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S"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2021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6S"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实验组。将该院2020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对照组。每一个阶段的护理人员相同, 均有15名。比较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以及存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6.67%, 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93.24±4.42)分、(93.27±5.25)分、(96.56±3.61)分高于对照组(85.40±2.17)分、(85.12±2.17)分、(82.44±3.57)分, 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存放合格率1 981份(99.05%)、1 975份(98.75%)、1 952份(97.60%)高于对照组1 951份(97.55%)、1 942份(97.10%)、...  相似文献   

2.
卢又虹  江莉娟  钟晓敏 《全科护理》2022,20(11):1550-1553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再造下的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为两个阶段:2020年8月—2021年2月为对照阶段,抽取400批次再生医疗器械检查,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1年3月—2021年8月为试验阶段,实施作业流程再造下的精细化管理,同样抽取400批次再生医疗器械检查。比较组间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成效、护理质量管理情况以及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阶段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分类清洗、灭菌3个方面合格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5),且消毒供应室器械损坏发生率低于对照阶段(P<0.05);试验阶段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和无菌等防范意识、安全识别水平、服务意识3个方面护理质量管理评分较对照阶段高(P<0.05);试验阶段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自评供收及时度、仪表文明、无菌物品质量、临床沟通能力、服务态度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阶段(P<0.05)。结论:作业流程再造下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成效,改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配合CICARE沟通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消毒灭菌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14名,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名。给予参照组工作人员以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给予试验组工作人员以前瞻性护理配合CICARE沟通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结果应用联合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清洗、包装、灭菌及发放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前瞻性护理配合CICARE沟通模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提升其护理质量,改善其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查对制度结合"3C"模式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使用的83件消毒供应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6~12月实施查对制度联合"3C"模式前的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纳入对照组(n=39),2021年1~6月实施查对制度联合"3C"模式后的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纳入观察组(n=44)。比较两组清洗消毒质量、器械质量管理情况、工作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洗消毒优良率95.46%(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记录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灭菌合格、护理质量、器械回收、交接工作、无菌物品发放及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管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器械包装不规范、器械发放时间延迟、手术器械丢失、手术器械损坏,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8/44)显著低于对照组43.59%(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对制度结合"3C"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相比,前者可显著提高消毒供应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改善器械质量管理合格情况与工作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溯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推行信息化追溯管理联合绩效考核的护理管理, 选取实施前(2020年3月—2021年2月)的172件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及实施后(2021年3月—2022年2月)的166件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信息化追溯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 管理效果, 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绩效考核成绩。结果实施后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发放合格率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回收分类时间、器械信息登记时间、发放检查时间、手工操作时间短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器械损坏率、标签错误率、器械丢失率低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追溯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效果, 清洗、包装、发放合格率得到提升, 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量循环法应用于全院可复用器械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未采用质量循环法的质量效果,并统计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质量循环法的质量效果。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流程质量合格率、工作人员临床满意度与消毒器械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与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工作人员临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消毒器械丢失率低于实施前,消毒器械循环时间短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质量循环法应用于全院可复用器械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管理流程质量合格率与工作人员临床满意度,并且降低消毒器械丢失率,缩短消毒器械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在口腔手术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器械科在职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时间分为管理前(2020年5月~2021年4月)和管理后(2021年5月~2022年5月),管理前实施传统流程化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以及手术器械管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合格率。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及器械合格率高于管理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口腔手术器械管理水平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器械物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防护意识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6月,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 选择实施前(2019年7~12月)、实施后(2020年7~12月)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 比较护士防护意识、护理质量、合格率与缺陷率、护士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正确洗手、误伤处理、预防知识、日常防护、防护意识总分高于实施前(P<0.05);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环境管理、设备管理、包装质量、清洗质量、护理质量总分高于实施前(P<0.05);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高于实施前, 缺陷率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养成, 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开始,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消毒供应室建立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阶段递进式护理管理模式, 对比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灭菌合格率等指标, 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供应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改进后, 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均明显低于改进前, 各消毒质量指标护理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改进后, 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器械回收、器械发放、消毒质量和临床沟通等各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升, 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 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 提升各相关科室对消毒工作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器械和物品消毒质量。方法调查消毒供应中心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制订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环节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后,器械和物品灭菌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器械和物品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1月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523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前组,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的已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854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后组,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供应参数、服务质量、供应合格率、临床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总体服务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物品合格、消毒合格、包装合格与洗涤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供应差错与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物品发放满意度、物品回收满意度、各科室沟通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尚菊  陈杰  潘志梅  杜兴   《护理与康复》2020,19(2):73-75
目的总结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创建与管理模式,提高相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进行充分的运行前准备,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各环节交接记录单、制作器械图谱、各医疗机构器械包分颜色包装、发放宣教材料等,加强质量监管及质量监测,定期反馈整改,加强人员培训及监管等.结果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后交接合格率由创建初期84.4%升至97.2%,清洗合格率由95.9%升至99.4%,包装合格率由98.1%升至100.0%,灭菌物品合格率由98.8%升至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创建与规范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灭菌物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6Sigma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进行管理。方法组建6Sigma项目团队,寻找评估改进空间,分析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优化手术器械清洗、灭菌流程,制订控制方案,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对象应用6Sigma管理模式前、后进行分层调查。结果改进后手术室器械更换、遗失损耗、锐器伤发生率指标显著低于改进前(均P0.05),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包合格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应用6Sigma管理模式能使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更专业,医疗、护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包括班次重组、工作流程重组、质量管理流程重组等。比较流程重组前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及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作业流程重组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较重组前低,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较重组前缩短,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的满意度较重组前提高,重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流程重组在提高供应室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消毒供应中心800件医疗器械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比较两组实施前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外观情况,工作人员管理效果并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两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器械外观情况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两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风险防范、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器械使用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改善其外观质量,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管理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6月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对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存储合格率、运送合格率、物品发放正确率、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医生及护生对器械灭菌效果、器械包装、器械发放规范化、器械发放记录等方面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质量管控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消毒供应中心未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A组资料,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B组资料,分析两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0.00%、85.83%、80.83%、90.00%,B组对应的合格率为90.83%、96.67%、92.50%、99.17%,B组高于A组(P<0.05)。B组清洗与消毒质量、医疗器械管理、包装质量、环境质量的评分均高于A组(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1.54%,实施后的满意度为100.00%,实施后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这一护理管理方式,其一提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护理管理质量,其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即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护理人员均接受护理新理念的学习与推广,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新理念前后接受问卷调查.结果 应用护理新理念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灭菌、洗涤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82.7%、84.1%和82.6%,应用后分别为93.2%、94.5%和93.8%.护理新理念应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灭菌、洗涤和包装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应用护理新理念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3.2%和82.5%,应用后分别为97.8%和96.7%,护理新理念应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和服务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新理念可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及服务满意度,有利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玲燕 《妇幼护理》2022,2(24):5718-5720
目的 探讨 3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该院消毒供应 中心 200 件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择取的 100 件器械纳入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择取的 100 件器械纳入研究组,实施 3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的 器械管理质量,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发放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的基本知识、自我防护、回收及下发、存放及灭菌、包装及去污能力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供应、 回收、发放、服务质量、无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应用 3C 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工作人员能力和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2000件手术器械,依据PDCA管理模式实施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与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已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仪表仪容、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降低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