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 1岁, 2022年1月发现肝功能不全1个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入院观察治疗, 体格检查为精神体征可, 反应体征可, 咽内无任何充血, 心肺功未查到及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均可, 神经系统症状未查明及未有明显精神异常, 无恶心、呕吐, 面部皮肤及头发呈白色;胎儿生化检查发现谷草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为252.8 U/L(参考值21~80 U/L),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608.8 U/L(参考值8~71 U/L)均明显升高,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肝右叶体积略增大。胸腹CT提示:獭尾肝、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根部多发小淋巴结。父母系非近亲婚配, 否认有其家族性的遗传病史。本研究通过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GSFY伦审65号], 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抽取患儿血液样及患者父母外周血样本3 mL, 进行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2016—2020年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HA)的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 为我国儿童HA的诊疗及防控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通过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收集2016—2020年我国23个省份的27家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中HA住院患儿的病历首页信息, 对我国儿童HA进行流行病学、重症情况以及疾病负担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全国27家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共报告HA住院病例24 099例;其中, 男女比为1.46∶1, 年龄≤6岁的住院患儿为23 432例(97.23%)。除2020年外, 每年HA发病都集中在4~9月份, 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华东地区统计住院患儿最多, 为8 520例(35.72%)。在研究期间, 全国HA患儿的住院占比是0.42%(24 099/5 790 910);东北地区的住院占比最高, 为0.69%(1 720/249 244)。本研究中一共有1 510例(6.27%)患儿表现为重症, 男女比为1.35∶1;其中, 1 326例(87.81%)患儿年龄≤3岁, 且年龄在28天-≤1岁的患儿重症率最高(7.4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7日因"生长迟缓伴鸡胸"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1岁男性, 主要临床特点为轻度身材矮小(Z值为-2.03)、面中部发育不良及多发性骨骼发育不良, 包括鸡胸、椎体形态欠规则及腰椎前缘骨缺损等。患儿的母亲、外祖母、曾外祖父均身材矮小。WES结果显示患儿ACAN基因存在母源性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杂合移码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相关指南, 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患儿从出生后20月龄开始接受约11个月的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 身高明显改善。结论 ACAN: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考虑为该身材矮小患儿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2天,因"气促1天"于2017-06-11由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转入我院。患儿系G2P1,胎龄41周。患儿母亲孕早期无特殊用药史及特殊疾病史,孕期定期在外院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于2017年06月07日发现胎动减少,外院胎监提示异常,因"可疑宫内窘迫"于2017-06-09在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经剖腹产出生,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均为10分,羊水Ⅰ度污  相似文献   

5.
孕妇 27岁, G2P0, 因孕12+1周超声提示胎儿颈后透明层增厚伴骨骼异常于2020年12月30日来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查体:身高158 cm, 体重53 kg。平素体健, 非近亲婚配, 否认致畸物接触史、长期服药史、遗传病家族史以及畸形儿生育史。曾发生胚胎停止发育一次, 流产物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未见异常。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自身免疫抗SSA抗体阳性, 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此次怀孕后持续口服黄体酮(0.1 g bid)治疗, 未见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核型的成因、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2月15日于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并对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儿为足月小样低体重儿, 具有特殊面容、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mos 46, XY, r(4)(p16.3q35.2)[259]/45, XY, -4[25]/47, XY, r(4)(p16.3q35.2), +r(4)(p16.3q35.2)[8]/46, XY, der(4)del(4)(p16.3)inv(4)(p16.3q31.1)[6]/46, XY, dic?r(4;4)(p16.3q35.2;p16.3q35.2)[4]/48, XY, r(4)(p16.3q35.2), +r(4)(p16.3q35.2)×2[3]/46, XY, r(4)(p1?q2?)[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4p16.3(68 345-2 981 614)×1...  相似文献   

7.
女, 34岁, G2P0, 第1次怀孕1+月自然流产, 现因"孕8+周, 复发性流产"于2016年7月15日来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身高162 cm, 体质量62 kg, 外观及智力均未见明显异常, 丈夫身高178 cm, 体质量85kg, 表型未见明显异常。夫妻系非近亲婚配, 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家系成员不良孕产史。性激素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子宫大小24 mm×23 mm×16 mm, 右侧卵巢大小29 mm×14 mm, 左侧卵巢大小26 mm×12 mm。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流产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 XX, add(2)(p21)(图1)。患者染色体核型46, XX, t(2;6)(p21;p12)(图2), 配偶染色体核型46, XY。结合患者及流产胎儿核型分析, 流产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应为46, XX, der(2)t(2;6)(p21;p12)。本研究通过了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WHFY-YXLLWYH-L2021002),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携带AGA基因c.319C>T(p.Arg107*)纯合无义变异, 其父母均为同一变异的杂合子。患儿CNV-seq分析未见异常。上述变异在人群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致病性(PVS1+PM2+PP3)。结论 AGA基因c.319C>T纯合变异可能是本例AGU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上述发现为患儿父母的再次生育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患儿 男, 10月, 因"发现不能独坐"于2019年6月来本院就诊。患儿系G2P2 , 足月剖宫产, 生后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4100 g, 身长50 cm。母乳喂养, 6月起添加辅食, 胃纳可, 大小便无殊。现不能独坐, 不会叫人、扶站、爬。查体:一般情况可, 身高73 cm(中+), 体重9.6 kg(中+), 头围45 cm, 前囟1.0 cm ×1.0 cm, 面色红润, 耳位低, 眼睑下垂, 眼球运动不协调(图1), 呼吸平, 心肺听诊无殊, 四肢无畸形, 下肢肌张力略高, 肌力无异常。辅助检查:遗传代谢谱检查(外院):未见异常改变。同型半胱氨酸(外院):16.7 μmol/L(正常参考值:0~15 μmol/L)。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图2):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 扩大的第四脑室上部呈"蝙蝠翼状"。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家系调查:父亲28岁, 母亲24岁, 否认近亲婚配及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1例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及自闭症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9年6月30日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罕见8p部分缺失伴重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结果患儿核型为46, XX, dup(8p?), 其父母均未见明显异常。SNP-array检测显示患儿染色体8p23.3p23.1区存在6.8 Mb的片段缺失, 8p23.1p12区存在21.8 Mb的片段重复, 上述拷贝数变异均为新发, 并判断为致病变异。结论患儿的临床表型与染色体8p部分缺失重复相关, SNP-array检测对智力低下的患儿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儿, 男, 2岁2月, 因"至今独走不稳"于2021年4月就诊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患儿自幼各能区发育落后, 入院时能独站, 独走不稳, 可主动抓物, 捏取小物品欠灵活, 不会持勺进食, 唤名有反应, 可认家庭成员, 指认五官及身体部位, 认部分动、名词图片, 可简单称谓语及名词表达。母孕期无特殊,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4.1 Kg, 生后有窒息抢救史(具体不详), 否认新生儿期颅内出血、呼吸困难及惊厥史。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婚配, 家族中无与患儿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身高90 cm(P50~P85), 体重13 Kg(P50~P85), 头围48 cm(P15~P50), 毛发色浅, 发际线较低, 面容特殊:前额凸出、睑裂小、眼裂下斜、眼距宽、内眦赘皮、耳廓小、耳位低及鼻梁塌, 易流涎, 粗测视听反应可, 躯干及四肢肌张力重度低下, 围巾征(+)、跟耳征(+), 四肢肌力弱, 双侧膝腱反射活跃, 双侧巴氏征(-)、踝阵挛(-)。独走时速度慢、步幅小、步基宽, 双肘屈曲维持平衡, 立位双膝外翻、双膝反张、双足扁平外翻。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谱、甲功三项、血尿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例Kartagener综合征(KT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于邛崃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KTS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候选变异。模拟分析错义变异导致的蛋白结构改变, 应用HSF 3.0在线平台对非编码区变异进行危害性预测。结果患儿具有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及内脏反位等临床表现, 基因检测提示其DNAH5基因存在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和父亲。两个变异在dbSNP、1000 Genomes、ExAC、ClinVar及HGMD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提示c.5174T>C(p.Leu1725Pro)可能影响蛋白局部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活性, HSF 3.0分析结果提示c.7610-3T>G可能破坏剪接受体从而影响转录。结论 DNAH5基因c.5174T>C与c.7610-3T>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DNAH5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乌鲁木齐市新生儿发病情况,并为该病在本地区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制成干血斑,检测G-6-PD活性。初筛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二次复查值仍然阳性者进一步基因诊断确诊并给予预防措施。结果共筛查新生儿4784例,筛查率达99.70%;可疑阳性召回率为97.14%;共检出G-6-PD缺乏症4例;该病发生率为1:1196。结论开展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工作,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减轻家庭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人口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孕妇 26岁, G3P0。曾于2016和2018年胎停2次, 自述第2胎染色体拷贝数为45, X, 合并染色体12q24.21-q24.33区19.22 Mb重复。本次妊娠孕20+3周因"不良孕产史"于2022年5月11日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孕妇及其丈夫表型及智力均未见异常, 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2(论)第045号]。在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样本, 两管经培养、胰酶消化与G显带染色后制片, 在油镜下计数30个分裂相, 分析至少5个, 胎儿核型为45, XY, der(2), der(12), -21(图1)。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与胎儿相似(图2), 其丈夫拒绝接受染色体检查。对孕妇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 结果显示12号染色体部分长臂易位至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 21号染色体易位至12号染色体长臂, 且存在假双着丝粒(图3)。综合上述结果, 确定其染色体核型为45, XX, t(2;12)(pter;q24.21...  相似文献   

15.
孕妇 42岁,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助孕, 孕19周, 因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3.6 mm)到我院就诊。孕妇否认近亲结婚, 无家族遗传病史, 在孕期未合并内外科疾病, 无不良用药和有害环境接触史。彩超(图1)提示胎儿双肾回声增强, 左侧肾盂分离, 胸廓不对称, 膈肌弧形光带回声连续性中断, 断端约2.56 cm。胎儿肝脏位于右侧腹腔, 胆囊位于腹中部, 胃泡及部分肠管从膈肌缺损处疝入胸腔, 包块占据左侧大部分胸腔, 心脏明显受压移向右侧, 右侧肺脏大小1.99 cm×1.24 cm, 肺头比1.2。本研究通过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伦审(22)号], 经过医师咨询、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在孕24周时接受羊膜腔穿刺术,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nt sequencing, CNV-seq)。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7, XX, i (12)(p13p11)[6] /46, XX[54], 见图2。羊水CNV...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脏及肠道畸形1例报告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730030)薛素兰,吴毓贞临床病例患儿男性,于生后半小时因心率缓慢收住我科。第一胎一产,胎龄14周,自然分娩,Apgar评分9分。母24岁,孕期中患中度贫血,否认其他疾病史。孕6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浙江嘉兴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 为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24 00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进行地贫初筛, 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 并为具有生育中间型或重型地贫患儿风险的家庭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24 003例孕妇中, 1 211例地贫初筛呈阳性, 443例确诊为地贫突变携带, 总检出率为36.58%(443/1 211)。在443例地贫突变携带者中, α-地贫、β-地贫和α-复合β-地贫突变携带者的占比分别为27.31%(121/443)、70.65%(313/443)和2.04%(9/443)。1个双方携带家系的胎儿产前诊断结果为--SEA/αCSα, 预测其临床表型为中间型或重型地贫, 建议终止妊娠。结论浙江嘉兴地区可将孕期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作为地贫初筛的指标, 结合进一步的地贫基因检测, 对本地区的地贫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难治性癫痫(RE)患儿的基因变异特征, 为精准诊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2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就诊的117例RE患儿为研究对象,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1岁、1~<3岁、3~<12岁和≥12岁4组。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携带基因变异患儿的父母测序结果等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RE患者共117例,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50例。发病年龄范围为4日龄~14岁。117例RE患儿中, 33例携带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 检出率为28.21%(33/117)。<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21/39)、12.00%(3/25)和16.98%(9/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2, P<0.001)。有、无共患病患儿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12/36)和25.93%(21/8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 P=0.549)。33例携带基因变异患儿中, 27例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SNV)或插入缺失(InDel)变异...  相似文献   

19.
女, 因"胎龄34+4周早产, 生后反应欠佳, 呻吟吐沫41 min"于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儿系第1胎双胎(双绒双羊)之大, 出生体质量2 100 g, 1-5-10 min Apgar评分为5-8-8分, 入院后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患儿母亲诊断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脂血症, 无放射性接触史, 患儿父母否认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早产儿外貌, 三凹征弱阳性,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为145次/min, 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纤维软骨增生1型(FBCG1)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1日因"重症肺炎、疑似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1例FBCG1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DNA, 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1月龄女性, 存在面部畸形、骨骼发育异常及四肢内翻等表型。WES检测显示其携带COL11A1基因c.3358G>A/c.2295+1G>A复合杂合变异, 相关疾病为纤维软骨增生症。上述变异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和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 c.3358G>A变异符合判读PM1+PM2Supporting+PM3+PP3, c.2295+1G>A变异符合判读PVS1+PM2Supporting, 二者均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 COL11A1基因c.3358G>A/c.2295+1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对患儿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