选出7个危险因素[性别(女性)、手术时间≥60 min、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结石长径≥1 cm、感染性结石、脓尿]与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风险相关。根据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 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比率约为5.3%(13/244)。根据风险评分系统对所收集病例进行评分, 术前评分>6.5分的患者45例, 其中11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18~0.963, P<0.001), 当评分为6.5分时, 约登指数最大, 敏感性为8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SII)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性的预测价值,并建立术前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3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分为脓毒血症组及非脓毒血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尿脓毒血症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相关临床指标的临界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其诊断效能。最后基于风险模型筛选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计算C-index,通过校准曲线评估其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19例(5.8%)病人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407,P=0.014),手术时间(OR=1.029,P=0.039),结石直径(OR=6.311,P=0.041),SII(OR=1.005,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肾结石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5例, 女50例。年龄(49.3±10.4)岁。鹿角形结石29例(38.7%), 多发结石25例(33.3%), 单发结石21例(28.0%)。结石直径(5.4±2.7)cm。术前肾功能68(51, 68)μmol/L。25例(33.3%)伴有共病, 包括: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泌尿系解剖畸形。手术方式分别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33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25例、双镜联合17例。术后根据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术后1个月复查CT或KUB评价手术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疗效、并发症、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7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总体结石清除率为64.0%(48/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结石直径(P=0.001)、结石类型(P=0.002)是感染性肾结石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结石类型(OR=2.55, 95%CI 1.00~6.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和南京鼓楼医院接受PCNL治疗的5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SIRS组(94例)和非SIRS组(457例), 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NL术后出现SIRS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结果共94例患者术后出现SIRS, SIRS发生率为17.1%。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常规白细胞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2 h、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以及术中第一针穿刺引流出脓性尿液与PCNL术后发生SIRS均有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2 h、术前尿培养阳性、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和合并糖尿病均是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存在尿路感染、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长和合并糖尿病是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基础病、减少手术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SIR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尿源性脓毒血症临床特点,为预防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4年4月23例患者行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脓毒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及时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术前控制感染,术中预防,正确救治,可减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PCNL治疗的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46例)和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6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19.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机体对泌尿道感染异常反应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常可由泌尿道或男性生殖器局部感染逐渐发展为严重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和脓毒血症休克。尽早识别、多样化的诊疗方案和多学科间协作是降低病死率、提高该类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生物学标志物, 以期为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回顾腔内泌尿系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特点及病程。方法:对既往曾行腔内泌尿结石术后发生脓毒血症患者特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源性脓毒血症起病进展快,症状重,需及时干预治疗。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术前不易预料,难以完全预防,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及时观察诊疗病情为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