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2月,对89例早期食管癌行常规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术中使用电视纵隔镜游离食管,经腹部切口游离胃,切除食管后,将食管残端与胃底做颈部吻合。结果1例术中发生出血,中转开胸;余8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86例随访1~38个月,其中6个月16例,7~12个月9例,13~18个月21例,24个月4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死亡8例,生存时间8~29个月(平均17.8月),其中5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早期食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余年来,以电视胸腔镜手术为代表的胸部微创外科得到了迅猛发展和不断完善,使用范围已涉及到胸外科的各个领域,成为胸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食管解剖位置及其疾病的特殊性,比较适合开展胸腔镜手术,但也是开展胸腔镜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的器官。胸腔镜食管癌手术虽起步较晚,但已臻成熟。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通过右胸壁4个1cm左右的套管切口,在胸腔镜下进行早、中期胸段食管癌的完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电视纵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辅助经纵隔食管切除术 (Transhiatalesophagectomy ,THE)与传统Ivor-lewis经胸食管切除术 (Transthoracicesophagectomy ,TTE)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 ,探讨THE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3月~ 2 0 0 1年11月 32例纵隔镜辅助THE和 2 8例TTE(Ivor -Lewis手术 )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两组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2 5 0 %vs.10 7% )、肺部感染率 (31 3%vs.32 1% )、胸腔感染发生率 (0 %vs .3 6 % )、再次开胸比例 (0 %vs.3 6 % )、胃排空延迟发生率(3 1%vs 2 1 4 % )、术后入住SICU时间 (4d± 2 3dvs 5d± 3 6d)和围手术期死亡率 (3 1%vs 7 1% )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THE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2 8 1%vs 7 1% ,χ2 =4 391,P =0 0 36 )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43 8%vs 17 9% ,χ2 =4 6 2 7,P =0 0 31)明显高于TTE。TH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TE组 (t=- 3 10 0 ,P =0 0 0 3)。 结论 纵隔镜辅助THE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辅助经膈肌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难度较大,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采用手辅助的方法经右侧膈肌进入胸腔完成食管肿瘤和淋巴结摘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例全身情况差,而无远片转移的老年食管癌病人,采用不进胸,经纵隔行食管癌切除,横结肠代食和顺蠕动一次全层吻合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手术克服了传统胸部长切口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顺应了21世纪外科手术趋于微创的潮流,逐步得以应用和推广。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早期VATS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无明显进展而遭受很多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2003年前的10年间,国内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报告不足百例。设备技术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电视胸腔镜的出现,使得能够在微创的条件下提供更好的视野及照明条件,为不开胸而安全切除病变食管和清除纵隔淋巴结揭开了序幕。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VATS食管癌手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方法日趋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VATS食管癌微创手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和S-VATS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S-VATS组术后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I-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d vs (2.9±0.2)d,P<0.05;(203.1±29.9)ml vs (462.9±54.1)ml,P<0.01;(0.9±0.2)d vs (2.5±0.3)d,P<0.01];S-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略高于I-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月,S-VATS组无局部复发。
结论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引流量少,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与I-VATS无明显差别,是前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纵隔镜(video mediastinosapy)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纵隔镜在实际操作中的视野狭小,精细解剖结构及出血情况分辨率差的不足。我们在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的基础上,将其与传统的食管拔脱术相结合自创了一种手术方法,早期仅用作游离食管上、中段进行食管拔脱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实际操作中又作了改进,在反复复习纵隔解剖的基础上,将纵隔镜操作改成颈部操作与腹部操作两部分,并在纵隔内放置纱布留作上下会师标记来完成整个食管的游离。现结合本组资料介绍该项技术及我们的初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本组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年龄(2 5~ 75 )岁 ,平均 4 4 9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 13例 ,浸润性胸腺瘤 2例 ,神经源肿瘤 10例 ,食管囊肿3例 ,支气管囊肿 3例 ,心包囊肿 2例 ,成熟畸胎瘤 1例 ,其它 5例。全麻双腔插管 ,侧卧位 ,健侧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Trocar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 6、7肋间 ,操作套管 2个~ 3个 ,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 ,切下后难以经Trocar取出 ,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 ,可以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 结果 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 ,3例附加 8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 ,安全有效 ,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究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食管癌微创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科施行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65例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5±7.8)岁.结果 完成胸部操作平均时间(133.4士28.6)min,术中平... 相似文献
13.
14.
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微创手术完成的160例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病例中男1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6岁。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139例.腹腔镜纵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lvor—Lewis术15例.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3例。手术时间230~780(平均364.0)min,术中出血量20~4000(平均286.2)ml;获得R0切除152例(95.0%),清扫淋巴结6。39(平均19.4)枚。中转开放手术11例(6.9%),其中开胸9例。开腹2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3%(18/160)。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0。430h(平均22.1)h。术后住院时间7-93(平均13.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4%(55/160),术后30d内死亡率1.2%(2/160)。住院死亡率2.5%(4/160)。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取得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电视胸腔镜、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逐步进入胸外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10年来.全腔镜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术等胸外科腔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趋于成熟。腔镜手术使以往的一些大切口小手术发生了根本意义的改变,微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126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8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行胸膜活检,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手汗症病人118例,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结果本组8例临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病人,术后全部获得明确诊断,滑石粉胸膜固定全部成功;118例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手汗症病人,术后手汗症状均完全消失,手掌温度上升1.5℃-3.0℃,温暖而干燥。随访1~6个月无1例复发。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和手汗症等简单的胸膜、纵隔疾病。经肋间电视纵隔镜可以达到与电视胸腔镜手术相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并且更加简便和微创,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电视胸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146例纵隔肿瘤患者分别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术前心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疼痛耐受度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无中转开胸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纵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刀和L igaSure行腹腔镜下游离胃术、腹腔镜联合纵隔镜经后纵隔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左颈吻合8例,其中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下段癌5例,TNM分期为T1~3N0~1M0。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或开腹手术,术中无输血,手术时间180~220m in,平均200m in,术中出血量50~150m l,平均l00m l,纵隔淋巴结清扫0~8枚,平均3.2枚,腹部淋巴结清扫0~6枚,平均1.4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4d,平均3.7d,术后住院时间10~19d,平均12d。结论:对于中下段无外侵(≤T3)的食管癌患者在腹腔镜联合纵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纵隔镜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纵隔镜食管癌切除18例,其中纵隔镜联合腹腔镜组8例;纵隔镜联合开腹组10例.结果 1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纵隔镜手术时间(102.2±14.4)min,术中出血(182.2±35.9)ml,术后纵隔引流量(123.3±25.4)ml;术后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疼痛1.5±0.5(数字评分法);纵隔淋巴结切除(9.8±2.3)枚/例,纵隔镜联合腹腔镜组和纵隔镜联合开腹组下肺韧带组淋巴结切除分别为1.8±0.6、0.结论 纵隔镜联合腹腔镜或纵隔镜联合开腹切除食管癌安全可行,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纵隔镜仅可切除上段食管床淋巴结,腹腔镜可行下肺韧带组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