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微创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已逐渐成为普外科或消化科医师处理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道梗阻问题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但在操作过程患者痛苦大,加之体位影响,常使患者难以忍受;再者,大部分患者术中咽反射严重,影响手术进行,因此需要麻醉合作。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2013年观察了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ERCP  相似文献   

3.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此项技术不但要求内镜医师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而且术中医护配合要求做到默契、精确,手术配合护士应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Dormia取石网篮、气囊导管取石,较大结石先用BML机械碎石后再行取石。结果:298例患者中,ERCP插管成功282例,成功率94.6%,其中175例直接应用乳头切开刀插管成功,25例应用普通造影导管插管成功,25例先用针型切开刀预切开(乳头开窗术)后插管成功;4例因硬化性乳头炎、1例因巨大乳头旁憩室而插管失败。29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EST,一次性取净结石291例(97.7%),另2例行第二次内镜下取石成功,其中有28例先行BML碎石后成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分别为术中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结论:ERCP结合EST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及适应证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雷波 《安徽医药》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陈长蓉  熊秀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03-220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ERCP术后胰腺炎常见,我院自开展ERCP或EST以来,已成功开展了85例,术后只发生了轻微的胰腺炎1例,现将ER-CP或EST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术前应向患者交  相似文献   

7.
72例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比较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CT、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超声、CT、ERCP检查确诊后,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超声检查72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6例,诊断准确率为63.89%(46/72);CT检查48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1例,诊断准确率为85.41%(41/48);72例行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68例,诊断准确率为94.44%(68/72)。72例行EST并取石,取石成功70例,成功率为97.22%(70/72)。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6/72)。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14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检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ENBD、胆道内支架置入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ERCP检查成功率94.6%,未发生与检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RCP对胆道疾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因诊断及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CT等检查,并且能进行治疗性ERCP,因此胆道疾患者ERCP检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开展治疗性ERCP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50-55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进行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成功率达96.42%,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均取尽。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4/84)。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结论应用ERCP和EST诊治肌总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而且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不断完善,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富国 《北方药学》2011,8(4):52-53,10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ERCP检查者152例,将ERCP检查结果与B超、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结果:8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检测正确率显著高于B超、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X2=26.38,P〈0.05)。内镜取石成功率为93.8(76/81),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81.6(62/76),并发症发生率为6.2(5/81);其中急性胆管炎1例,急性胰腺炎3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1例。结论: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可作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与EST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9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52例,明显出血50例,其成功插入乳头时间经方差分析(F=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出血病例中,存在憩室21例,出血量与憩室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术中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处理,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的止血有效率高于电凝止血治疗(P=0.464,P〈0.05),并发术后出血8例,其中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有效,1例无效,3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与成功插入乳头时间,有无憩室等因素相关,内镜下干预治疗是防治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成为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基本技术,对其精心配合及护理,有效地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方法对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经ERCP术后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当日腹痛、发热明显好转,1~2周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逐渐正常。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技术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300例行ERCP及EST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及EST术后出血原因、诊治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60例临床资料。结果 60例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出血5例(2例因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药物,2例患者因大切口出血,1例因反复网篮取石引起胆总管渗血)。经我科内镜下治疗及保守止血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结石ERCP及EST术后出血多与术前病史询问、病情评估,术中切口过大、过小、切口方向偏离、插管困难、网篮碎石、网篮反复取石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以创伤小、痛苦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胆总管患者选择此微创技术取石治疗[1]。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短期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其远期并发症则更是内外科医师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焦点,比如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胆管结石形成,胆管狭窄,甚至胆管癌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PBD)由于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ERCP及相关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2例实施ERCP及相关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并总结护理观察要点及早期发现并发症的经验。结果在接受ERCP及相关治疗的患者,有重点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辅助ERCP术的实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早期发现可能的并发症。结论 ERCP术的临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行ERCP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充分,术中配合密切,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519例患者经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537次,453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61例有并发症因观察及时、治疗护理得当痊愈出院,5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无1例死亡。结论 ERCP及相关技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成功率、防治并发症,患者顺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使胆管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1968年首先通过十二指肠镜成功地进行了乳头插管,并随着内镜的改进、插管技术及造影成功率的提高,对胆胰疾病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正确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ERCP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胰胆管狭窄扩张及金属支架置入术等,已经成为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相比,内镜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便于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收集我科2008-2010年行ERCP术患者80例,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探讨ERCP及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75例ERCP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或微创肝、胆、胰系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2005年以来,本院开展了诊断性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道蛔虫取出术、鼻胆管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性ERCP共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取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行取石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碎石、取石术。结果除9例插管失败,ERCP成功率98%;22例未能完全取石、1例术中结石与取石篮嵌顿需行手术治疗,其余427例均达到完全取石,治愈率94.9%;与内镜操作相关、需要积极治疗的并发症15例(3%),1例术中结石与取石篮嵌顿行手术治疗,1例完全取石术后出血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后行手术治疗,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ERCP+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操作时间短、无需麻醉、疗效高、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