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实现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3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250mA;B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350mA;C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100~350mA;获得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扫描长度(S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S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0±0.51)分、(2.44±0.63)分及(2.41±0.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可在获得符合诊断要求图像的同时,降低下肢动脉CTA扫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60mAs螺旋CT扫描)30例和低剂量组(30mAs螺旋CT扫描)3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手术发现47处骨折,常规剂量组手术发现49处骨折,两组骨折部位及比例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上、下颌骨骨折为主;低剂量组CT三维重建颌面骨折检出率为93.62%,与常规剂量组CT三维重建检出率95.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诊疗中采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不明显影响诊断准确性同时,大幅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根据患者的腹部横截面积(s)分为3组:大面积组(A组),s≥600cm~2;中等面积组(B组),400cm~2≤s600cm~2;小面积组(C组),s400cm~2,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3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学诊断,记录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A、B、C组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7,P0.01),DLP分别为(424.51±40.28)mGy·cm、(201.57±9.23)mGy·cm、(134.12±8.9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1.19,P0.01);CTDIvol分别为(10.39±0.61)mGy、(5.02±0.62)mGy、(3.37±0.07)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 439.17,P0.01),3组间两两比较DLP和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32/32)、66.67%(2/3)、96.97%(32/33)、100%(2/2)、97.14%(34/35),92.50%(37/40)、100%(2/2)、100%(37/37)、40.00%(2/5)、92.86%(39/42),83.33%(15/18)、100%(5/5)、100%(15/15)、62.50%(5/8)、86.96%(20/23)。结论根据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采用不同管电压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亦可用以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用于定位体质量指数(BMI) ≤ 22 kg/m2患者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招募53例BMI ≤ 22 kg/m2的肺结节患者(共66枚肺结节)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根据CT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25例32枚肺结节)及低辐射剂量组(B组,28例34枚肺结节),以B组此前常规剂量CT图像为其对照组(C组)。采用5分制对A、B组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以3分制评价B、C组图像显示肺结节状态。比较A、B组患者一般资料、肺结节位置、类型、CT值、最大径、图像质量评分、穿刺次数、并发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等,比较B、C组图像显示肺结节评分、结节最大径及CT值。结果A、B组患者一般资料、肺结节位置、类型、CT值、最大径、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4(3,4)]低于A组[5(4,5)](P<0.05)但均 ≥ 3分,可满足穿刺定位需求。B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A组(P均<0.05)。B、C组图像显示肺结节评分、结节最大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可用于定位BMI ≤ 22 kg/m2患者肺结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测量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36例COPD患者(COPD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64层CT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全肺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100mAs)吸气末扫描,得出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换算出有效剂量(ED)。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扫描剂量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CT-DIvol、DLP、ED;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图像质量。按扫描层数将全肺分为上、中、下3个肺区,应用Pulmo软件测量和计算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各体积指标:深吸气末体积(Vin)、深呼气末体积(Vex)、体积差(Vin-Vex)、体积比(Vex/Vin)、体积变化百分比(Vin-Vex)/Vin×100%。于CT检查前后3天完成PFT检查,对比研究指标为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结果所有图像均成功用于自动分割技术与数据处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除各肺区的Vin及上肺区Vin-Vex外,其余各体积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x、Vex/Vin、(Vin-Vex)/Vin×100%均与FEV1%、FEV1/FVC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指标可较好评价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CARE kV)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埋伏牙患儿行CT扫描,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扫描(100kVp/150mAs),B组开启CARE Dose 4D扫描(100kVp/参考管电流150 mAs),C组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扫描(参考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120mAs)。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平均CT值、噪声、SNR、CNR、主观评分及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 3组实际扫描管电流、管电压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有效剂量(ED)减低约15.74%,C组ED减低26.85%;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技术行儿童埋伏牙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自动毫安(Auto mA,AM)低辐射扫描联合低对比剂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33例160枚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为四组。A组:120kV,250mA,对比剂用量1.2ml/kg;B组:120kV,250mA,对比剂用量1.0ml/kg;C组:120kV,AM (100~400 mA),对比剂用量1.2ml/kg;D组:120kV,AM (100~400 mA),对比剂用量1.0ml/kg。记录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体积、纵横比、边缘情况、增强后模糊、钙化、咬饼征及颈部淋巴结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四组间CTDIvol、DLP、ED、甲状腺乳头状癌各征象及诊断符合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四组间CTDIvol、DLP、ED有统计学差异,甲状腺乳头状癌数量、体积、纵横比、边缘情况、增强后模糊、钙化、咬饼征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颈部淋巴结显示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C、D组高于A、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毫安(AM)低辐射联合低对比剂CT增强扫描在保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同时降低了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用量,减少了辐射危害及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用于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接受宝石能谱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穿刺过程中均多次重复定位,依次采用常规剂量及噪声指数(NI)为20、24、28的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图像质量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穿刺针和病灶的位置关系,可满足穿刺需要;常规剂量与NI为20、24、28的低剂量图像质量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常规剂量与NI为20、24、28的低剂量图像的CTDI_(vol)、DLP、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随着NI增加,CTDI_(vol)、DLP和ED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低剂量宝石能谱CT扫描图像可以满足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需要,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CT引导下肺穿刺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将80例接受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的患者平均分为A、B、C、D组。对A组使用64排CT、B组使用24排CT引导下穿刺,C组使用24排CT并用特殊激光定位配合真空垫固定,D组使用24排CT并用特殊激光定位配合真空垫固定,同时采用低kV值和CARE DOSE 4D技术,比较各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A~D组DLP均值分别为(778.73±310.79)mGy.cm、(817.80±349.37)mGy.cm、(541.45±173.03)mGy.cm、(263.40±68.68)mGy.cm。A组与B组间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肺部穿刺术中,精确定位和低kV配合CARE Dose 4D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 女20例;年龄19~79岁, 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 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 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 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 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 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 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 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 转化为STL文件后, 分别打印, 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CTA(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0例接受CCTA检查、体质量指数24kg/m2的患者,随机将其分均为3组:A组管电压120kVp,碘注射总量0.259kg;B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210kg;C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150kg。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管电流200mAs。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结果 3组CCT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SNR(17.77±3.90)高于A组(15.79±2.02)和C组(14.63±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 B组[(9.49±0.21)mGy、(121.30±6.12)mGy和(1.70±0.86)mSv]与C组[(9.51±0.22)mGy、(119.64±7.35)mGy和(1.68±0.10)mS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A组[(23.35±13.74)mGy、(253.53±8.62)mGy和(3.55±0.12)mSv;P均0.05]。结论采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进行CCTA可显著降低碘注射总量及辐射剂量,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腹部CT检查的儿童患者共40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平分为2组,其中A组行低剂量CT扫描,B组行常规CT检查。结果两组患儿的腹部CT图像质量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值均明显小于B组患儿(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对儿童腹部进行检查时,其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00kV)增强CT扫描在婴幼儿腹部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腹部实体肿瘤或外伤需接受CT增强检查的婴幼儿90例,将其分为3组:A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2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B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C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4分制主观评价实质期图像质量。测量实质期的皮下脂肪标准差(SD),以及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SNR和C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实质期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DI_(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CTDI_(vol)(P=0.001、0.002)、DLP(P=0.013、0.004)、ED(P=0.003、0.001)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CTDI_(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100kV管电压进行CT增强扫描,可保证婴幼儿腹部图像的CNR,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结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成人胸部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名成年体检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采用Siemens Force双源CT扫描仪行胸部CT检查。对A组采用常规100kV扫描结合ADMIRE(强度3级)重建(获得A-ADMIRE图像),B组采用能谱纯化(Sn 100kV)扫描结合ADMIRE(强度1~5级)重建(分别获得B-ADMIRE1、B-ADMIRE2、B-ADMIRE3、B-ADMIRE4、B-ADMIRE5图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ROI包括肺组织、胸主动脉、竖脊肌、背部皮下脂肪及背景空气。比较2组间辐射剂量指标的差异及2组不同ADMIRE图像间客观评价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B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A组明显下降(P均0.01)。2组不同ADMIRE图像间肺窗及纵隔窗各ROI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B-ADMIRE1图像噪声最高;肺组织、胸主动脉、竖脊肌信噪比(SNR)及肺组织-背部皮下脂肪、胸主动脉-竖脊肌、胸主动脉-背部皮下脂肪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ADMIRE图像SNR、CNR最高。B组中ADMIRE1~5图像噪声呈逐级递减趋势,SNR及CNR均呈逐级递增趋势(P均0.01)。2组不同ADMIRE图像间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ADMIRE图像质量评分最高。B组中B-ADMIRE3图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分别为(3.89±0.26)分和(3.00±0.15)分,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成人胸部低剂量CT检查中,采用能谱纯化结合ADMIRE技术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且ADMIRE 3级强度重建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脏3D建模打印技术在肾癌行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T1N0M0肾癌患者96例,其中47例术前行常规肾动脉CTA检查(A组),49例术前行肾脏3D建模打印(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术前血肌酐、术前肾小球滤过率及R.E.N.A...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全肾CT灌注成像(CTP)数据提取最佳CTA期相,并与自动触发扫描获得的CTA图像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怀疑肾脏或上中腹部疾病行肾脏CT增强及灌注扫描的连续患者(n=21)以及同时期进行全腹CTA成像的患者(n=19)。灌注扫描患者先进行肾脏平扫,然后进行灌注扫描;CTA成像患者使用自动触发技术扫描。灌注图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左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选择两个肾动脉CTA的期相,分别为A组和B组。CTA扫描数据使用Viewer功能进行测量,为C组。记录左肾动脉、左肾静脉CT值以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SD值。计算左肾动脉与左肾静脉的CT值差值、CNR及SNR,并进行对比。将CTA数据进行肾动脉血管重建,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左肾动脉CT值、左肾静脉CT值、动静脉CT值差值、皮下脂肪CT值、皮下脂肪SD值、CNR、SN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除A组与C组肾动脉CT值、A组与B组和B组与C组动静脉CT值差值、A组与B组皮下脂肪CT值和SD值、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肾脏CTP数据,可获得肾动脉CTA数据;肾动脉与肾静脉CT值差值最大且满足肾动脉CT值超过300HU的期相为最佳肾动脉CTA成像期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扫描技术用于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以21例接受常规CT扫描(管电压120 kV)引导下冷冻消融的肝癌患者(A组),前瞻性对23例肝癌患者行低管电压(100 kV)CT引导下冷冻消融(B组)。对2组均于消融治疗前、后以自动管电流模式(50~450 mA)行CT扫描,并以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重建百分比均为40%)重建图像;对比2组治疗前、后CT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疗效和患者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组间CT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A组患者CTDIvol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01)。结论 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可用于CT引导下冷冻消融治疗肝癌;联合ASIR算法可在保证图像质量和不影响评估冷冻消融效果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0 kVp管电压冠状动脉CTA(CCTA)联合体积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CCTA检查的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80 kVp组和100 kVp组,每组60例,分别于80、100 kVp管电压下行CCTA,并采用权重为60%的ASiR-V进行图像重建。对比2组图像质量,各部位CT值、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80 kVp组和100 kVp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Ivol、DLP、对比剂剂量、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0 kVp管电压CCTA联合60%ASiR-V图像重建应用于超重和Ⅰ级肥胖患者,可获得与100 kVp管电压相当的图像质量,且对比剂剂量及有效辐射剂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的常规CT扫描参数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并筛选鉴别两者的最优管电压。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且按不同的管电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3例)采用120 kV,B组(47例)采用100 kV,C组(50例)采用80 kV。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与CT图像评分、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患者的尿酸与非尿酸结石平均CT值(HUm)与CT值标准差(HUsd)的差异,并且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组HUm与HUsd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患者的尿酸结石的HUm、HUsd均低于非尿酸结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的HUm、HUsd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组(0.811、0.897)、B组(0.815、0.932)、C组(0.728、0.842),扫描条件为100 kV时,泌尿系结石的HUsd诊断尿酸与非尿酸结石效能最佳。A组患者的CTDIvol、DLP、 ED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三组患者的HUm、HU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CT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7,P>0.05)。结论 管电压在100 kV条件下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诊断效能最佳,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 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载距突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 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 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载距突组配1枚螺钉, 其中S1和S2靶点是载距突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 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 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 根据不同的载距突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 男25例, 女7例;年龄24~60岁, 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 男31例, 女9例;年龄25~58岁, 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 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 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