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临床中最为常见, 经尿道的肿瘤切除是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常规电切的局限性, 导致肿瘤的残留及病理诊断不准确, 所以怎样提高初始电切质量是NMIBC研究的热点, 整块(En-bloc)切除术应运而生, 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最新文献, 对NMIBC经尿道的En-bloc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探索的研究作一综述, 以期指导En-bloc技术在NMIBC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25%~30%。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仍然是MIB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已被确定为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最常用的NAC方案是吉西他滨和顺铂(GC)及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和顺铂(MVAC)。除此之外, 还有改良的剂量密集型MVAC(ddMVAC)及剂量密集型GC(ddGC)。与辅助化疗、单纯RC相比, NAC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本文将对MIBC患者的NAC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但因其存在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需尿流改道等因素, 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或不愿实施该手术。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以使部分MIBC患者保留膀胱, 其中化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方式。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NAC)、术后辅助化疗、髂内动脉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 每种化疗方式实施时间及特点有所不同。本文就目前经尿道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HOLBT和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按Cochrane操作手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 采用RevMan 5.2软件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和术后2年复发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 共1 338例患者, 其中HOLBT组621例, TURBT组717例。HOLBT组的手术时间较短, 术中出血量较少, 而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明显低于TURB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 HOLBT与TURBT的疗效相当, 但安全性优于TURB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治疗的7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观察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ERBT治疗(39例), 对照组行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cTURBT)治疗(40例)。所有患者术后规律行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 术后3、6、12、24个月行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7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放手术, 无输血病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及闭孔发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逼尿肌可见率高于对照组[92.3% (36/39)vs. 52.5%(21/40), 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大出血、膀胱穿孔发生。观察组肿瘤复发5例(12.8%), 对照组复发14例(35.0%), 两组2年内总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0例, 女35例;中位年龄68(61, 76)岁。所有患者术前6周内均行mp-MRI检查。将同一患者的图像分为两组:一组仅包含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和轴位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序列, 为bp-MRI组;另一组再额外包含轴位动态对比增强序列, 为mp-MRI组。两组图像均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分别进行独立判读赋分, 并根据相应判读标准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m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参考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指南, b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采用两种标准:当T2WI 3分且DWI 2分时, 如VI-RADS被赋值为2分, 则为bp-MRI(标准A);如VI-RADS被赋值为3分, 则为bp-MRI(标准B)。对每种诊断方法分别以VI-RADS≥3分和VI-RADS≥4分作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整块剜除术(GL-EBR)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77例患者行TURBT治疗(对照组), 61例患者行GL-EBR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 根据病理结果的肿瘤级别情况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级别TURBT组(A组, 17例)、高级别GL-EBR组(B组, 21例)、低级别TURBT组(C组, 60例)、低级别GL-EBR组(D组, 40例), 对比不同肿瘤级别亚组之间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例数少于对照组, 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Link、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N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 文献语言仅限定为中英文。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NMIBC后的肿瘤复发率、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进行网状Meta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6篇RCTs, 包含4 403例患者, 涉及6种干预措施: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羟基喜树碱(HCP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 使用BCG者治疗后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使用EPI和MMC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复发率的累计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依次为BCG、THP、GEM、EPI、MMC、HCPT。使用BCG者治疗后的2年复发率均低于使用GEM、EPI、THP、HCPT及MMC者, 而使用GEM者...  相似文献   

9.
膀胱壁囊肿临床罕见, 与膀胱癌同时发生更罕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尿频、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B超、CT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和右前壁各一肿瘤。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菜花样肿物, 膀胱右前壁隆起肿物;对左侧壁肿物取组织活检, 结果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耻骨上小切口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左侧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右侧壁囊肿。术后随访15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发病罕见, 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病理组织学、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的标准及依据、治疗的方法手段、患者预后都尚未具备非常系统的认识。本综述主要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 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 并探讨免疫细胞浸润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GSE13507及相关临床数据, 通过CIBERSORT软件利用反卷积法计算膀胱癌中22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 并利用R软件Survival包进行生存分析, 分析每种免疫细胞与膀胱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3507芯片中得到正常膀胱组织(68例)和膀胱癌组织(165例), 采用反卷积法计算免疫细胞浸润比例, 得到正常膀胱组织13例, 膀胱癌组织15例, 膀胱癌组织中浸润水平较高的免疫细胞为:M0巨噬细胞[(13.18±12.53)%]、M2巨噬细胞[(12.12±10.27)%]、活化的树突状细胞[(7.77±7.84)%]和调节性T细胞[(7.37±5.99)%]。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的记忆性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9、0.012)。与膀胱癌具有相关性的免疫细胞包括:活化的肥大细胞与活化的树突状细胞(r=0.75)、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r=0.72)、活化的树突...  相似文献   

12.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RNU)是UTUC治疗的金标准, 但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可高达20%以上。UTUC在术后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准确预测肿瘤复发和疾病进展。了解UTUC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对指导肿瘤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消退分级(TRG)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R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 女5例;年龄(59.79±10.56)岁。70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病理明确诊断为MIBC, 且无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对RC术后病理标本进行TRG评估:TRG 1级定义为无癌残留;TRG 2级定义为有癌残留, 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TRG 3级定义为有癌残留, 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 50%。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TRG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分析TRG、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肿瘤及淋巴结(ypTN)分期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病理局部降期定义为(ypT< T2期且ypN=N0期), 局部晚期定义为(ypT≥T2期和/或ypN ≥N1期)。采用...  相似文献   

14.
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对肌层浸润性和转移性膀胱癌的诊疗建议进行了更新,主要内容包括:①降糖药吡格列酮与膀胱癌发病风险升高相关,建议膀胱癌患者不要使用吡格列酮。②分子分型和新型分子标记研究有新的进展,但目前还不能应用于临床。③详细介绍了保留盆腔器官的女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合适病例和技术选择。④应用4周低分子肝素可减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⑤不适合顺铂化疗的PD-L1阳性的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或阿特珠单抗可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发病率较低, 膀胱来源更加罕见。本文报道1例58岁患者, 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周就诊。全腹CT检查示膀胱前壁软组织占位, 考虑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因此病恶性程度高, 术后7 d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进行了内容更新。主要包括:①新增了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分类信息;②对卡介苗(BCG)治疗失败的分类进行了修订;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BCG无应答的高危NMIBC的治疗。本文就NMIBC 2020版EAU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解读。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目前传统检查手段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难以兼顾, 而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分子诊断技术, 能够在分子水平揭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和膀胱尿路上皮癌之间的差异, 较传统诊断技术具有诊断速度快且精确的特点。本文对拉曼光谱技术诊断膀胱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1例接受TURBT术的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35例)及验证组(56例)。再将建模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及未复发组(104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因素, 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H-L拟合度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长径、肿瘤数目、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与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均有相关性(均P<0.05), 而吸烟史、饮酒史、原位癌、淋巴血管侵犯、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于术后复发均无相关性(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结果显示, 肿瘤数目较多、分化程度较低及肿瘤分期较高为影响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和骨关节炎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经常共存, 有学者把这类与糖尿病共存的骨关节炎称作"代谢型骨关节炎"。随着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攀升, 近年来对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除了体重和年龄以外, 糖尿病是否与骨关节炎相关以及糖尿病是否可能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中发挥作用, 以期深入认识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的关系, 为探索个性化的骨关节炎治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膀胱癌(BC)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肿瘤易感候选基因11(lncRNA CASC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收治的98例BC患者(BC组)和95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的临床资料, 并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以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平均表达水平为界, 分为lncRNA CASC11高表达组(50例)和lncRNA CASC11低表达组(48例)。比较各组的血清lncRNA CASC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21-1、CA125对BC的诊断价值;分析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CYFRA 21-1、CA125的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良性疾病组、BC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