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区基因多态性与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30例HA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HLA-DQA1区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Bethesda法检测HA患者FⅧ抑制物活性。结果130例HA患者中.检出6例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全部为重型),占重型患者的6.8%;对所检测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HLA—DQA1区的各等位基因,占全部HA患者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及其在重型HA患者的等位基因阳性率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尚不能证明该区各等位基因与抑制物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凝血因子Ⅷ(FⅧ)产品的替代疗法是治疗和预防血友病A患者出血的主要手段,产生抑制物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本文结合已上市FⅧ产品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上市后研究的结果,探讨FⅧ产品抑制物发生的特点及相关临床试验要求,为FⅧ产品临床审评及研发提供参考。五项登记和队列研究提供的证据显示,重型血友病A的未经治疗患者(PUPs)接受FⅧ产品治疗50~75暴露日(EDs)的抑制物发生率在26%~45%,国内已进口FⅧ产品在PUPs临床试验的抑制物发生率在此区间范围。FⅧ抑制物虽然在PUPs中较常见,但在暴露日超过150 EDs的先前治疗过的患者(PTPs)中少见。国内已进口的FⅧ产品在重型血友病A的PTPs临床试验的抑制物发生率为0~2.1%。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综合分析已有数据后认为,现有证据不能确定不同品牌和类别的FⅧ产品抑制物风险的差异,每种产品的抑制物风险应单独评估。EMA的指导原则要求FⅧ产品上市前及上市后完成至少200例PTPs至少100EDs的临床试验,PUPs纳入上市后疾病登记系统,以监测抑制物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我国对于FⅧ产品抑制物相关临床试验要求与EMA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2代基因重组抗血友病因子(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Kogenate FS治疗16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Ⅷ抗体、FⅧ促凝活性(FⅧ∶C)测定。结果:采用Kogenate FS治疗的16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好转15例(占93.75%),改善1例(占6.25%)。只有1例发生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Kogenate FS治疗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友病A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42例血友病行普外、骨科、泌尿外科及眼科等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实施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的血友病病例,统计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APTT,FⅧ∶〖KG*4〗C水平、抑制物滴度,以及术后定期随访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使用凝血因子Ⅷ后均手术顺利,其中大型手术术中FⅧ∶C为(63.4±18.1)%,中型手术术中FⅧ ∶〖KG*4〗C为(58.6±11.8)%,小型手术术中FⅧ ∶〖KG*4〗C为(45.2±19.1)%;大型手术术中出血量(295.0±151.3)ml,中型手术术中出血量(78.0±25.2)ml,小型手术术中出血量(16.0±5.5)ml。患者术后无明显出血,伤口愈合良好,且均无特殊不适。结论: 血友病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血友病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2)/10000。血友病A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自发性关节、软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出血、血肿,常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是由于编码凝血因子Ⅷ的基因先天性异常而导致的凝血因子Ⅷ缺乏或功能缺陷。血友病A是基因治疗的首选疾病之一。本文就血友病A基因治疗中所采用的载体和靶细胞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侯闪  尹骏  姚文兵  高向东 《药学进展》2019,388(10):749-758

目前,凝血因子Ⅷ(FⅧ)替代疗法是临床治疗血友病A的主要手段,但传统血浆来源的FⅧ存在着病毒污染、成本高等问题,且FⅧ替代疗法本身存在的蛋白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和易产生抑制物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抗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基于提高蛋白稳定性、延长半衰期和减少抑制物产生的重组FⅧ改构药物和FⅧ抗体模拟类似物已经获批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就近年来已上市或正在研究中的重组FⅧ改构药物及类似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总结血友病患儿临床药学服务切入点及药学服务。结果 该患儿经多学科治疗后出血停止,口腔创口愈合,肺部感染好转,未监测到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在血友病患儿的多学科诊疗过程中可以联合用药及辅助用药的合理性、优化患儿家庭治疗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提供高质量临床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研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rhFⅧ)对凝血因子Ⅹa(coagulation factor Ⅹa, FⅩa)生成的促进效果, 并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进一步开展rhFⅧ对小鼠模型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分别在固定FⅧ、FⅩ、FⅨa中任意2个因子、改变第3个因子浓度时, 通过体外实验检测FⅩa活性, 测定在研rhFⅧ和市售FⅧ产品的FⅩa生成速率并比较。A型血友病模型小鼠(HA小鼠)尾静脉单次静脉注射在研rhFⅧ或市售rhFⅧ产品后, 检测小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中, 与市售rhFⅧ产品ADVATE、血源性人FⅧ相比, 在研rhFⅧ在不同条件下均具有相似或更高的FⅩa生成速率。注射在研rhFⅧ后HA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50和100 IU/kg剂量下分别为29.43和20.78 s), 具有剂量依赖性, 同剂量下与市售rhFⅧ产品Xyntha一致。结论在研rhFⅧ与市售rhFⅧ和血源性人FⅧ相比, 在体外具有相同的促FⅩa生成活性, 且在HA小鼠模型中促凝血效果得到了验证, 具备成药...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是指既往无出血史的非血友病患者,体内产生FⅧ自身抗体(FⅧ:Ab,或称FⅧ抑制物),导致凝血因子减少所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AH临床罕见,我国可查询到的报告一般都为个例,国外有数百例的报告。其发病率远低于先天性血友病A,常易被漏诊或误诊。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例A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血友病A首选替代治疗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各品种能够暂时替代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Ⅷ,具有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但在经济性、药学特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组织药学与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广东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对我国已上市的6种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等五大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源凝血因子Ⅷ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关键因子,为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但存在价格昂贵、给药频率高和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等缺点;且由于血液制品来源有限,凝血因子Ⅷ类药物在国内供不应求。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药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大量针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结构改造研究不断涌现,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文章主要对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各类改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由于存在提高蛋白质稳定性及延长药物半衰期等优势,结构改造将是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类药物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70例大肠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病人血浆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三项指标在根治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姑息性手术组降低不明显。提示测定大肠癌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5例血友病A(HA)合并Ⅷ因子抑制物生成的病例资料,以指导制定HA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A合并Ⅷ因子抑制物临床特征,采用PCR技术及DNA测序分析检测血友病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5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于外院接受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Ⅷ(FⅧ)按需治疗。5例均做患儿及母亲HA基因检查,均为母亲遗传所致。发现抑制物时中位年龄24个月。出血停止后5例均不愿诱导免疫耐受治疗。例1小剂量艾美赛珠单抗预防,例3及例4接受4F-PCC按需治疗,例2继续第三代基因重组FⅧ标准预防,例5第三代基因重组FⅧ低剂量预防治疗。随访至2021年1月,随访时间(7.60±1.75)月,3例高滴度患儿抑制物仍>5 BU/mL,2例患儿抑制物已恢复正常。结论:重型HA患儿接受FⅧ治疗后均可能出现抑制物,抑制物的产生与遗传及治疗因素均有密切关系。HA伴抑制物患儿发生出血事件后,应根据患儿出血情况、家庭具体情况尽可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案,降低残疾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优化国产长效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细胞培养条件,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方式,将长效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胞接种至1 L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分析在不同补料培养基浓度(2%Cell Boost 2,3%Cell Boost 2,5%Cell Boost 2,补料培养基为Cell Boost 2和细胞培养基按照W/V比配制的培养基)、不同细胞培养pH(pH=6.9、pH=7.0、pH=7.1)、不同培养基(CDM4 PERMAb、CD11V、Veros),培养基补加Cu2+的情况下,细胞密度、细胞活率、细胞代谢以及发酵液中蛋白活性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优培养条件。最佳培养条件:补料浓度2%Cell Boost 2,细胞培养pH 7.0,培养基为添加40μmol/L Cu2+的CD11V,整个细胞培养周期17 d,细胞培养液收获体积是初始培养体积的2.6倍;细胞密度峰值达2 375×104 cells/mL,在收获时活率高于90%;在蛋白表达最高时,乳酸仅为0.3 mmol/L,蛋白活性高达2 443.94 IU/mL,是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以含有凝血因子Ⅷ(FⅧ)cDNA的pCI/FⅧ质粒为模板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FⅧ并进行鉴定,在HEK-293细胞中表达。方法以pCI/FⅧ质粒为模板,扩增出FⅧ的开放阅读框(ORF)区,使用Infusion酶对线性pIRES2-ZsGreen1双酶切产物及FⅧORF扩增产物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进行转化后筛选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及凝胶电泳鉴定。野生型pIRES2-ZsGreen1/FⅧ转染HEK-293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野生型FⅧ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pIRES2-ZsGreen1/FⅧ并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实时定量PCR检测FⅧmRNA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论为实时观察FⅧ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及FⅧ基因突变导致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冻干注射剂中硼(B)、镁(Mg)、铝(Al)、硅(Si)、钒(V)、镉(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锶(Sr)、锆(Zr)、钼(Mo)、铑(Rh)、钯(Pd)、锡(Sn)、钡(Ba)、铈(Ce)、铅(Pb)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钪(Sc)、锗(Ge)、铟(In)、铋(Bi)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上述元素的含量。ICP-MS 功率为1550 W,采样深度为10.0 mm,等离子气、雾化气、辅助气流量分别为15.0、0.99、0.9 L·min-1,泵速为0.10 r·s-1,雾化室温度为2℃,硼(B)元素采用No Gas调谐模式,其它元素采用He调谐模式,数据采集3次。结果 21种元素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0;检出限为0.001~2.04 µg·L-1;各元素回收率为87.78%~102.72%,RSD为1.31%~7.9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冻干注射剂中金属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提高血友病A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及携带者检出诊断率的途径。方法对3个血友病A家系17例进行ST14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检测。结果 ST14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介于700~1700bp,以700bp最多,占39%,杂合率为88%。2个血友病A家系可以用该位点提供诊断信息。结论 ST14多态位点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是一个特异性高、信息量大的分子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9.
吴秋萍  余菊 《哈尔滨医药》2012,32(4):320-321
血友病A是性联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基因突变使Ⅷ因子质量的异常所致.患者以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为主要临床症状,出血特点以肌肉和关节腔出血为主.在中、重度血友病A患者中,85%的关节腔出血发生在膝、踝、肘关节.关节腔反复出血可形成慢性关节炎和畸形[1].我科于2011年1月至8月收治7例重度血友病合并肢体血肿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将7例患者肢体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Ⅷ、蛋白C、蛋白S水平的改变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抽取在某院就诊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7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因子Ⅷ、蛋白C、蛋白S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比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蛋白C和蛋白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凝血因子Ⅷ高于正常范围、蛋白C低于正常范围、蛋白S低于正常范围、蛋白C与蛋白S均低于正常范围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Ⅷ、蛋白C、蛋白S活性出现明显异常,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