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 1岁9个月, 因"智力、运动发育迟缓11个月"入院。患儿系第二胎, 足月剖宫产, 出生时头围30 cm、体重2500 g, 无青紫、窒息, 羊水、脐带、胎盘均未见异常。出生后10个月仍不能发单音节, 不能扶立, 4个月前开始学走, 走路不稳, 左右摇摆, 至就诊时仍不能发"爸爸、妈妈"等单字词。其母孕期体健, 否认特殊用药史及放射线接触史, 28周产检时彩超示头围较小。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重10 kg, 头围43 cm(均低于-3SD), 精神反应可, 语言发育落后, 指鼻试验阳性, 不能配合指令做动作, 前囟已闭。前额突出, 眼距过宽, 颈软无抵抗, 心肺腹、四肢、外生殖器等未见异常。宽基底步态。生理反射存在, 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均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遗传代谢病筛查、甲功三项、血尿常规、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颅脑磁共振:颅脑结构对称,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脑室系统扩大, 小脑蚓部部分Dandy-Walker缺如, 第三、四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张, 第四脑室与扩大的枕大池相通;脑干未见异常信号(图1)。动态脑电图:睡眠期双侧中央区偶见棘慢复合波散发。全外显子组检测...  相似文献   

2.
男, 8个月, 因"肢体活动减少4 d"于2021年9月26日就诊我院, 病程中无惊厥、尿潴留、呼吸暂停及呕吐等症状。患儿系G1P1, 足月顺产, 出生体质量3.8 kg, 无窒息及外伤史, 起病前发育正常。患儿父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清, 反应可;体重7.5 kg(<-1s), 身长64 cm(-3s), 头围49 cm(>+3s);前囟平软(3 cm × 3 cm), 前额突出, 鼻梁塌陷, 四肢短小;肌力:右上肢Ⅱ级, 右下肢Ⅲ级, 左上肢Ⅲ级, 左下肢Ⅳ级, 四肢肌张力低, 右侧桡骨膜、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减弱, 双侧巴氏征阳性, 右侧踝阵挛阳性。入院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MRI检查均未见异常;脊柱MRI提示枕骨大孔狭窄, 延髓受压, 颈髓信号异常, 胸腰椎以胸12、腰1椎体为中心向后凸出(图1A);骨盆X射线摄片提示方形髂翼, 坐骨切迹变小呈鸟嘴状, 髋臼扁平, 双侧股骨近端干骺端膨大增宽(图1B)。入院基因检测: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结...  相似文献   

3.
患儿 男, 汉族, 11月龄, 半月前因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 发现转氨酶升高, 我院多次生化检测均提示磷酸肌酸激酶异常增高, 最高达9514 U/L。患儿系第1胎, 足月顺产, 无窒息抢救史。父母系非近亲结婚, 其母孕期体健,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6℃, 脉搏121次/分, 呼吸23次/分, 神志清楚, 精神反应可, 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 无皮疹及出血点。身长70 cm(正常低限), 体重9.5 kg(正常范围), 外貌无畸形, 智力及认知发育未见明显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 心律齐, 心音有力, 腹软, 无压痛, 肝右肋下刚及, 质软, 脾肋下未及, 未触及异常包块。脊柱及四肢未见畸形、关节活动自如, 肌力及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腓肠肌肥大, 目前可扶走。  相似文献   

4.
滥用药物(Misuse of Drugs)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们遇到3例滥服三唑仑(Triazolam)中毒的学生,并进行跟踪调查,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了滥用药物的流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15岁.因口齿不清,站立不稳7h急诊入院.患儿三日前患感冒,否认服药史.体检:T36.9°C,P100次/min,P26次/min,B16/14Kpa.神志恍惚,站立不稳,面色略苍白;目光呆滞,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减低;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膝腱反射略亢进,左侧氏征(+),右侧(-),无脑膜刺激征.血常规:白细胞5.4×109/L,分叶0.56,淋巴0.44.心电图正常.临床疑诊:病毒性脑炎.给予抗感染、降颅压、对症治疗等.第二日,患儿神志清醒,追问病史得知,患儿发病前半小时在学校服用三唑仑3片(0.25mg/片),同时还有2名同学也服用了该药,但对服药后所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遗忘.临床诊断;:三唑仑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男, 3个月9日龄, 因"竖头不稳、反应迟钝"于2022年6月13日就诊我院。患儿系G2P2, 足月剖宫产娩出, 出生时有羊水污染和缺氧症状, 黄疸出现后自行消退。主要表现为反应慢、竖头不稳、会对视、追视, 可逗笑。入院体格检查:精神好, 呼吸平稳, 头围39.5 cm, 咽无充血, 肺音清, 心音有力, 腹软, 肠鸣音正常。下肢肌张力稍低, 俯卧位时支撑抬头好, 坐位全前倾, 立位双下肢支持体重差, 屈髋, 降落伞反射未建立, 双膝及跟腱反射可引出, Vojta姿势反射见手握举, 拇指内收, 脚小。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增宽(图1), 脑白质发育符合0 ~ 2月龄, 听力检查未见异常。入院遗传学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各2 ~ 3 mL, 常规培养淋巴细胞72 h, 制片, G显带核型分析, 计数并分析47个中期分裂相, 根据《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 2020)描述染色体核型。患儿核型为46, XY, r(18)(p11.21q22.1)[40]/46, XY[7](嵌合比例为85%)(图2), 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为明确缺失区域的大小及断裂...  相似文献   

6.
猫叫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儿,男性,3个月.因3个月竖颈不稳于2004年8月入院,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9kg,母亲孕早期有先兆流产史.新生儿期有黄疸迁延史,生后至今易哭吵,易激惹,哭声低微.查体:头围37cm,体重4.5kg,身高54cm,猫叫样哭声,头小而圆,前囟3.5×3.5cm,满月脸,两眼距离过宽,眼裂轻度斜向外下,宽鼻,小下颌,耳廓低位,高腭弓,心肺无异常,胸部见轻度肋骨串珠,肝脾未触及肿大,小阴茎,肛门前移至阴囊根部,肛裂,双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稍低.辅助检查:血染色体分析为46,XY,5p-.血生化:钙2.16mmol/L,磷2.23mmol/L,碱性磷酸酶356U/L,总胆红素25.5μmol/L.双膝关节正位片示双膝关节各组成骨干骺端增宽,边缘见侧刺,双侧胫骨内侧骨皮质增厚,向内凹陷呈O形.头颅CT双侧脑室扩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10月, 因"发现不能独坐"于2019年6月来本院就诊。患儿系G2P2 , 足月剖宫产, 生后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4100 g, 身长50 cm。母乳喂养, 6月起添加辅食, 胃纳可, 大小便无殊。现不能独坐, 不会叫人、扶站、爬。查体:一般情况可, 身高73 cm(中+), 体重9.6 kg(中+), 头围45 cm, 前囟1.0 cm ×1.0 cm, 面色红润, 耳位低, 眼睑下垂, 眼球运动不协调(图1), 呼吸平, 心肺听诊无殊, 四肢无畸形, 下肢肌张力略高, 肌力无异常。辅助检查:遗传代谢谱检查(外院):未见异常改变。同型半胱氨酸(外院):16.7 μmol/L(正常参考值:0~15 μmol/L)。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图2):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 扩大的第四脑室上部呈"蝙蝠翼状"。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家系调查:父亲28岁, 母亲24岁, 否认近亲婚配及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8.
患儿 女, 2岁8个月, 因"间断抽搐半月余"于2021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半月前患儿于睡眠中出现抽搐, 表现为突然睁眼、四肢发硬、双手握拳、咬牙、口唇发绀、呼之不应, 持续约2 min后缓解, 当地医院给予"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数日后未再发作。1天前于睡眠中出现抽搐频繁发作, 发作情况与既往类似, 间隔数小时1次, 其中1次为清醒时出现, 余为刚入睡或睡醒前出现, 无发热、呕吐、嗜睡等, 至入院时共发作6次。患儿系G2P2, 足月顺产, 产程不详, 否认窒息史及生后抢救史, 出生体重4.4 kg。生后曾因"缺氧"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5个月抬头, 8个月独坐, 2岁4个月会爬, 2岁6个月会独站, 目前仍走路不稳。平素有反复交叉擦腿动作, 未予特殊药物治疗。其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婚配, 有一哥哥, 体健。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3岁,因生长发育落后3年入院。患儿系G1P1,出生体重及身高不详。生后其父母发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头发稀疏,前囟闭合延迟,身材矮小。运动发育落后,2岁左右才能独走,语言、智力发育正常。父亲身高正常,母亲为侏儒(身高110cm,原因不明),其母的一兄一弟体格发育正常。查体:体重10kg,身高73cm,头围50cm,上部量大于下部量。头大,四肢短,直立时双手下垂指尖仅能触及腹股沟,前额宽而突出,前囟未闭(1cm×1cm)。轻度摇摆步态,腰部前突,臀部后突,O型腿。辅助检查:四肢长骨正侧位X摄片:四肢粗短,双侧肱骨短,远端膨大,双侧尺桡骨远端变尖;双侧股骨下端外份骨密度低,双侧股骨下端及双侧胫骨上、下端膨大。腕关节正位片:左侧腕关节见两枚腕骨发育。肝肾功检查正常,血钙2.51mmol/L,磷1.75mmol/L,碱性磷酸酶正常,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均正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0岁,农民。四肢麻木45天,伴行走不能半月入院。有1年多腹泻史。45天前双足趾麻木,渐向上蔓延,双上肢麻木感,时伴痒或疼。维生素B_1治疗无效,并渐感双下肢沉重、行走不稳,自感脚掌增厚,走路似踩棉絮感,双手动作笨拙,且进行性加重,近半月来不能行走。体检:T 36.8℃,P 84次/分,R 19次/分,Bp20/12KPa。四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以双下肢显著。双上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远端肌力3级,近端肌力4级,肌张力轻度增强。双侧腱反射“ ”,右Hoffmann征阳性,双侧Babincki、Chaddock征阳性。双侧快复轮替动作笨拙,指鼻试验不准,误指试验阳性。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消失。血Hb108g/L,RBC3.3×10~(12)/L,WBC6.2×10~9/L,N 0.6,L0.  相似文献   

11.
患儿, 女, G2P2, 足月剖宫产出生, 出生体重3 200 g。7岁3月龄时主因"头痛、呕吐2 d, 左侧肢体运动障碍7 h, 伴意识丧失20 min"在当地医院入院。患儿婴儿期起视力差, 曾在当地眼科专科医院多次就诊。6岁1月龄因"斜视"行"左眼斜视矫正术", 6岁11月龄发现"晶状体脱位"接受"双眼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发病前智力及运动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仿。平时易疲劳, 情绪不稳, 爱发脾气, 小便气味明显。家族史无特殊, 父母非近亲婚配, 父亲身高178 cm, 母亲身高150 cm。入院时体格检查:身高139 cm, 体重33 kg, 头围54.6 cm, 神志清楚, 呼吸平稳, 心肺腹无异常, 脊柱外观无畸形, 左上、下肢肌力2级, 右上、下肢肌力正常, 肌张力未见异常, 双侧膝腱反射未引出, 左侧巴氏征阳性, 右侧阴性, 布氏征、克氏征均阴性。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 10岁, 疑似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患儿2岁左右会走, 步态不稳, 后逐渐出现跑、跳、爬楼和起蹲困难。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图1), Gower征阳性。实验室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32 849 U/L,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2 308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 CK-MB)508.6 μg/L;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患儿分别于2014年和2020年接受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和测序法对DMD基因的缺失、重复和点变异进行检测, 均未发现致病变异。其母亲再次妊娠20周, 就家系情况及产前诊断问题进行遗传咨询。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2023134), 患儿父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3.
女, 1岁4个月, 2018年6月22日因"发热伴抽搐"收治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患儿持续大发作15 min缓解。平素无进食量大、多汗、手震颤及体重不增等。患儿系G1P1, 顺产娩出, 监护人否认其窒息史。体格检查:体质量为10 kg, BMI 16.4 kg/m2, 突眼, 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心音亢进, 心率150次/min, 可闻及早搏,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无胫前黏液水肿。化验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为0.011 mIU/L(参考值范围0.27~4.2 mIU/L),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为94.59 pmol/L(参考值范围12~22 pmol/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为30.21 pmol/L(参考值范围2.8~7.1 pmol/L),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peroxidase, TPOAb)为7.11 IU/mL(参考值范围0~34 IU/mL),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  相似文献   

14.
女性, 11岁, 2022年4月15日因"右手抖动2月余, 右下肢跛行1月, 发音不清半个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患儿系G1P1, 因母亲为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娩出, 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 发育未见异常, 否认特殊疾病史。父母亲均表型未见异常, 系非近亲结婚, 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及传染性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 正常面容, 行走时右下肢呈拖拽步态, 能正常交流, 但发音不清晰, 语速及语调正常, 无张口受限, 无记忆力下降, 右手呈运动性抖动, 手指稍僵硬, 伸屈活动欠灵活, 肌张力增高, 伸舌居中、活动尚可, 余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先证者 ( 1 1 ) 男 ,42岁。因步态不稳、言语不清 6年入院。患者 36岁起渐出现双下肢无力 ,且发硬 ,行走不稳 ,蹒跚步态 ,易跌倒 ,双手动作笨拙 ,语言不流畅 ,讲话含糊不清 ,呈吟诗样语言。查体 :神志清 ,发育正常 ,智力正常 ,小脑性语言 ;心、肺及腹部无异常 ,四肢关节无畸形。四肢肌力 5级 ,双下肢肌张力稍高 ,手意向性震颤 ,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欠准确 ,Romberg征阳性 ,行走呈蹒跚步态并痉挛步态 ;深浅感觉正常 ;四肢腱反射活跃 ,双侧 Babinski征阳性。眼底未见异常 ,双眼球水平震颤 ;常规与生化检查 :肌酶、甲状腺功能、免疫学指标等…  相似文献   

16.
患儿 女, 4个月15天, 因发育异常于2021年6月15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系G3P2, 经剖宫产出生, 出生体重2.35 kg, 头围34 cm, 身长47 cm。入院查体:体重4.6 kg, 身高55 cm, 神清, 长斜头畸形、圆脸、长人中、小嘴、尖下巴、小下颌、手指及脚趾细长、大拇趾宽大等(图1)。心肺腹查体均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偏低, 双侧膝腱反射可对称引出。患儿有一2岁的姐姐, 体健。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K-002), 在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后, 采集外周血样进行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患儿核型为46, XX, der(10)t(9;10)(q34.11;q26.3)pat, 其父亲核型为46, XY, t(9;10)(q34.1;q26.3), 母亲核型未见异常(图2)。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9q34.11-9q34.3区存在约10.13 Mb的重复(chr9: ?130 883 368-141 016 486?)×3(精确断裂点未知), 涉及DNM1、COQ4、SLC2...  相似文献   

17.
女, 因"胎龄34+4周早产, 生后反应欠佳, 呻吟吐沫41 min"于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儿系第1胎双胎(双绒双羊)之大, 出生体质量2 100 g, 1-5-10 min Apgar评分为5-8-8分, 入院后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患儿母亲诊断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脂血症, 无放射性接触史, 患儿父母否认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早产儿外貌, 三凹征弱阳性,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为145次/min, 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8.
病例:患儿,女婴,15d,因生后喂养困难15d,哭声微弱似猫叫于2002年8月12日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2.2kg,父亲26岁,母亲25岁,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及遗传史,母孕期无用药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查体:头围31cm,身长50cm,体重2.8kg,发育及营养状况较差,精神反应差.前囟1cm×1cm.满月形脸,眼距宽,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小下颌,耳位低,心肺正常,右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低,指趾细长.遗传学核型为46,XX,del(5)(p14).诊断:猫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孕妇 36岁, G7P0, 前4次妊娠均于孕早期自然流产, 其中第4次流产物行绒毛染色体分析, 核型为46, XX, der(18)t(18;?)(q23;?)(图1)。第5次妊娠孕中期B超示胎儿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房室间隔缺损, 考虑为法洛四联征, 选择引产。第6次妊娠孕中期B超提示胎儿右手缺失, 双侧脑室为正常值上限, 三尖瓣少量返流, 引产后发现胎儿左脚内翻。本次妊娠孕中期B超再次提示胎儿双侧足内翻, 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否认近亲结婚、孕期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WHFY-YXLLWYH-L2022011)。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11岁, 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对其进行体格检查, 结果如下:身高140 cm, 体重70 Kg, 患儿颅面偏长、眼距宽、耳位低、鼻梁扁平、后颅顶凹陷, 前后发际线均低、手足偏小、皮肤有搔抓痕迹(见图1)。目前体型肥胖, 食欲旺盛, 交流能力差, 平衡力欠佳, 吐字不清, 长句不行, 学习能力差。母亲自述:孕期顺利, 孕4月左右曾注射狂犬疫苗。患儿足月顺产, 产时缺氧, 出生不哭, 进保温箱治疗。3岁始行走学语, 5岁就读于特教幼儿园。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相关遗传病史, 否认近亲结婚。本研究经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1-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