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2b 治疗 JAK2V617F 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干扰素α-2b 治疗 JAK2V617F 阳性的 PV 和 eT 患者47例,以同期羟基脲治疗组4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血液学缓和分子学缓解率。结果 PV 患者应用 IFNα-2b 治疗组血液学总缓解率(CHR + PHR)85.2%,应用羟基脲治疗组血液学总缓解率56.0%,P 〈0.05。eT 患者应用 IFNα-2b 总血液学缓解率75.0%,羟基脲治疗组总血液学缓解率42.1%,P 〈0.05;PV 患者 IFNα-2b 治疗组总分子学缓解率(CMR +PMR)77.7%,羟基脲治疗组4.0%,P 〈0.001。eT 患者 IFNα-2b 治疗组总分子学缓解率60.0%,羟基脲治疗组0%,P 〈0.001;PV 和 eT 患者采用 IFNα-2b 治疗后血栓和出血发生率均低于羟基脲治疗组,但 P 均〉0.05。结论与羟基脲相比,干扰素α-2b 可以提高PV 和eT 患者血液学缓解率,并且降低患者JAK2V617F 负荷,使患者达到分子学缓解。与羟基脲相比,α-2b 不能显著减少患者的血栓和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基脲(HU)联合干扰素α-2b序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18例患者依据其意愿分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序贯治疗组(A组)8例及单用羟基脲组(B组)10例,以治疗5个月为近期观察时限,观察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以及脾脏大小等指标变化;以治疗2年以上为远期观察时限,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5个月后RBC、Hb、HCT、WBC、PLT以及脾脏大小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年内未发生复发病例,8例均持续完全缓解(CR),B组2年内持续缓解6例(其中CR3例),HU减量过程中复发4例.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经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可控制,病人可耐受.结论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序贯治疗PV能使血细胞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安全性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 其中男9例, 女25例, 年龄[M(Q1, Q3)]为57(19, 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 随访时间[M(Q1, Q3)]为24(16, 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 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 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 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 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对改善患者血栓与出血及预后的风险。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住院、门诊诊治的1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IFNα-2b+阿司匹林;B组:羟基脲+阿司匹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5年内血栓与出血发生率、转白率、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骨髓纤维化(IMF)发生率。结果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组血栓与出血发生率、转白率、转PV发生率较羟基脲+阿司匹林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较羟基脲+阿司匹林纽可能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BCR-ABL1-)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初诊BCRABL1-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分析25种MPN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96例MPN患者中,83例(86.5%)检出19种共129个突变,人均检出(1.34±0.98)个突变。79例(82.3%)检出驱动基因突变(JAK2、CALR、MPL),未见2种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32例(33.3%)检出至少1种非驱动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NA甲基化基因(18.8%)、染色质修饰基因(14.5%)、激活信号通路基因(8.2%)、剪接体和RNA代谢基因(6.2%)、髓系相关转录因子基因(3.1%)。其中,DNMT3A和TET2、ASXL1(3个基因首个字母缩写为DTA基因)突变最常见。13例(13.5%)检出≥2个非驱动基因...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与α-1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治疗效果,选择2004年7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31例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II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6个月后观察肝功能复常情况,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转变情况,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肝纤维化恢复情况。结果,Ⅰ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Ⅱ组(χ2=16.16,P<0.01)。I组HbeAg、HBV-DNA阴转率高于II组(P<0.05),1年后的肝纤维化发生率I组明显减低,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CHB的效果好于α-1b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吉林医学》2017,(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采取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从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扰素α-2b组30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巴韦林,同时,干扰素α-2b组给予皮下或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ETVR、SVR及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干扰素α-2b组的26.67%(P<0.05)。结论:与干扰素α-2b相比,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2种类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感染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慢性丙肝150例,随机分成分为2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 α-2b)组:PEG-IFN-α-2b 1.5μ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疗程6个月;干扰素α -2b组:普通干扰素α-2b500万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干扰素-alpha-2b (IFN-α2b)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 激酶、环氧化酶-2(COX-2)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及人红白血病HEL细胞系中JAK2V617F与COX-2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保定市第一医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2例有JAK2V617F突变的MPN患者,其中17例患者为IFN-α2b治疗组(给予IFN-α2b肌肉注射治疗),25例为初治组(未行治疗)。另取同期10例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PN患者JAK2V617F/JAK2突变量,免疫组化检测MPN患者和ITP患者骨髓病理组织p-JAK2、COX-2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于HEL细胞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半定量PCR检测HEL细胞中JAK2、COX-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初治组患者p-JAK2、COX-2表达水平及MVD高于对照组,IFN-α2b治疗后患者p-JAK2、COX-2及MVD表达水平减低。不同剂量 IFN-α2b作用HEL细胞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随其剂量增加逐渐上升,JAK2及COX-2 mRNA及p-JAK2、COX-2蛋白表达随其剂量增加逐渐降低。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发现加入0.5×10 4 U/L IFN-α2b处理HEL细胞24 h,迁移至下室的细胞数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IFN-α2b 通过调控JAK2信号通路抑制COX-2及MPN患者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治疗HBeAg阳性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儿童13例,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5 μg·kg-1,1周1次,疗程48周,观察患者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8周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为92.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8%和69.2%.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是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方法 汇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液科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从外周血或骨髓中提取全血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JAK2基因V617位点突变,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 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男性6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8岁(19~83岁),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6.4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阳性率为62.07%(18/2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ET)患者阳性率为53.57%(45/84例),慢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bone marrow fibrosis,IMF)患者阳性率为63.64%(7/11例)。 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基因阴性的MPN的诊断;JAK2V617F基因突变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影响;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治疗慢性丙肝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两组患者各13例,分别肌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1.0、1.5μg/kg,每周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均为1000 mg/d。疗程为24周。每周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丙型肝炎正链RNA病毒(HCV-RNA)载量检测及28项生化检查,计算应答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剂量对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相近,其中高低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3.85%(7/13)和46.15%(6/13),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3.08%(3/13)和30.77%(4/13),应答率均为76.92%,三者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程度总体较轻,但高剂量组的头痛和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二者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低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α-1b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观察组26例)和IFNα-1b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8周随访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CHB的疗效优于IFNα-1b,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运用同位素示踪法-^125I标记和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2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按1,3,5μg/kg的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颈动脉采血。利用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分比,以校正全血血药浓度。用小鼠测定^125I-干扰素α2b和^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的组织分布和尿粪排泄,用大鼠测定其胆汁排泄。结果:^125I-干扰α2b和^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按低,中,高三个剂量组,^125I-干扰α2b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20,0.914,0.665h,^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72,3.17,2.69h,^125I-单修饰干扰素α2b在肾中的分布明显减少,在肝中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聚乙二醇修饰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α2b的体内半衰期。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分离纯化和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运用Superdex75Highload制备型凝胶色谱柱,以含0.15mol/LNaCl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流速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各洗脱组分经SDS-PAGE检测呈单一条带.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蛋白回收率为36.5%,抗病毒活性回收率为4.3%,比活度为4.74×10\\+7IU/mg,是原形干扰素α2b的10.4%.结论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18.
聚乙二醇对干扰素α—2b的初步化学修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几种不同方法活化的聚乙二醇5000对干扰素进行化学修饰,并对装饰条件、修饰后干扰素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相同反应条件下,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甲酸琥珀酰亚胺酯的选择性较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酸琥珀酰亚胺酯高,聚乙二醇甲酸琥珀酰亚胺酯由于有两个活性基团,选择性与SS-mPEG相近。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和聚乙二醇(PEG)修饰干扰素α2b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效应。方法:采用MTT法将不同浓度的干扰素分别对几种肿瘤细胞进行生长抑制实验。结果:不同终浓度(500ng/ml,50ng/ml,5ng/ml,0.5ng/ml)干扰素α2b和PEG修饰干扰素α2b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鼻咽癌细胞(KB)和人胃癌细胞(BGC)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优于干扰素。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8,(1):61-6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缓解及复发率均较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