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芸飞  李燕 《安徽医药》2024,28(4):637-643
脓毒症是危害性极强的临床综合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随之而来的治疗难题一直是人们的困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激发状态下产生的一种以核DNA、组蛋白为主要支架并包含多种酶及炎性因子的物质集合体。这些丰富的炎性物质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多种炎症反应途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成为脓毒症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流行以来,NETs在脓毒症时的产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相关机制及途径逐渐明晰,治疗脓毒症的新方向不断涌现。该文针对NETs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不同刺激下的变异,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针对NETs及其组分的脓毒症治疗新思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丁衍  瞿娇  孙洋 《药学学报》2021,(3):669-678
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炎症反应占有重要地位,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具有杀灭外来微生物和引起炎症反应等作用.本文以2016年以来NETs的研究论文为依据,对NETs...  相似文献   

3.
<正>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免疫及损伤修复的重要功能往往被低估。因为中性粒细胞富含杀菌蛋白,当被激活时能产生高浓度的活性氧(ROS),所以当中性粒细胞杀死病原体时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损伤~([1])。事实上,当涉及到中性粒细胞时,其发挥作用往往"过犹不及"。这种"过分"在Brinkmann等发现NETs后更被进一步坐实~([2])。在宿主防御反应和几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对中性粒细胞外诱网(NETs)已有不少研究。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放在NETs在血栓形成的作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抵抗病原微生物外,还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肿瘤及其相关性疾病。2004 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这一现象被首次报道。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通过向细胞外释放去聚化的染色质,形成网状结构,即NETs。本文综述了NETs 在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及其在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ETs 特异性标志物如瓜氨酸化组蛋白在肿瘤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NETs抑制剂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鉴于NETs 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可能为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甚至肿瘤本身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李益星  陆二梅  杨勇  陈真 《药学研究》2016,35(5):290-294
脓毒症是病人对严重感染的反应,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理想状态下,病原体第一次进入体内,炎症系统就会清除该病原体,使宿主恢复稳态。但脓毒症患者机体的调节机制失常,中性粒细胞、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等的持续激活,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延迟、细胞/组织等坏死的增加,影响了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都会影响脓毒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PMN)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具有捕获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NETs的产生和释放称为NETosis,被认为是PMN的一种独特类型的细胞死亡,并参与了糖尿病足溃疡难愈合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通过NETosis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作为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充足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多种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许多研究表明,NETs是机体多种免疫炎性疾病、血栓、癌症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每个阶段NETs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病程发展方向。该文就目前有效定量NETs的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旨为临床慢性炎症和癌症早期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核酸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ox-LDL体外干预建立NETs诱导模型;采用TMZ、LY294002、Rapamycin干预ox-LDL对NETs的诱导;免疫荧光法观察NETs标志物MPO-DNA的释放;PicoGreen试剂盒定量检测cfDNA/net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结果ox-LDL以浓度-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MPO-DNA复合物,使上清cfDNA/nets含量明显增高;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及MPO的蛋白水平亦随ox-LDL浓度增加上调;TMZ预处理能抑制NETs释放,降低LC3b、Beclin-1及MPO的蛋白表达,该结果可被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模拟,而用mTOR抑制剂Rapamycin预处理则结果相反。结论ox-LDL以浓度-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TMZ可下调中性粒细胞自噬水平抑制ox-LDL对NETs的诱导作用,减少NETs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能否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方法 建立稳定的体外诱导 NETs 形成方法, 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 细胞体外培养、 NETs 的诱导和形态学观察。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分为阴性对照 (NC) 组、 SAA 组和脂多糖 (LPS) 组, 给予相应的刺激后,观察 NETs 的形成并计算百分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组蛋白 3(h3)的含量。结果 提取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与细胞活力均在 95%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失去原有核型, 向外扩散形成网状, 即 NETs。与 NC 组相比, 接受 SAA 刺激的中性粒细胞有更多的 NETs 形成(P < 0.05)。培养液上清中的 h3 含量显著高于 NC 组 (P < 0.05)。结论 SAA 可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 NETs。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免疫系统最丰富的免疫细胞,构成了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防御方式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吞噬、攻击和清除病原体.在2004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抗菌途径被发现:一旦细菌侵入机体,中性粒细胞就会形成胞外网状结构,包埋限制细菌防止其扩散并形成区域高浓度抗菌物质将其迅速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在脓毒症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脓毒症患儿53例作为脓毒症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07±0.68)岁],并以1∶1配比选取53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83±0.59...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是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 是宿主抵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被募集到感染部位, 通过吞噬、脱颗粒、活性氧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等消灭病原体。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可诱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期间中性粒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 所以评估脓毒症如何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的病理生理有助于发现治疗脓毒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77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DVT分为DVT组(n=27)和无DVT组(n=50)。比较2组血浆NETs水平,病变静脉与外周静脉血浆NETs水平,肝素应用前和应用后0.5、 1、 2 h血浆NETs水平;并以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血栓中NETs相关情况。结果 DVT组血浆NETs水平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病变静脉血浆NETs水平高于外周静脉(P<0.05)。无DVT组PICC置管侧血浆NETs水平与外周静脉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肝素应用后0.5 h,血浆NETs水平高于应用前(P <0.05),应用后1、 2 h呈降低趋势。HE染色显示血栓中有大量白细胞与纤维蛋白网,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血栓中存在大量DNA网络、 NETs和中性粒细胞。结论 NETs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DVT患者外周血与病变静脉中呈高表达水平,且DVT不仅含纤维蛋白原,亦含有NETs DNA网络等成分,可能成为血栓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作为一种由感染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和自身组织损伤而出现的一种威胁生命的状况,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疾病之一。在脓毒症病程发展过程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等多种因素在诱导炎症反应的同时,激活患者机体的凝血功能。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可能对宿主机体造成伤害,致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进而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如何及时纠正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与凝血功能障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成为了脓毒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对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sTM)、抗凝血酶ⅢI(ATⅢ)、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rTFPI)、肝素和血必净注射液等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蔺玉建  徐玉静  吴振兰 《安徽医药》2023,27(6):1216-1219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源,并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E病人作为PE组,30例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Nor-P组,同期于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未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髓过氧化物酶、NETs、内皮损伤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NETs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PE组白细胞数量(12.01±0.88)×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10.22±0.99)×109/L及髓过氧化物酶(15.39±0.84)μg/L、NETs(124.68±3.63)n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122.79±4.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or-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E病人血清NETs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P<0.05),同时NETs水平与vWF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PE病人血清中的NETs...  相似文献   

16.
急性痛风发作后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消退,这一过程称之为痛风性炎症的自发性缓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组分的动态调节有关,包括通过自身免疫细胞的吞噬,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炎性介质的负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晶体沉积部位的募集,以及局部慢性肉芽肿的形成等。该文就痛风性炎症自发性缓解的分子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Ⅳ)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脓毒症小鼠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LP组、CLP+AS-Ⅳ组。造模术前2 d,CLP+AS-Ⅳ组灌胃给予AS-Ⅳ(10 mg·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立小鼠CLP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在6、24 h分别取血液、腹腔液和组织器官进行细菌总数测定;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Transwell法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与E.coli混合培养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结果 AS-Ⅳ预处理的脓毒症小鼠存活率明显上升,腹腔液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加;AS-Ⅳ处理后小鼠腹腔液、血液及肝、肺、肾等脏器中细菌负荷量明显降低;AS-Ⅳ预处理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杀菌功能增强。结论黄芪甲苷对CLP诱导脓毒症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增加中性粒细胞抗菌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和炎症反应形成有关的网状 结构,由中性粒细胞在触发因子诱导下释放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会诱导出不同形式,其数量可被多种检测技术量 化。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其分析方法有形态学观察,检测游离DNA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蛋 白质组分。本文通过概述这些检测技术及各自优缺点,为进一步拓展NETs在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 面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多系统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其确切机制不明。目前已知SLE的发生与干扰素α(IFN-α)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的过度激活密切相关[2],新近的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Ts)在IFN-α大量产生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LL-37,它是人体内发现的抗微生物肽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可通过Toll样受体9(TLR9)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导致IFN-α的释放,IFN-α使中性粒细胞在其表面大量表达LL-37,NETs过量产生并再次激活pDCs产生IFN-α,形成正反馈环路,在SL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4]。本研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LL-37的浓度,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春晓  胡庆华 《药学研究》2020,39(7):405-410
中性粒细胞是人固有免疫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免疫效应细胞,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氧化应激以及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发挥其免疫活性。然而过量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也可能会造成组织损伤,参与疾病的病理过程,尤其是在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本文主要围绕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调节过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参与免疫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展开综述,同时对现有的干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可能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产生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