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 年龄(73.5±9.3)岁, 术前病程4~240个月, 体质指数(24.2±1.7)kg/m2, 产次(1.7±0.8)次,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 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 32)cmH2O(1cmH2O=0.098kPa), 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 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 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 残余尿量10(10, 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 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 122)分, 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 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 分离子宫前后壁, 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保留子宫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 SSLF)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II~IV度POP患者, 其中33例采用保留子宫SSLF(观察组), 35例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 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173.94±52.14)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72±0.45)d及平均住院时间(7.09±0.63)d, 对照组术中失血量(228.86±53.40)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54±0.61)d及平均住院时间(9.22±0.8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9.57±9.50)min, 对照组手术时间(101.06±8.64)min...  相似文献   

3.
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 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 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 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 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 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 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 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国内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者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比较分析不同模型纳入的关键特征变量, 指出模型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期为精准医学模式下器官捐献肾移植供者评估体系的选择、建设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肝脏再生医学可利用功能性肝细胞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肝组织, 肝细胞或肝微组织移植有望作为肝移植的替代治疗方案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再生医学需要有稳定增殖能力及肝细胞特性的细胞。肝脏类器官来源于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 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和长期培养, 并保持遗传稳定性, 模拟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为肝脏再生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对肝脏类器官以及其在肝脏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探讨其应用潜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蓬勃发展,死亡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器官分配基本原则与核心政策、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范等相继出台。我国在积极推动人体器官捐献的同时,加强器官获取和分配的质控和管理力度,以促进我国器官分配的同质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题录     
本文以平行病历的形式, 记录了医护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后, 患者却因心理问题拒绝治疗, 后来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 积极接受治疗, 重新融入社会的感人故事。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 更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8.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10期发表的文章"GSTM1表达在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系", 通信作者单位更正为:1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 青岛 266071;2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青岛 266071。  相似文献   

9.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石河子 832008。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最新文献, 对机械灌注在移植肾保存及器官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机械灌注除了在保存供肾及评估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外, 还在修复边缘供肾、提高供肾质量、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以及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此外, 机械灌注作为一个独特的器官研究平台, 在新兴器官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直肠脱垂的治疗方式。规范化的术前诊断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直肠脱垂外科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随着国内外系列临床研究的开展, 经腹手术(例如腹侧补片固定术)和经会阴(肛门)手术(例如Altemeier)术等治疗直肠脱垂手术方式已经获得广泛认可。对直肠脱垂术前精准评估以及手术途径方式的合理选择, 对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是目前国内直肠脱垂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对于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争议。为了指导我国直肠脱垂患者规范化外科诊疗,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盆底外科专委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全国结直肠盆底外科治疗领域的专家, 对直肠脱垂患者规范化外科诊疗的核心内容进行多次研讨, 共同制定了《直肠脱垂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希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 能够为广大结直肠盆底外科医生提供有益参考, 共同推进我国直肠脱垂的规范化外科诊疗。  相似文献   

12.
肩肘损伤涉及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两大学科, 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迭代非常快, 对于肩肘外科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熟练掌握传统术式的基础上, 将逐渐普及的关节镜技术、三维导航和骨科机器人等应用于肩肘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期特邀蒋协远教授组织一期"肩肘关节损伤"重点刊, 旨在针对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深化骨科医生对各类肩肘损伤特点的正确认识、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辅助工具,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众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迅猛, 并在治疗肥胖症及代谢综合症等方面获得广泛肯定。本期重点选题为"减重代谢外科", 旨在探讨和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医学、解剖学、外科手术技术及材料学研究的进步, 疝与腹壁外科发展迅速。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本期重点选题为"疝和腹壁外科", 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 以期规范和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序二题录     
中国肝癌发生率高、预后差,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 因此, 肝癌免疫临床治疗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然而, 供区的医源性二次损伤、来源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原性和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来源也受到较大限制。异种骨(即动物骨)来源广, 避免了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缺点, 且具有与人骨相似的物理结构, 目前已在口腔科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免疫原性、供体体积及结构差异等原因, 异种骨移植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期特邀请罗卓荆教授撰写"骨损伤的异种组织修复现状与展望"一文, 详细阐述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意义与历史沿革、异种骨移植的骨科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异种骨移植临床转化的障碍与前景展望等, 为实现异种骨移植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骨科快速康复的难点之一即术后负重的时机、力量等问题, 但是骨科下肢术后如何进行合理负重?目前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真正可操作的科学、细化的指南及操作规范。本期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专家组成员联合制定的"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总结了术后负重临床存在的普遍问题, 形成了8条下肢骨折术后合理负重基本原则及专家建议, 目前该共识对创伤骨科术后下肢合理负重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可以规范临床研究及相关技术发展, 为骨折下肢创伤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22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强调了防治患者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由于创伤骨科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等5家组织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着眼于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在上述指南基础上邀请全国多位创伤骨科知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2023)"。该指南根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 主要从术前血液管理、术中血液管理及术后血液管理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推荐或建议, 为创伤骨科医生规范、合理地进行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